分享

米芾《方圆庵记》,超逸入神,集古终能自立家

 句咏 2023-03-06 发布于北京

弘揚國粹兿術  傳播經典文化

結交天下朋友  交流學習心得

Image

Image

Image

关注

《方圆庵记》由北宋大书家米芾书丹,陶拯镌刻,原石久已亡佚。时至今日,连旧时复刻本也荡然无存。《方圆庵记》是米芾早期所谓“集古字”时期之佳作,其刻工精良,毕现真迹之神。

Image

米芾曾自述学书经历:“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如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一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清代王文治也赞美:“天资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Image

可见米芾晚年自成一家,与他早年的集古字取法传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米芾曾为书画博士,因此有机会目睹许多名家的真迹。

Image

在选择学习范本上,米芾主张学真迹,反对学习石刻,因石刻中已经掺杂了刻手工匠的风格,已经不是书家作品的本来面目了,只有学习真迹,才能领略到书家真正的精髓,方能得“趣”。而米芾对所收藏的晋唐真迹每天都会展于案上,反复推敲观摩临习,也正是因为他如此重视研究真迹之“趣”,学习了众家之长,化古生新,最终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Image

米芾以其千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为前提,所以其书法出于天真自然。他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等有着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追求在变化中求统一,把裹藏、肥瘦、疏密、简繁等对立因素相统一与融合。

Image

章法上,重视整体的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书写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用笔上,在唐之前,书法家往往强调“锥画沙”中锋用笔,而米芾则强调侧锋用笔,以求在行笔中形成粗细、轻重、动静、急徐、刚柔变化,米芾的书法中常有倾侧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跌荡跳跃的风姿和骏快飞扬的神气。

Image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锋势备全”,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即为“刷字”,虽是自谦,却恰如其分地点到精要之处。“刷字”,正体现了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Image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米芾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也难怪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整理编缉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编辑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

仅供书画爱好者参考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主编  张存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