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拓《方圆庵记》,取法《圣教序》,是初学米芾行书的好范本

 mengk4fz0yyf5h 2020-03-17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传世墨迹颇多,但宋拓《方圆庵记》却难得一见。

杭州龙井山有一方圆庵,乃北宋驻锡寿圣院高僧辩才之隐居处所。北宋元丰六年(1083) 四月九日, 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是时,恰米芾游宦杭州,任观察推官,虽刚过而立之年,但其书名已盛。守一向米芾索字,米芾拜读此记后“爱之,因书”。

宋拓《方圆庵记》,取法《圣教序》,是初学米芾行书的好范本

此《方圆庵记》乃宋拓本,米芾三十二岁作,是米芾“少壮未能立家”的代表作。 尚未得到今人更多的关注。此作品结构多从《集王圣教序》出。书法造型上疏密有致,刚柔相济。其运笔奋迅凌厉,飘逸舒畅。书写节奏缓急皆随遇而变,极富变化之美。此作品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深得晋人精髓,颇可玩味,是初学米芾书法的好范本。

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 “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 正专学晋人之时, 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 、羊(欣) 。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 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特的见解,米芾书法以“势”取胜,书写沉着痛快,俗称“刷字”,初学米芾者比较难掌握其神,初学米芾行书者宜从《方圆庵记》入手,有一定书法基础后,则可从《蜀素帖》或者《苕溪诗》入手;亦可从手札入手,但手札多且风格差异比较大,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

宋拓《方圆庵记》,取法《圣教序》,是初学米芾行书的好范本

宋拓《方圆庵记》适合于初学米芾者,缘由有四。

一、此帖取法王羲之《圣教序》。

沈鹏《米芾行书简论》说: “其结体与圆劲转折处很像《集王圣教序》”。细观此作,其中不少字直接集自圣教序,如“而”“盖”“相”“内”“者”“成”等,有的字的空间留白之法亦是明显的《集王圣教序》的烙印。此帖总体上看结字比较宽博,与米芾中后期结字以内紧为主的特征不同。此作品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深得晋人精髓,作品中的大王笔法比较清晰,给人以法度森严又灵动自然之感。符合米芾书法所追求的“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理念。临写此作,可较为清楚地看到米芾集字之法,对初学者来说很有借鉴作用。

宋拓《方圆庵记》,取法《圣教序》,是初学米芾行书的好范本

二、此帖行气贯通。

作为行书,行气贯通,一般有单一中轴线贯通法和复合中轴线贯通法。行气的贯通是初学书法者的一大门槛。此作字势摇曳,行气贯通上用的是单一中轴线之法,即每行字的重心基本上在一条中轴线上,每个字的字势可以左右敧侧,但重心不离中轴线;比较适合初学者。

三、此帖习气少。

米芾后期的一些作品习气比较重,比如结字偏紧、有些竖钩弩势过强等,《方圆庵记》是米芾早期作品,以集古字为主,习气较少。

宋拓《方圆庵记》,取法《圣教序》,是初学米芾行书的好范本

四、字迹清晰,笔法清楚。

《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于名匠, 其刻工精良,起笔收笔或藏或露,或切或裹,行笔提按,丝毫毕现,细微之处丝丝入扣, 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米元章书法之神韵与气势,基本上能反映米芾书法作品的原貌。

如果你正在学习行书,那么学习米芾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其中《方园庵记》则是米芾体系中有效规避怪俗的一剂良药。细心读之、临之,你的行书水平将如虎添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