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应对瘟疫肆虐,东汉末年张仲景 一生钻研著述,成为中华医圣

 饮膳道人 2023-03-06 发布于江西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是一个乱世。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在极为动荡的年代里,多次出现了大范围的瘟疫。很多的百姓没有钱看病,或者说针对瘟疫,也确实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不少地方,一连多年,多次发生瘟疫,每一次瘟疫都带走了大量的人,百姓生活在饥寒交迫和瘟疫的多轮袭击中,生存艰难的,更让人伤心的是,有的村庄、居然有十分之七的人死在瘟疫上。

与神医华佗齐名的张仲景,本来一个很大的张氏家族,在短短的数年间,死去了大半。张仲景看到这种惨状,决心学医、行医,来疗救世人。张仲景,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在行医中,用神奇的方法治好了很多的难症。治医的名气越来越大的。

后来,他在河南南阳作了官,也不忘为百姓治。在公堂上办公,也为百姓治病。为了增强百姓的体质,他在严冬里,命人制作“面耳朵”,包着肉馅,类似今天的水饺,相传水饺就是张仲景发明的。目的是增强百姓的营养和体质,只有身体的素质提高的,抵抗病的能力才会强,感染瘟疫或抵抗瘟疫的能力才会强大。

张仲景很有创新精神,他在学习前代医书的基础上,在广泛收集医书医方的前提下,经过综合研究和实践,经过一生的心血,写成了一部名叫《伤寒杂病论》的专著,这部伟大的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是后学进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

也可以说,东汉末年的大瘟疫流行,硬是逼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圣出世。瘟疫,不彻底从人世间消失。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科学,不断地探索,找到解决病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选择。

面对千里无鸡鸣的情况,张仲景,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勇敢地选择了做良医的人生志向。也许没有做到良相的一时荣光,但和良相一样有益于社会和百姓,一样受到世代民众的纪念。做一位良医,是张仲景的终生之志。他做到了!

医圣之名,传扬四海。受到了海外,尤其是受华语圈影响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界人士的关注。至于今天,如果要学中医的话,《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书,仍是必读之书。

张仲景,因感怀于瘟疫流行对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感怀于瘟疫流行造成的巨大灾难。力图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瘟疫的方法。他从增强个人的体质出发,探寻人之所以得病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找准药物,有针对性地治病。这是十分高明的。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读过一部《中国十大名医》的书,那是一部很生动、精彩的书,书中的张仲景的学医、行医,妙手回春、著书立说的内容,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当下的疫情防控中,同样要像我们的先辈张仲景一样,相信科学,用科学来战胜疫情。祖先们做到了,我们后辈人同样能做到,并且一定会做得更好!毕竟,我们是在先辈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毕竟,我们对于疫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不管怎样,强身健质,增强个人的免疫力,始终是最重要的。张仲景论述了这一点,并用全部的医学经典来说明了这一点。百病不生,防护重要。

(作者:徐景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