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族祖源探秘

 与春天同行 2023-03-06 发布于青海



在祖国 56个民族和睦团结的大家庭中,有一个叫土族的少数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土族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众说不一。史学界人士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五种:
一曰吐谷浑说。吐谷浑原是徒河(今辽宁省锦县西北及义县境内)鲜卑族慕容氏的一支。公元4世纪初,在其首领吐谷浑的带领下,西迁到甘肃南部和青海东南部地区,并建立地方政权,称“吐谷浑”国。隋炀帝大业四年派使经西域策动铁勒人进攻吐谷浑,逼其退至四平(今西宁)附近。公元 663年吐蕃打败吐谷浑、占领了青海广大牧区,历时 350 年的吐谷浑国覆灭。《西藏王统记》中载:“吐谷浑不能抗,走青海三阴”,即青海湟水沿岸一带,这正是今天土族的居集地。一文中说,晚唐之时,吐谷浑大都为吐蕃臣属,而居陈寄生先生在《青海土人为吐谷浑后裔考》于祁连山两边的,后来逐渐成为土族的先人。
二曰蒙古人与霍尔人融合说。土族是由元朝蒙古驻军格列特部为主吸收了当地的霍尔人(即吐谷浑),在长期的相处和通婚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成。
三曰土族源于阴山白鞑靼说。阴山白鞑靼出于室韦,室韦是讲蒙古语的部族。唐时,室韦居住在大兴安岭西、呼伦泊(呼伦湖)周围和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下半叶,室韦遭受契丹的进攻,部族分散,一部分室韦人南下阴山,自称鞑靼。到了9世纪,鞑靼人崛起,其活动范围从呼伦湖扩大到阴山、贺兰山一带,成为北方草原上强大的游牧民族,后来又发展到河西走廊,并在甘青交界一带居留。因而一些部族散布在河西走廊和青海省河湟流域,逐渐发展繁衍成为土族。
四曰沙陀突厥说。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部分土族群众中有沙陀部李晋王是土民先祖的传说。甘肃《新通志》、《西宁府新志》中,也都有土族李土司一支是沙陀后裔的记载,至今部分土族群众亦承认沙陀是他们的先祖并载于家谱。
五曰阻卜说。一些史学家认为,“霍尔”即“胡儿”一词的同音同语的另一写法,其包括匈奴、吐谷浑、
(86)契丹、蒙古等,其中尤以辽金时期的阻卜和蒙古为主要成分。这就将土族的祖源推溯到更早的时期了。
土族祖源和土族形成发展的研究工作还在进展中,随着新的史料的发现,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一定会得出更合乎历史事实的科学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