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兵拿7米长枪,战马两条腿走路,马其顿方阵的军事秘密还有啥

 冷兵器研究所 2023-03-06 发布于浙江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微漫烟叶

字数:5629,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在古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横扫周边势力的大帝国,这些大帝国能够横扫周边,与其强大的武力是分不开的。而武力自然是离不开军制与战术,训练与条例。那么上述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由于历史上大帝国过多,要是摊开来说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本文就选择著名的马其顿帝国的继业者时期来说一下。看看亚历山大这个军事天才去世后,职业军人是如何延续和发展马其顿方阵体系的。
BC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过世,其帝国在经历了佩尔狄卡斯与安提帕克两代摄政之后,虽然名义上是在其后裔的统治之下,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各地方总督独大。在东方亚洲的统治权落在了安提勒将与欧迈尼斯争夺之中。起初凭借叛徒的倒戈相向,安提勒在卡帕多西亚平原击败了欧迈尼斯,战败的欧迈尼斯带着500名骑兵与200名步兵逃跑到诺拉(位于卡帕多西亚的边界处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

面对这座坚城安提勒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采用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一方面修建了两条长墙、壕沟与坚固的防栏来进行围攻,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希望欧迈尼斯投降。但是欧迈尼斯并没有就此屈服,在得知对方的回复之后,安提勒在留下一支军队围攻之后,继续去清剿佩尔狄卡斯的残党。显然此时安提勒以为欧迈尼斯不足未惧,但是困境并没有打削欧迈尼斯的斗志。
欧迈尼斯深知马其顿人之所以可以成为希腊人与波斯人的统治者,与其强大的军制和艰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在腓力时期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在步兵全副武装,至少背负20天口粮的情况下,他(腓力)每天强令他们至少行军35英里(56千米)。
对于从其他地区和城邦招募过来的轻型部队,腓力二世同样进行严苛的训练,为了磨练马其顿军人的意志品质,洗热水澡也是被绝对禁止的。高强度的训练催生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机动能力极其优秀的军队,同时代的德谟斯提尼就注意到了马其顿军队可以通过机动,无处不在的事实

▲日本漫画家画的欧迈尼斯

但是此时的诺拉只有2弗隆(400多米),这么小的空间里无论是人和马都无法进行马其顿的高强度训练。对此“他将城堡中最大的房间有21尺长,供作人员在里面步行之用,指示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步伐要和缓,逐渐增加步幅和速度。

为了训练马匹,他用很长的缰绳一端固定在屋顶,垂下来绑住马匹的颈脖,然后用滑车慢慢将它拉起来,直到后腿可以很稳当的站住,前腿只有蹄尖可以接触地面。

马夫让马匹处于这种姿势,然后不断予以鞭策和大声吆喝,激怒它使出腾跃的动作,或是用后腿向着后方蹴踢,同时必须用前腿支持所有的挣扎和顿足,这样一来使得躯体和四肢得到充分的运动,直到嘴里吐出泡沫和汗流满身为止。无论就加强体能或是增进速度这都是极其有效的训练方式

在进行一年的围攻之后,此时新帝国摄政安提帕克陨落,安提勒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新帝国统治者时机到来。决定去拉拢欧迈尼斯,为何安提勒要拉拢欧迈尼斯呢?除了欧迈尼斯过人的军事才能之外,还因为欧迈尼斯并不是马其顿人出身,而是来自外地的希腊人。

显然,作为一个要行忤逆之事的人,外邦的希腊人明显比马其顿人要可靠。但是欧迈尼斯他并没有如安提勒所料,他敏锐的注意到马其顿人对皇室的忠心。所以他巧妙的将对于安提勒宣誓效忠变成对于马其顿皇室,在获得解救之后他很快就将军队招募到了2000人,欧迈尼斯的忠心与安提勒的野心很快就引起了帝国新摄政波利伯孔的注意。

他派出使者去找欧迈尼斯希望他继续对抗安提勒,并且给与他500塔兰托(希腊货币单位1塔兰托=73克白银)同时他可以申请更多的专费,可以招募更多的雇佣军并且命令马其顿的精锐“银盾军”接受其调度。这是一支从腓力就从马其顿士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师,起初持盾卫队有1000人,后来增加到3000人。

这支精锐军队与马其顿方阵并不一样,首先持盾者这个词出自希腊南方,他们本来是帮骑士主人携带大盾之意,师从希腊的马其顿自然也受其影响,这从出土的亚历山大石棺就可以看出,他们仍然带着传统的重装步兵大盾在亚历山大大帝身边作战。

同时他们经常与骑兵轻装步兵和骑兵联合行动,展现了其高机动性的能力,并且在围攻泰尔城时这支卫队又对城上防御森严的敌军发动正面突击。并且执勤时还会配备萨利撒长矛,显然这是一支多功能卫队,在战阵时会随着伙伴骑兵一起冲锋,在追击敌人时可以卸下装备成为轻步兵,在平时追随骑兵一起冲击敌阵,在攻城时也会参与进攻敌人。

早期他们被冠名为“持盾卫队”,后来亚历山大大帝在巴克里亚之时将其改名为“银盾军”。在得到了马其顿皇室的支持之后,欧迈尼斯立刻离开卡帕多西亚。此时军队已经达到2500人,穿越陶达路斯山与银盾军在西里西亚会合,凭借马其顿皇室的威信与金钱,将军队招募到17500人。

随后欧迈尼斯带领军队与各省总督在苏西亚集合,此时的军队已经达到40800人,与120头战象。集合完毕之后为谁当军队领袖而争论不休,欧迈尼斯认为要是继续争论下去,可能会被安提勒各个击破。

所以他提议所有省长与将军,每天都在皇家中军大帐商议来决定最好的利益,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同意。另一方面安提勒本打算乘欧迈尼斯立足未稳之时歼灭他,但是当他发现欧迈尼斯已经集合了各省军队之后,他立刻召集更多的军队与欧迈尼斯交战。

当冬天结束之后安提勒带领大军前往巴比伦,在那里与赛流古和培松的军队集合,随后穿过底格里斯河。欧迈尼斯听闻之后将军队布置在帕西底格里斯河,以此阻击安提勒。当安提勒到达帕西底格里斯河之后,首先派出3000名步兵与400名骑兵在距离欧迈尼斯军队15360米处过河,并且命令他们过河之后挖掘一道壕沟和修建一条栅栏,用来保护后续过河的军队。

而欧迈尼斯从斥候那里听闻这一情报之后,迅速率领4000名步兵与1300名骑兵去驱逐他们,当他们抵达战场时过河的军队,并没有按照安提勒所说的那样挖掘壕沟与修建栅栏,而是“根据惯常的方式分散开来成为征收粮草的团体”。同时有6000名士兵正在过河,欧迈尼斯立即对收集粮草的军队发动进攻,迫使他们逃向刚刚过河军队的船上面。由于搭载人数过多导致船纷纷沉没,最后只有极少数军队活下来。

渡河已然不可能,安提勒向着优里乌斯河的巴卡前进,在行军路上强烈的阳光导致很多人员死亡,不得以只能在巴卡这座城市休息几天。在修养几天之后安提勒决定从一条由科萨亚部落控制的山路,要想过这条路有两种方法,第一就是送给他们礼物和平的通过,第二就是通过武力打通这条路。

安提勒认为自己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还要用礼物卖通这些本地土著,无疑会大失颜面。他将军队分成三部分,在最前面的由一半最好的轻盾兵与弓箭手和投石手组成,他们用于驱赶这些“野蛮人”。另一部分到战场各处掩护主力部队。第二部分是由安提勒亲自带领的重装步兵,第三部分是培松指挥的其他军队。

但是安提勒显然低估这些“野蛮人”,他们早就占领了很多险要地区。并且他们会埋伏在道路两侧的高地,等安提勒军队到达时从上方滚下巨石,安提勒的军队在“野蛮人”的猛攻之下只能勉强行军,最终历经九天千辛万苦才通过这条道路。

在短短的四十天内安提勒遭遇三次重大灾难,他的士兵对于所受的灾难纷纷怨恨安提勒,安提勒也敏锐的意识到不满情绪在军队中蔓延。他一方面通过友善的口吻与士兵交谈一方面给予士兵很多物资,很快让军队重新掌握在他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安提勒开始在米地亚招兵买马。

此时的反安提勒阵营在听闻了安提勒到底米底亚之后,很多省长纷纷担心自己行省遭到攻击,最终他们决定与安提勒在米底亚决一胜负。经过数个月的竞逐之后双方终于再次见面,但是双方在河流与峡谷扎营,不可能在这里发动战争。一连四天都进行哨兵战与抢劫附近的村庄,双方粮食很快供应不上。第五天安提勒决定拉拢匹迈尼斯那边的马其顿人,但是马其顿人对这种皇室叛徒并不买账。

失败之后安提勒决定将军队迦比纳(Gabena),这是一个补给丰富的地区。在转移之前一位逃兵从安提勒那里将这一消息告诉给欧迈尼斯,欧迈尼斯听闻之后决定先安提勒一步转移到迦比纳。

他用钱收买了一些雇佣军让他们告诉安提勒自己要过来夜袭。实际上他让载重部队先走,大部队迅速用餐之后就走。“安提勒从逃兵那里知道敌人前来夜袭,于是延后撤离的时间,部署军队要与对方进行会战。这时他已经不再想到撤退的事,全神贯注于即将来临的战斗,竟然没有觉察到欧迈尼斯已经提早出发,用最快速度向着迦比纳进军

安提勒深知自己要是全军追击的话很难追上欧迈尼斯,所以他自己带领骑兵去极速前进,让大部分在后面不快不慢的前进。天明之际欧迈尼斯的军队尽收安提勒眼底,欧迈尼斯发现安提勒的骑兵部队以为对方大部队已经到达,于是就停止前进摆出作战队形准备作战,就这样安提勒凭借谋略使对方失去了领先,同时确保自己部队在行进时不会过于劳累。等到全军到达之后,部署成会战队形,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摆出威风凛凛的阵势攻打敌人。

欧迈尼斯的军队是41100名士兵外加140头战象,按照传统的马其顿斜行布置(右翼在前左翼在后),右翼最前面布置40头战象,最右侧布置四支部队与欧迈尼斯亲自率领的骑兵构成斜交,之后是朴西底斯与安蒂吉尼斯的骑兵中队,每个单位有300人。然后被称为亲随军的骑兵,最后是紧邻方阵的卡玛尼亚骑兵。之后从每队骑兵中挑选的精锐骑兵,组成预备队。

中间由超过17000名士兵组成的马其顿方阵士兵,最右侧是由3000名轻盾兵组成,关于轻盾兵在修昔底德记载中并没有将其划入重装步兵与轻装步兵之中,显然这是一种中装部队。

后来轻盾兵代替原来的重装步兵,这一时期的轻盾兵明显与早期轻盾兵意思不一样,按照李维记载皮德纳时期的轻盾兵,是和方阵用一样的武器——萨里沙。接着是超过3000名马其顿银盾军由于欧迈尼斯的重装步兵数量不如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那么多,所以银盾军不会随欧迈尼斯一起进攻而是加入方阵中,之后是使用5000名马其顿装备的异族人。

再之后是超过6000人的雇佣军部队,在方阵正前方布置四十头战象,轻装步兵填满它与方阵之间的空隙。左翼最左边是由每个分队有50名使用长矛的骑兵组成的部队,之后是斯塔桑德率领的950名骑兵,骑兵之后是美索不达米亚的600名骑兵,其次是来自帕罗潘尼萨迪的500名骑兵,正前方是由弓箭手与投射手和战象组成的部队。

这时期的马其顿方阵与继业者后期并不一样,亚历山大时期萨里沙长矛可能是(5.12米),最长的一根萨里沙长枪是16腕尺(7.92米)。但是到罗马征服时期萨里沙长矛却长达14腕尺(6.93米),同时早期方阵都会配备大盾用来防护增加肉搏能力,但是晚期由于长矛增加使盾牌不断变小,最终丧失了肉搏能力。

▲现代军迷复原的方阵

同时这一时期的马其顿方阵还是按照亚历山时期的方式进行布置,每个方阵第一列由16人组成并配备一名小队长,之后第二纵列与第一纵列一样,两个纵列组成一个64人的四纵列。设置一名四纵列长,之后2个四纵列组成一个128人的营,2个营成为一个小方阵。6个小方阵组成一个旅,6个旅组成一个完整的大方阵团。每个方阵组成16X16正方形,并且每纵列第四排设置一名指挥官。

安提勒在制高点看见欧迈尼斯的布置之后,此时他的军力只有28000名步兵与10600名骑兵和85头战象处于绝对的劣势。他发现敌人左翼布置大量骑兵与战象,所以他在右翼布置排成疏散队形的轻装骑兵,他们先是由1000名尤投石兵与长矛兵组成的骑兵,之后是2200名配备标枪的塔伦托骑兵,1000名弗里基亚和利底亚骑兵与1500名属于培松的弓骑兵。

此外还有400名多带一匹马的骑兵。关于步兵的布置左翼是9000名雇佣军,之后是8000名使用马其顿装备的异国人,最后是8000名马其顿士兵。右翼首先是500名雇佣骑兵,其次是1500名来自色雷斯与盟邦的骑兵,然后是安提勒的儿子德米特里率领的亲卫队,右翼最外面是300名骑兵中队,一百名塔伦屯骑兵平行布置,将战象布置在步兵正面与骑兵右翼。

安提勒将右翼靠前左翼靠后,他的目的很简单,他让右翼轻装部队避免与敌人正面交战,不与敌人正面交锋拖住对手,自己乘机攻破敌人强大的右翼。

两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慢慢前进,这时左翼的培松率领骑射手首先发难,他们围绕着战象射出一排排箭雨。欧迈尼斯担心战象发狂让左翼轻装骑兵领导整个中队,驱散敌人的远程射击,双方开始进行横行运动。在进行这样的追击战之时,排成步兵方阵的士兵已经缠斗在一起。

但是由于欧迈尼斯拥有银盾军这样的王牌部队,右翼很快败下阵来,一些人建议安提哥努斯撤退到小山上重组军队,被其拒绝。他敏锐地注意到,可能是由于银盾军击败当面之敌过快,所以在追击的时候阵线出现了一个缺口。“安提勒投入一支骑兵分遣队从中间冲进去,对于攸门尼斯部署在左翼的部队实施侧背攻击。

这个行动出乎意料追击的军队很快被打的大败而逃,这时安提勒派出轻骑兵将逃散步兵集和起来,沿着小山组成一条战线。

当双方重新集合军队,已经是天黑之时,虽然双方士兵都充满信心,但是双方相距三十斯塔德(5760米),同时由于双方长时间行军交战,迫使双方返回营地。从欧迈尼斯与安提勒的交战,我们明白继业者战争时的训练行军与武器战斗,但是在随着不断发展马其顿方阵失去了原来的机动性,就从萨里沙来说,到罗马崛起时期达到7.92米,盾牌越来越小。骑兵也下降到7%~10%,最终与继业者早期的马其顿军队已经不一样了。

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马其顿方阵体系进行不断变化,继业者早期的马其顿方阵,依然保持着机动性。但是随着中后期的军事竞争,马其顿体系机动性不断下滑,最终面对机动性更强、更灵活的罗马人,只能被淘汰出局。就如同2战时期的日本一样,追求大炮巨舰,结果被航空母舰所降维打击了。

参考资料

①狄奥多罗斯《希腊史纲》

②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③波利艾努斯《军略》

④《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⑤《马其顿方阵战术系统研究》

⑥李维《建成以来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