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居装修套路多,如何才能拆解行业“雷点”?

 家居新范式 2023-03-06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家装行业怎样注入新的元素和要求,才能将传统的“装修雷区”一一消灭?
  

在当下“房价高企”的时代,购房绝对是“人生大事”之一,动辄上百万乃至几百万的房价,让年轻业主们对“家”这个商品倾注了更多的心思,“家”的模样也成为了大家展示个性的内容之一。

正因如此,“模板化”的精装修已经越来越难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家装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消费者开始向往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对新房或二手房的“二次装修”需求也应运而生。

可是,相较于“拎包入住”的楼盘精装修,要将原装修拆掉重装,可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当中可能“踩雷”的地方,往往比消费者想到的还要多。

那些家装过程中踩过的“雷”

网上找好了自己喜欢的设计,装修后的效果却不如人意;装修完工之后,才发现师傅布的电线、水管出了差错,装修过程盯少一眼都会出状况……

近日,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2家装消费趋势调查报告》,当中显示最让消费者头疼的装修问题,分别是材料、产品问题(48.5%)、装修工艺差(21.2%)、计划外增项(11.3%)、逾期未完工(10.5%)和售后维保服务差(7.7%),而“装修材料”可谓首当其冲,成了最让消费者担忧的装修“雷区”。

报告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家装消费者曾遇到过材料问题,其中即有涉及材料本身的问题,例如材料不环保有害健康(26.5%)、材料质量不合格(21.3%)、以及材料假冒(5.1%);也有涉及材料使用的问题,例如材料选择搭配不当(34%)、材料使用处理不当(25.7%)等。

家居新范式认为,“装修材料”的环保、质量问题之所以最让消费者担忧,那是因为相较于其它工程问题,材料的优劣往往难凭肉眼判断,而劣质装修材料所带来的危害,除了可能导致家居不耐用之外,更严重的还可引发健康问题。

除了材料问题之外,师傅的“工艺”也会直接影响家装的效果,能否选到一个“好师傅”,在不少网友看来,也是需要运气的,像贴瓷砖这样简单的工序,也有可能因为师傅工艺不佳而状况频出。



除了装修材料、工艺之外,据《2022家装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因计划外增项额外多支出3万元以上。

除了消费者主动要求修改方案之外,还有因装修专业水平不够导致的,其中, “恶意增项”也占有一定比例,例如在装修后期才告知业主增项要收费等。

比如装修合同里一般不包含门窗拆除跟垃圾转运,消费者需要提前跟装修公司沟通并确认费用;此外,水电走线往往也是踩雷重灾区,如果没有提前约定,装修公司可能会怎么省事怎么来,但也可能影响了家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案例,会发现不少消费者对于装修公司的吐槽,无外乎都是“事前没有说清楚,装修到了一半又需要加钱”这种状况。但对于“装修新手”而言,大家往往难以顾及装修中的所有问题,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与装修公司沟通的过程中,遇到“不靠谱”的装修公司,消费者便会很被动。

家居装修为何总是“纠纷多”?

事实上,家装“雷区”并非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正是因为如此,在家装行业中才诞生了“第三方监理”这样的平台,来解决家装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改善整个家装流程的体验。

家居新范式认为,家装之所以一直这么“难”,除了跟行业的特性有关之外,也跟近年消费者的新需求有一定关系。

首先,家装链条长是导致行业“雷区”多的主要原因。家装行业整个服务链条从设计、到施工工序、到水电安装、到验收、再到家居家电等,涉及的环节较多,各个环节需要相互配合沟通,其中一个环节出错,便很容易影响到其它环节的进行。

而且,家装有着“低标准化”的特点,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这既包括对装修师傅工艺水平、沟通能力等的要求,也包括了对业主的要求,作为“装修新手”的业主很容易表达不清晰,或者选择困难,装修毕竟不像买商品,无法“所见即所得”,这也是容易导致双方在家装过程出现纠纷的原因。

其次,随着年轻消费者渐渐成为新一代的“业主”,他们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对“家居”的审美以及个性化也有了更深入的追求。

当下的互联网信息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年轻消费者可以通过专业博主等渠道,了解到更多家装的专业知识和家装案例,因此,他们对家装也有了更多细节性的要求,比如“网红风格”。

但是,一些好看的“网红风格”,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家,是不是所说的那样实用,这就不一定了。在别人家中合适的装修风格,可能会因为“家”的格局不同、大小方向不同而变得不一样,直接照搬往往会导致装修后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

最后,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家装公司入局,行业的整体素质也变得参差不齐,比如为了吸引消费者,有的家装公司甚至提出“终身免费保修” “装修款N年返”等推广方式。但实际上,由于家装行业周期长、标准化低、客单值大等特点,以上宣传往往容易成为“一句空话”,不少家装公司更是在吸纳了一批消费者后人去楼空。

家居新范式认为,在家装行业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并非一句空话,家装平台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撮合平台,能否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构建平台的独特优势,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如何为家装行业“拆雷”?

不难看出,当下年轻消费者对家装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即使预算有限,也希望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与个性化的设计风格,来打造理想化的家居,与此同时,年轻消费者在互联网的教育下,也具备了更高的审美和专业水平,他们对家装的话语权也在增加。

因此,传统的家装公司、家装平台想要继续靠无差异、流量式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显然已经不够用,如何围绕内容、服务和供给三方面来实现升级,则成了家装下半场的关键。

首先,正是由于家装行业的“链条长”,要提升消费者的整体体验,就需要将原本“各自为政”的家装环节整合起来,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提升各环节的协同效率,降低出错的概率。

不少家居企业也从全屋定制升级到全屋整装,从侧重于设计的“定制”,过渡到侧重于硬装一体化服务的“整装”。当前,诸如顾家、索菲亚、欧派等龙头企业也推出了整家定制套餐,通过一体化研发、设计、生产、搭配、体验、交付、服务的标准体系,带来不仅是“拼凑式”的定制服务。

除了家装以外,更有家电、家居行业的头部公司率先完成了“家装家电家居的一体化整合”,比如海尔智家,通过家电场景化率先打通了家电、家具、家装三大行业,通过“一站式定制智慧家平台”为用户提供从量房设计到施工改造、建材入场、家居家电配套的全面定制。

其次,除了通过“整家定制”提升消费者的家装体验,减少“装修雷点”之外,家装企业仍需不断提升当前的服务水平。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的选择也变得更多,对家装平台来说,应该从为消费者提供海量选择的平台,逐渐升级成为消费者提供更优、更适合解决方案的平台。

这之间的差别在于,平台需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当前的家居流行趋势,比消费者先走一步,才能从服务者的角色,升级成为引领家装消费趋势的方案解决者。

最后,当前的整家定制主要以定制柜类和成品家具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还将在软装、家电、家装上作更深入的整合,这将对家装平台的供应链能力带来新的挑战。

一方面,多品类家装产品的协同,需要平台自身通过横向拓展,或跨平台合作,来获取相关的产品资源和协同能力,而这背后,还将牵涉到仓储、配送、安装、维修等业务一体化操作,不仅要求资源协同,还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除了各环节的协同之外,整装的落地还需要专业的安装团队、售后团队,平台的服务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此外,经销商队伍能否配合完成大店场景展示,也对平台的营销推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居新范式认为,传统家装过程中的种种“雷区”,很大程度还是归根于买卖双方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加上缺乏第三方监管平台,消费者才会频繁“踩雷”。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行业和乱象,家装平台,尤其是头部平台应该率先完成“家装链条”的整合和自身能力的越级,为家装行业带来一个透明化、高质量的行业标准,才能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下,逐渐引领产业和产品完成升级换代。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家装行业也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和要求,才能将传统的“装修雷区”一一消灭,给消费者一个崭新的家装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