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天哲:从毛叔郑谥号毛懿公说开去

 毛天哲 2023-03-06 发布于浙江
毛懿公,典籍仅见于今本《竹书纪年》。书云:(康王)十二年秋,毛懿公薨。徐文靖《竹书统笺》曰:笺按周书克殷解武王入商毛叔郑奉明水即毛懿公也。
同书笺“(龚王)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内史良锡毛伯迁命”条下,徐文靖又云“竹书康王十九年毛懿公薨”。如是,则可推徐文靖所见《竹书纪年》版本有二。毛懿公薨年一系康王十二年下,一系康王十九年下
哲依《尚书毕命》历日以考,已证得毕命非康王之命书,乃成王亲政十二年事。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三十九卷载:“成王十二年,毛懿公薨。按《竹书纪年》云云。”旧说成王在位三十年或廿九年,皆是剔除了周公摄政年数。则此处的“成王十二年”盖指成王亲政第十二年事无疑。
据哲考证,周公摄政乃在成王继位次年。则成王亲政十二年也即成王继位二十年。旧说一般将周公摄政始年与成王继位元年看作了同一年,此说误也。依据旧说,则成王亲政十二年也即指成王十九年
那么竹书所言“康王十九年毛懿公薨”与史实也暗合。如此可推,今本竹书所记毛懿公薨事同一简中的“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即尚书毕命之事也无疑在成王亲政十二年。唯今本《竹书纪年》皆误系王年尔。

考证文章可点图片链接

毛叔郑,典籍也仅见于逸周书《克殷解》,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引以为言。史记《索隐》释哀侯子郑侯。云:谥法无郑,郑是名也。则可推毛懿公乃毛叔郑谥号也。
毛叔郑,即周武王母弟,文王太姒嫡幼子季载是也。郑,乃季载爵名。武王克商后四年嵩山祭天,季载随行,扮演文王尸,有功受爵称郑伯(王室大祭司),事见天亡簋,也称毛公聃季簋。因是成王小叔父故,史官宗人因以叔郑称其人,记其事。



周公成王大封建,叔郑受封京宗懿釐(见班簋),长子外封为芮侯,即成王顾命时的司徒芮伯次子中旄父,受土受氏称毛伯。成王十九年更虢城公服,率周王师三年靖东国。成王三十二年受命为太师,接替毕公高之职。
因周初大封建的缘故,长子别封为诸侯,皆由次子承继大祖氏称爵秩。周公家,召公家,毕公家,虢叔家等莫不如此。此即《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之说来历。由此可邃定逸周书中“周公俾中旄父宇于柬”之中旄父乃是毛叔郑次子无疑。可推周初平三监之乱后,毛氏先祖在古荥阳(柬地)一带有过驻军殖民的短暂经历。

天亡簋,旧称毛公聃季簋

文献记文王嫡幼子为冉季载,又名聃季。史记《管蔡世家》云: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左传》也称“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可见,文王嫡幼子季载既任职过司徒,也任职过司空,职务皆由其子承继。成王顾命时,毛公为司空,且上兼三公之一。康王继位时,芮伯为司徒,与召公奭同宣成王之遗命。显见,文献中的聃季,或称冉季载的就是毛叔郑无疑。
或有人责言:尔所证有何意义?哲对曰:许慎《说文》叙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传世文献和出土铜铭之片言只语,看似无用,实藏玄机。若竹书所记毛懿公薨事,寥寥数言而已。哲却因之而证毕命乃成王之命。由此而远知刘歆三统历之误,近知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王年结论之谬,又断尚书小序谬指之非。
由此及彼,所能徴者还颇多,枚举如下:
一,谥号产生于何时,目前在学术界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据说得到广泛认同。而竹书所记毛懿公薨,是知周初即行谥法,反证王国维之说乃误
二,王国维先生曾有个论断,认为今本竹书乃是伪书,可烧而毁之。而毛懿公乃毛叔郑之谥号,仅存于今本竹书纪年。可反证是书记载之珍贵。结合其他证据,哲已考定,今本竹书纪年乃是唐代僧一行等历家用以验算天文历法的古本纪年,只是添加了王年干支等项。可以说,西晋出土的《汲冢竹书》并无亡佚,由西晋学者整理过的竹书内容基本保留在了今本中,学者不可不察。
三,古往今来,相信尚书小序的学者不计其数,而往往因之而翻船。如司马迁、刘歆就相信了《毕命》序称在康王十二年。于是司马迁将之写进了史记周本纪中,而刘歆拿《毕命》历日来上推三代史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是如此,终究一并被带到了阴沟。朱熹曾在《朱子语类》中多次疾呼:尚书小序不可信,然后人多不理会。哲因之作毕命、君牙、囧命诸篇考证,实证朱熹说正确,小序乃孔子弟子中的低手所作,并不可靠。

《尚书》 书影
四,北宋欧阳修集古录有记古三敦铭(毛伯敦龚伯彝伯庶父敦),哲据史以考,证得龚伯彝中的“懿公”即毛懿公,如此可推铭中的“文公”乃顾命毛公之谥号,武伯、龚伯皆毛叔郑之胤也。且可知,自顾命毛公以下,因父祖有大功勋,其子其孙在成康昭穆之间有不断受土分氏的情形。这也是为何司马迁感慨找不到冉季载(毛叔郑)的后人原因所在,因为司马迁作《史记》时并没有搞懂周初“氏中分氏”的史实。
五,搞清了毛叔郑就是文王太姒嫡幼子的史实,可反证司马迁,刘向等所称的文王太姒嫡子十人的说法有误(嫡十子中无毛叔郑,只有冉季载)。班簋铭记“皇公(毛叔郑)受京宗懿釐,毓文王太姒圣孙隥于大服”,可徴毛叔郑封地在宗周左近的丰邑,毛氏乃文王嫡子孙已昭然若揭。而古今学者因受司马迁《史记》之误导,以致对文王嫡幼子冉季(毛叔郑)的认知一直模糊不清,这些都阻碍了对西周历史的正确认识。

六,竹书纪年中,类似将毕命和毛懿公薨事,误系王年的情形还很多,如“康王十一年锡齐侯伋命”,今本系在“康王十二年毛懿公薨”之后,明显有错系王年的可能。又如“康王六年齐太公薨”,而成王六年之后,再也无“齐太公”本事记载,显然不符合史实,哲推定齐太公薨于成王六年。其他不再枚举,此皆因毕命、毛懿公薨事有误系王年,可推西晋学者整理竹书时错谬不少,值得重新审视。
七,班簋铭记毛伯更虢城公服,以周初即有谥号揆之。虢城(释成,或诚)公或乃周文王侄子虢仲遣之谥号。班簋铭文属于追记文字,其作器时,虢仲遣已经去世,故以谥号敬称。

周公制礼作乐

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礼记曰:“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言生有爵,死当有谥也。故知毛叔郑生前爵至三公,为成王辅弼。世人只知周召为成王辅弼重臣,却忽略了文王嫡幼子毛叔郑的重要性。周公反政于王,退居于丰,制礼作乐,作易传彖爻辞等皆与母弟毛叔郑参商。三年后周公老于丰,叔郑承继其业,浸以光大,施行于世,垂法于后,㐮助成王,国以大治,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故诗书礼易之作,毛氏有与焉。
九,古之谥号,“文正”是称赞文臣的极美之谥,“忠武”则是褒扬武将的极美之谥,此盖为唐宋以来人之所崇。周人奉行一字谥,文武之谥,乃是极美。稽之周公所制谥法:温柔圣善曰懿,柔克为懿。懿,圣也。神圣之号,非上古大贤人不能得。揆之唐宋以来谥法: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著美曰懿。毛叔郑之大行大节,可缘谥号毛懿公而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毛叔郑可谓是周初继周公旦之后的第二圣人。
以上诸条乃是哲随思随记而已,皆由毛叔郑谥号毛懿公而得。相信有学者比哲思路宽广,可以依此深入发掘出更多的史实。毛叔郑已经仙逝三千零四十七年了(公元前1025年秋去世),但他依然能以他的名号为后人解决一大堆历史疑难问题,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班簋中(顾命)毛公对毛班训示说:“东夷人'无教在彝’,致使子孙不明天命天道,导致了亡国。”这说明自周初毛叔郑始,毛氏就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文字记录的镌久。周人一改商代彝器少铭的特点,大量长篇铭文的出现和毛氏的提倡和身体力行是有关的(毛氏在西周王室历任司空职)。天亡簋、班簋、毛公鼎、师訇簋等长篇记事器铭亦佐证了这点。


仓颉作书

古人云:“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今人多不大明白此话含义,哲略解一下。天雨粟乃指上天也赞许仓颉之聪明,发明了文字,雨粟以奖励。古人讲鬼神,后世能明白者甚少。所谓鬼神,皆人精气所归者,有血亲者为神,无血亲者曰鬼。就是说,逝去的先祖是保佑自己同姓血缘子孙的神灵,而对异姓而言就是鬼。此处的鬼乃是通指人之祖先,是说祖先因仓颉发明了文字,得以通灵前人,能以传示子孙,感动的哭了。
可惜的是,现今虽然文化普及了大众,遍地都是识字人,但很多人连古文也看不懂,断句也不会,何谈体会到古文中的精义。今华夏文化传承出现了巨大的断层,前人垂后以文字,后人却不能因之而识古,不也可悲乎,不也可耻乎,不也愧对先人乎?
班固《典引》言:"夫图书亮章,天哲也;孔猷先命,圣孚也。"且夫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哲作文以考,惟愿四知尔。子问曰:"何为四知?"老子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据此为文,上达天神,下传子孙,足以。

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八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