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疏肝理气方,巧治腰疼有奇效

 遇见I中医 2023-03-06 发布于贵州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图片

中医学里有这样一句话:情志不舒,责之肝郁。

情志畅快,源于肝气的条达。所以,中医常主张疏肝解郁治百病。

有这么一位患者,年近50,自述左侧腰部出现持续性的胀痛,每次痛的时候都会出汗难受。

当时医家看到患者说痛的地方没有红肿的情况,刻诊脉象沉细而涩,苔薄白。

医家想开温经散寒的药,但是患者说上次找别的大夫看病,吃的就是温经散寒的药,但是不管用。

后来和患者深入交流后得知,患者性格比较强势,和家里儿媳一直相处不好,经常会有争吵的情况出现。

再仔细观察患者舌质偏紫暗,这就是典型的气滞血瘀,腰部有胀痛的感觉就是气滞的表现。

医家随即写了这张方子——

陈皮、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芍药各4.5克,炙甘草1.5克,香附4.5克。青皮、乳香、没药各6克,独活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患者刚用完4剂以后,腰部疼痛感已经减轻,再用4剂,疼痛感消失,诸证息平。

同时叮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宜大动肝火。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患者腰胀痛是由于肝郁气滞引起的,就要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

《灵枢·经脉》里讲得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腰痛不可以仰俯”。

《类证治裁》则说:“肝气失畅,卧则腰痛”。这些先贤的论述都在告诉我们,中医认为腰痛和肝有关系。毕竟足厥阴肝经走腰腹,肝胆二经循两侧。当肝郁气滞的时候,肝胆经气不通,自然就容易产生腰痛。

这种腰疼,很多时候,正如上文患者表现出来的那样,腰部胀痛,痛掣小腹。

胀痛,是肝郁气滞导致疼痛的典型标志。

患者最初发病因为和儿媳斗气,这显然又和肝郁气滞紧密相连。

上文中医师所用配伍,就是《景岳全书》里头的柴胡舒肝散

柴胡疏肝散是理气剂的代表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效。

用量参考: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这个配伍,是在张仲景四逆散,即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四味药的基础上,加上香附、陈皮,川芎而成。

主要作用,就是疏肝行气、解郁止痛。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止痛效果很好的药对,即乳香和没药,以及善治下肢腰腿疼痛的独活。这样就可以取效了。

柴胡疏肝散的组方特点,是以和为枢。

其中柴胡为君药,疏肝解郁,和解表里;

白芍、香附、川芎为臣药,共同和畅肝经气血,和缓气郁之痛;

枳壳、陈皮为佐药,和胃宽中,理气行滞;

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而用之,共奏疏肝理气,通达血脉的作用。

秦伯未指出:“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

其明确柴胡疏肝散是通过四逆散加味而来,实际是进一步赋予其和气血的功效,使得肝气得升,胃气得降,气血自和。

本方经过历代医家的探索与发展,临床运用范围由原先治疗胁痛逐渐扩展到临床诸多病症。

虽然运用广泛,然而适应病证皆以肝郁气滞为关键病机。

肝郁气滞证是肝主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

多由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是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肝郁气滞常表现为情志抑郁,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或易怒、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的证候。

研究发现,柴胡疏肝散在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还有诸如其他杂病,如抑郁、失眠、哮喘、各类头痛等皆有运用。

柴胡疏肝散运用范围之广,适用疾病之多,说明当前疾病的病机特点多与肝失疏泄相关。

情志不遂、精神受刺激可能是导致现代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

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下,疏肝解郁是众多身心疾病的关键治法。

柴胡疏肝散则是治疗该类病证的重要方剂之一。

生活中大部分人腰疼可能是受伤,或者常见重体力工作积劳成疾,但是如果你在检查的时候医家告诉你脉象多弦,你就得思考,自己是不是被情绪绊住了。
1.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