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nizijun 2023-03-07 发布于河南
        人物·动物·植物

        bobio
        【释义】会技击的人佩带武器,为别人护送财物或保护人身安全。
        【辨析】“镖”容易写错。“镖”为形声字,从金,票声。“镖”的本义是刀鞘、剑鞘末端的铜饰物,是用金属制成的。“镖”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有“膘”,后者是肉月旁,指肥肉,两字容易混淆。
        【起源与演变】“镖”是一种旧时的投掷暗器,一端较重有尖,形状像长枪的头,投掷出去以杀伤敌人。镖的种类很多,有飞镖、毒药镖等。在古代,随着商业发展和财物流通,出现了以专门保护行旅客商安全为业的机构,即“镖局”。古代镖局接受客商的委托,派遣武艺高强的镖师,佩带武器来护送财物或保护雇主的人身安全,这种行为称为“保镖”,也叫“走镖”。“保镖”一词,现在多用为名词,指从事保镖行业的人,也比喻起护卫作用的人或事物。

        chyóu
        【释义】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
        【辨析】蚩尤易被误读为chì yu。“蚩”从虫,之声。《说文解字》中对“蚩”的解释为“虫也”,所以要注意“蚩”下面是个“虫”。这名字中蕴含的贬义色彩,能让我们从中窥探出古人对于蚩尤的否定态度。
        【起源与演变】蚩尤是传说中的九黎族首领。据说,九黎是九个部落,信奉巫术,勇猛善战。
        蚩尤善战,有战神之称,并制作了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据说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臂,食沙吞石,善造兵器,横行天下。天帝派遣玄女下凡,授黄帝以兵信神符,黄帝才得以大败蚩尤。蚩尤也因其暴怒能战,成为星相占卜中的凶神名。

        fúx
        【释义】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又称伏羲氏、庖牺。
        【辨析】“羲”字与“义”的繁体字形“義”十分相似,应注意书写正确。“羲”从兮,义声,本义是气。
        【起源与演变】《说文解字》将“羲”解释为“气也”,后来“羲”成为古代帝王伏羲的简称。伏羲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人间世》中说:“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qú)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伏羲也被称为宓羲、包牺、庖牺等。据传,宓(mì)城为伏羲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纂的《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宓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伏羲城在阳谷以北,阳谷是伏羲教臣民们种谷子的地方。
        【字里字外】伏羲是中国的神话人物,相传为上古“三皇”之一。在传说中,伏羲是人头蛇身,和女娲一样。伏羲与女娲是兄妹,两者是大洪水后唯一幸存的人类,他们兄妹结合,人类得以延续。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jiégng
        【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供观赏。根可入药。
        【辨析】“桔”不要误写为“秸”,“秸”的部首为“禾”,与庄稼有关,“秸秆”意为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而“桔”的部首为“木”。另外,需要注意,不要把“橘子”误写为“桔子”。
        【起源与演变】《说文解字》:“桔梗,药名。从木,吉声。”桔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为暗蓝或暗紫色。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效。
        【例句】“桔梗”被朝鲜族人民称为“道拉基”,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野菜。朝鲜族民歌《道拉基》就是歌唱桔梗的。

        kuli
        【释义】木偶戏里的木头人。比喻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没有独立意志的人,或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辨析】“傀儡”本义指用土或木头制成的人形玩偶,因此均为单人旁。
        “傀”字的右半边是个“鬼”,但“傀”与通常意义上表鬼神之义的“鬼”并无关联。《说文解字》说解“傀”为“伟也”,本义是伟、大;此外,“傀”的读音为上声,而不是阳平。“畾”(léi)同“垒”,指田间的土地。
        【起源与演变】“傀儡”最初指土或木头制成的人形玩偶;后指操纵这种玩偶的表演即“傀儡戏”;又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如“傀儡皇帝”“傀儡政权”。

        lángzhng
        【释义】古代一种官职。中医的医生也被称为郎中。
        【辨析】人们常把“郎中”的“郎”字写错,有说法认为“郎中”的“郎”原本是“廊”的简写,但现代汉语中应用“郎”。
        “郎”在古代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周郎”便是用“郎”称呼周瑜。可以联系“少年郎”等词加以记忆。
        【起源与演变】郎中原本是官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的齐、晋与战国的齐、楚、韩、赵、秦等国都有这一官名。之后的朝代基本也都有这一官名,只是职责有所不同。春秋战国时期,郎中主要承担侍从君王、参政议政、保卫、出使等职责。汉代郎中掌管车、骑、门户,同时是皇帝侍卫,也外出打仗。从唐代开始到明清,尚书省各部都有郎中一职,掌管各司事务。

        qìdn
        【释义】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过着游牧生活。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辨析】《说文解字》中对“契”的解释是“刻也”。《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其中的“契”就是刻的意思。“契”一般读作qì;读xiè时指的是殷商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子。
        【起源与演变】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据传,契丹是东胡的一支,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冲突和战争。到了唐末,因中原内乱不断,契丹势力渐强。后在北方地区建立辽朝,北宋时国力达到全盛,不断侵扰北宋国土。衰弱后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所灭。

        龋齿qch
        【释义】口腔疾病,有牙疼、齿龈肿胀等症状。患这种病的牙,也叫蛀齿,俗称虫牙或虫吃牙。
        【辨析】因和牙齿有关,所以从齿。《说文解字》说解“禹”为“虫也”,即古代一种虫名,所以“禹”字不仅是声旁,还是义旁。读音为上声,同“曲”。
        【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说解“龋”为“齿蠹也”,《释名》中也说“龋,朽也”,可见,“龋”的本义为一种牙齿腐蚀、腐朽的疾病,是名词;后引申为“牙齿张开”的意思,做动词,《正》中说解为“龋,齿启貌”。如清朝吴伟业《石榴》诗中“江南逢巧笑,龋齿向人开”,说的是江南石榴多裂,像咧开嘴朝人巧笑一样。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suíyángdì
        【释义】隋炀帝名杨广,隋朝皇帝(569—618)。
        【辨析】“炀”字是固定写法,不要误写成“杨”“扬”等。
        【字里字外】隋炀帝杨广,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起初被封为晋王,公元600年,以阴谋取代兄长杨勇为太子。公元604年杀父即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征发几百万民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又三次发动对高句(gu)丽(lí)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农民大起义,致使隋朝统治土崩瓦解。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下缢杀。他极具文学天赋,著名篇章有《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全隋诗》收录其诗四十多首。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仅次于秦始皇的大暴君,有人说他建立了千秋伟业,还有人说他文学才华盖世。

        gubo
        【释义】形容特别珍贵的东西。
        【辨析】“瑰”字易错,《辞海》将“瑰”解释为美石。小篆字形“玉”和“王”的写法都是三横一竖,只是三条横线之间距离大小有差别。后来“玉”字增加一点以便与“王”字相区别,但作为部首的“玉”(左偏旁)仍然保持小篆的写法,即三横一竖。因此“瑰”的左边不是王字旁,而是斜玉旁。
        【起源与演变】“瑰”,从玉,鬼声。《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玫瑰”,但并非指今天普通意义上的玫瑰花,而是指古代传说中的极为罕见的精美玉石“火齐珠”。因此“瑰”可以引申泛指一切奇珍异宝,进一步引申为奇异的、不寻常的事物。而美石和珍奇的东西,共同点都是美,因此“瑰”也可以引申为美好、美丽,比如“瑰丽”。

我的趣味汉字世界(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huìxng
        【释义】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口语中也称扫帚星。
        【辨析】人们常把“彗星”的“彗”字写错,在甲骨文中,“彗”像扫帚的形状,没有心字底。
        【起源与演变】“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在甲骨文中像一把扫帚,本来是象形字,后来在下面增加了“又”字,构成了会意字。小篆中,“彗”字的上半部分是指细而茂盛的草,下半部分的“又”代表手,它的本义是用细而茂盛的干草扎成的扫帚。隶书将上半部分写成两个“丰”字,下半部分的“又”写成“彐”。

        jizhòu
        【释义】盔甲。
        【辨析】“胄”不可读作wèi,不可写作“胃”。“胄”的本义是头盔,因此上半部分是出头的“由”而不是“田”。
        【起源与演变】“甲”是一个象形字,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是种子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胄”《说文解字》说解为“兜鍪(móu)也”。本义为头盔。“甲胄”本义是铠甲和头盔,如《西游记》中的描写“那魔王穿了甲胄”,后引申为兵器的泛指。在清代也用于指代战争,如清赵翼的诗“小则兴讼狱,大则兴甲胄”。也可以活用为动词,指披甲戴盔。“胄”还可以指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后代,如“世胄”的意思是世家贵族的子孙。不过需要注意,作此义讲的“胄”与“甲胄”的“胄”原字形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