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德化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3-07 发布于山东

唐贞元年间,析永福(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所以命名德化县,并将善业寺辟为县治之所(即今址)。传说宋代德化第一任县官刘文敏为“德化”写下一副冠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但德化县只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治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即献资五十万民缗买田改溪,开凿未竣,夜间暴雨,洪水直冲,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县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斯文则从此始。有人仿撰一联:白瓷映草绿,举子衬花红,这更体现了德化瓷都的特点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析福州都督府 侯官县等县部分地置尤溪县。永泰元年(765年),析侯官县西乡地和尤溪县东乡地置永泰县。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今德化县城,辖今浔中、三班、盖德、霞碧、雷峰、南埋、水口等乡一带地方,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光启二年(886年),王信臣克泉州,其弟王审知创立闽国。五代十国之一闽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管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 州)。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 节度使,泉州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泉州和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 元属福建省泉州路、泉宁府。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代隶属兴泉永道,《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5.19)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来道属,寻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兴化、泉州。直隶州一:永春州。德化隶属清代隶属兴泉永道永春州管辖。

1949年9月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管辖泉州部分、莆田、厦门。1950年10月,德化县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1950年10月划入晋江专区;1950年,政务院批准设立 县级泉州市,隶属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德化县境内的宗教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戴云寺屈斗宫古窑址、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苏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等,岱仙瀑布更是令人叹绝。还有以生态观光,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到此开基建寺。唐时,泉州开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钟灵毓秀的戴云山,常自言曰:“身在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戴云山寺,塑像来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此坐化。两位僧人同被崇奉为戴云寺的始祖。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怀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来淳祜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桥,大殿正中有明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坛立石,上下殿有清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庚辰(1760年)、乾隆己丑(1769年)部分维修的记载碑石。殿宇系木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