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故事汇】:九江破排角

 夏里巴 2023-03-07 发布于广东

“九江丁共宋,有剩南雄种”,这句俗语在南海九江流传很广。它说明九江的先民除了丁、宋两姓以外,其余的人家都来自南雄。

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九江在宋朝时候才渐有田庐,风气未昌。到了元代,仍是荆榛遍地。明代江山270年间,这里人丁不断繁衍生息,才蔚然成为桑树成林、鱼塘错落的经济作物区。考查九江朱氏、关氏家谱,都记述了他们的先祖自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的经过。

相传宋咸淳元年,解州汉寿亭侯关羽的后人因中原纷乱,举家辗转从江西越梅岭人粤。他们翻过大庾岭,只见珠玑巷一带一马平川,于是停留下来,开垦田地,暂求栖息。

经过六七年时间,有关贞、关俊兄弟,家中生活困难,父母亡故。当时坊间盛传宋皇室宫内的胡妃不知何故,逃至南雄,朝廷拟发兵缉捕,乡人议论纷纷。

俗语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关氏兄弟及乡人害怕宋兵前来骚扰,考虑迁至别处谋生。

他们回忆起一些自广州府归来的邻人谈及,广州一带,地广人稀,气候温和,宜于耕种,迁到该处的人大都不愁衣食。关贞兄弟坚定了南迁的想法,就与邻里其他姓氏的人商量,准备结伴而行。于是,他们到处打听自南雄往广州沿途经过的州府和路线。

宋咸淳十年(1274 年),关贞、关俊携带父母骨殖,收拾家什细软,与包括很多姓氏的邻人们一起,从南雄珠玑巷南下。

那时,流经南雄的浈江航道畅通,是通往韶州、广州的水路,便于舟楫来往。但是生活困顿的珠玑巷人,只能勉强度日,又怎能一下子拿出银两购买船只?他们只好上荒山野岭砍伐树木,扎成排筏,权当船只之用。

他们选定出发日期,相率经浈江、北江顺流而下。到了三水县境转人西江,直奔珠江三角洲而来。沿途餐风露宿,说不尽的艰难困苦,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

当时,西江不比北江,江面浩瀚无际,水流汹涌。一天,关氏兄弟一家人的排筏流至九江境大洋湾畔,风浪大作,排筏经过数十天的漂流,缆索已有多处霉烂,经不住大风雨的袭击,一不小心,排筏散破,搁在大洋湾浅滩上。

文章图片1

关氏兄弟见此,十分无奈,只得弃排登岸,就在登岸处将父母骨殖埋葬在土丘上,拜祭祷告一番。

自此,关贞、关俊一家散居九江,成了九江下西关树德堂的始祖。据《关兆熙家谱序》称:“我祖名贞, 徙自南雄。历宋而元而明而国朝(清),传已二十有六,丁众凡五千。”由清至今, 又不知繁衍若干,散居各地多少了。

大洋湾现称“破排角”,破排角之名即由此而来。

破排角在今之九江镇沙口儒林二中校门不远处,距离西江岸边有百数十米。沙口沿岸现在建起了不少民居和工厂,成了九江镇的一个工业区。

数百年间,沧海桑田,昔日的河湾,今已成为熙熙攘攘的市集了。

文章图片2

为了纪念九江先民来自南雄,并自此繁衍发展,九江镇人民政府于1997年春在破排角遗址竖立了一块石碑,镌刻了碑记。九江破排角,已成了南雄珠玑巷人南迁的见证。

整理者:李玉江,南海市九江镇侨联会

转自非遗南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