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喜与闰土

 兰勇讲语文 2023-03-07 发布于重庆

充满了灵性的少年闰土长大成了木讷愚笨的中年闰土,双喜长大后会不会成为中年闰土那个样子呢?
“最聪明”是人们对少年双喜的评价。
是他提议夜晚去看戏的,是他首先“大悟似的”想起八叔的大船回来了,别的十几个别的少年才“也大悟”。说明双喜的视野比别的孩子宽,心比别人细。
当外祖母怕都是孩子不靠,母亲因不愿劳烦大人同去迟疑时,“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又”字用 得妙;“他又大声的说道”,从声音就说明他底气十足啊!“船又大”,这是物质条件;“迅哥儿向来不乱跑”这是主观条件;“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是最重要的保障。这“包票”不是自大、自狂,而是建立在诸多有利条件之上的,说明双喜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假把式,而是一个有真本领的实干家。
如果说双喜是寨主,阿发就是二当家的。“双喜拔前篙,陕西省发拔后篙”“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这是二当家在向大寨主建议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的这话,说明他此时内心已然有了选择,但关涉二当家,他必须把决策权交由阿发自己来决策。双喜的处事能力、领导才能非同小可啊!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饭票的!”回来了,这是事实,大声说是在炫耀自己的本事。
六一公公不问别人单刀直入问双喜,即说明双喜在孩子中的领袖地位。
面对老六一的质问,双喜不惊不惧,承认确有其事后,首先搬出“请客”这一正当无比的理由;接着说“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潜台词:吃你的豆子是给你面子!“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让你也有歉疚感,就不好说什么了。双喜并没有按事前商量的对策来说,说明他的思维不同寻常,能随机应变、即兴发挥。
再来看闰土,少年时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知道的东西多。但都是对于“我”这样的城镇小青年无条件知晓的乡村见闻,这些知识属于死知识,是他的身份、生活所赋予的,并不需要特别的学习。至于其他方面并未涉及,相信他也不可能有多强。“我”的反应与其说是羡慕、仰慕还不如说对自己的封闭的生活的控诉。所以,闰土中年时的状况就是他最正常的自然演变,并不是其他因素所致。相信再谈他所熟知的农事,他也一定在行,就像他的父亲擅长捕鸟一样。只不过,中年后的他饱经世事沧桑,不可以再像儿时那样童言无忌罢了。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这个闰土是我对故乡最美好的想象。
所以,我以为双喜是有可能不成为中年闰土式的中年双喜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