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期间国共双方兵力的运用(一)

 莫为天下先 2023-03-07 发布于湖南

对于淮海战役研究,我们使用的史料多为大陆出版物。但自两岸接触增加之后,我们发现台湾军界对徐蚌会战(淮海战役)的描述与大陆有很大差异。昔日南京政府中的要员坚称国军是以少击多,所以败给解放军。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淮海战役双方总兵力究竟是多少?如果说国军实力与解放军相当,为何国军输给了对手?真正的关键在于双方兵力的运用吧。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参战部队总兵力研究

淮海战役又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后期发生于江苏北部徐州、海州及安徽蚌埠之间的国共大决战。对参加这场大战的兵力,国共双方的表述有很大差异。大陆教科书一向是说淮海大战是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付国民党80万大军,以少胜强,获得胜利。而国民党方面的说法不同。时任国军参谋总长的顾祝同说:共军动员兵力达80万人,伤亡人数约达46万人,国军动员兵力45万人,伤亡失踪在30万人以上。[1]身任徐州“剿总”司令的刘峙在《我的回忆》中说:

“民国卅七的秋天,东北失利,华北紧张……我所指挥的第二兵团邱清泉,第七兵团黄百韬,第十三兵团李弥,第十六兵团孙元良,总兵力最多不过是廿五万人。 

那么,国共双方兵力真实数量为何?必须有说服人的可靠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淮海战役的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个野战集团。其总兵力可见下表:

淮海大战前华东野战军各纵兵员表[2]

第一纵队

25055

第二纵队

26405

第三纵队

27245

第四纵队

23665

第六纵队

26011

第七纵队

29010

第八纵队

26873

第九纵队

31091

第十纵队

29728

第十一纵队

25029

第十二纵队

13086

第十三纵队

26877

鲁中南纵队

14045

两广纵队

5515

特种纵队

11164

总计

340809

淮海大战期间中原野战军各纵兵员表[3]

第一纵队

17000

第二纵队

12000

第三纵队

16000

第四纵队

45000

第六纵队

15000(估)

第九纵队

25000(估)

第十纵队[4]

20000

第十一纵队[5]

15659



总计

165659

除了主力部队之外,解放军方面还有不少军区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爆发的区域分布多块解放军根据地,当时称为“军区”。例如:鲁中南军区、江淮军区、豫皖苏军区等,这些军区部队的装备较差,没有重火力,但数量庞大,仅豫皖苏部队就有8万人!而华东大军区1948年底所辖各支军区部队共达38万人。[6]而中原大军区所辖八个二级军区,共有34个军分区和旅,地方部队总数不会少于35万,这样,华东、中原两大军区所辖部队共计73万。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军的主力共计50.6万人,加上军区部队,可达123.6万人。白崇禧谓解放军华野和中野加起来共达百万人,也不算虚言。然而,实际上解放军的二级军区所辖部队中,主力较少,多数是在地防守部队,其性质类似国军方面的保安旅。这些军区部队除了由主力转化为地方的少数部队外,缺少正规战经验,也没有离开本土参战。如果说国军的保安部队大都没有列入参战军队总数,那么,解放军未参战的军区部队也不该列入参战部队。真正参战的军区部队不多,见下表:

淮海大战期间解放军各军区参战军队数量表

参战部队名称

参战部队的师旅

参战部队数量估计

江淮军区部队

34旅、独立旅

15000

渤海军区部队[7]

新编第七师、第十一师

13000

冀鲁豫军区部队[8]

独立第一旅、第三旅、独立支队

14000

陕南军区部队[9]

12  17师第51

10000

豫皖苏军区部队[10]

独立旅又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分区部队

80000

以上表格有几点要说明:其一,豫皖苏军区八万人全部卷入战斗,这是因为豫皖苏军区位于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国军第十二兵团穿过豫皖苏地区,所以,豫皖苏军区各支部队纷纷参战。那么,同为战区的江淮区为何参战兵力不多?这是因为,长期在江淮军区作战的解放军已经组成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共计五六万人。在两支纵队之外,淮海军区又组成了第34旅和独立旅,总体兵员数量很多。其二,关于参战军区部队的总数。此表未记录鲁中南军区部队,是因鲁中南军区部队已经组成了鲁中南纵队,在粟裕电令中已经为被视为主力部队之一。余下部队共计13万。他如豫西军区部队、皖西军区部队也会有一定的数量卷入战斗,估算两万吧,那么,解放军军区参战部队总计在15万人以上。台湾版的《戡乱战史》等书谓解放军方面参战的军区部队计有40万人,可能偏高了。距离较远的各支解放军军区部队只有少数主力参加了淮海战役,多数部队还是以地方防守为主,或在战役中从事运输、警戒任务。

以上总计华东野战军计约34万,中原野军计约16.6万,各级军区部队计约16万以上,那么,解放军参战部队共计66万人以上。其中主力部队约计50.6万人。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在《我的回忆》中说:“民国卅七的秋天,东北失利,华北紧张,津浦线上,济南与兖州两个孤立的据点随亦被陷,后方人心浮动。当时我的对手有两个——陈毅与刘伯承。陈有十六个纵队,约四十万人,刘有七个纵队,约廿万人,可能集中的民兵还未计算在内。”此处对解放军的数量估计偏差不大。

[1] 顾祝同:《墨三九十自述》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1年,第259页。

[2]粟裕:《淮海战役中粮食供应问题》(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粟裕军事文选》第二卷,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3]中原野战军一纵、二纵、三纵、四纵的兵员数可见邓小平的著作:《从军队的正规化着眼,克服无组织无纪律状态》(1949111),《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72-173页。

[4]中原野战军第十纵队初建时兵力19000人,见张明金、赵功德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240页。

[5]粟裕:《淮海战役中粮食供应问题》(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粟裕军事文选》第二卷,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6]张明金、赵功德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第249页。

[7]张明金、赵功德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第316页。

[8] 赵健民:《冀鲁豫军区部队淮海战役参战记》,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淮海战役》第二册,中共党资料出版社1988年,第183页。

[9]陕南军区主力为第12旅和第17师,第12旅原为陈赓第四纵队的部队,第17师原属杨虎臣陕西38军。参加淮海战役的是第12旅及第17师的一个团。第17师其他两个团应在陕西南部活动,所以不计入淮海战役总兵员数。参战四个团,总兵力估计10000人。

[10] 陈明义:《淮海战役中的豫皖苏军民》,《淮海战役》第二册,第19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