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3长城抗战的发端——山海关事件简述

 张洪清 2023-03-07 发布于北京

1933年1月1日晚间,渤海湾畔,秦皇岛附近的榆关城一片宁静。

此前南京国民政府虽已规定将公历元旦定为新年节日,取代农历春节的地位,但是国人还并不太习惯这样的安排,故而也没有除夕夜那样的庆祝活动,反倒是早早休息。

然而令人有些奇怪的是,附近的日本侨民聚居区也一样十分安静,与他们庆贺公历新年的习惯并不相符。

21时20分许,日本“中国驻屯军”所属的榆关宪兵派遣分队营房与附近的榆关火车站警察派出所相继传出爆炸声与枪声。

与此同时,榆关城南门外的中国守军岗哨遭到枪击。为避免发生不必要冲突,随即哨兵退入关城内并紧闭城门。

2日凌晨1时许,日军榆关守备队76人全副武装至榆关南门,在望洋楼(关楼)前列队。带队军官声称遭到了抗日武装(抗日义勇军)袭击,怀疑袭击者已经进入城内,要求按照与清朝签订的《辛丑条约》相关条款规定之权力进城搜查。

榆关所扼守的连接华北平原与辽东的沿海通道古称:碣石道。

早在汉代就在此设置了临榆县,南北朝时期升级为军镇。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修筑临榆关。

榆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徐达在此前历代关城基础上修筑早期的明长城,并且在城内设置山海卫,下辖10个千户或百户所,隶属于九边中的蓟镇,由一名万户统辖驻军。

由于榆关靠山临海,加之卫所名称缘故,此后关隘又被称之为:山海关(本文以下部分均采用此名称)。

图片

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

图片

山海关火车站

图片

山海关附近地形

图片

明末山海关防御形势示意图

山海关在明朝末年满洲女真部建立政权,与明朝分庭抗礼后战略地位大大加强,重要性超过了其西部的古老长城隘口喜峰口(卢龙塞)、古北口等著名关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女真部建立的后金政权攻取明朝在辽东的重镇抚顺,为增强守备力量,增设总兵一员负责山海关防卫。

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率领下,联合守卫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与攻占北京后率农民军前来征讨的闯王李自成在这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山海关由此名扬天下,这一战更是奠定了满清政权定鼎中原的霸业。

图片

山海关之战行军路线示意图

乾隆二年(1737),撤销山海卫,以山海关城为治所设置临榆县,隶属于永平府。

光绪年间,为增强该地守备,修筑了多座炮台。

1900年,八国联军部分部队曾在山海关登陆。

其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有条款规定列强有在山海关驻扎军队的权力。由此,英(印度)、法、德、意、俄、日等国军队在此地设立兵营,并且还有相关侨民居住。

至民国十四年(1925),全县人口已达24万,县城居民超过3万。

图片

清末的山海关城墙,远处可见蜿蜒至山头的墙体,那是角山段长城。

图片

与上图相反的角度,从角山上俯瞰山海关城。照片拍摄时间与上图大致相同。

图片

清末的山海关附近城墙,这是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在1900—1901年期间拍摄的。

图片

清末的山海关城内街道

图片

民国初年的山海关

1932年3月,日本关东军在上一年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策划成立了所谓“满洲国”。建政伊始,就单方面宣称河北与辽宁之间的热河省(省会承德)为“满洲国”之一部分。

该年8月21日,驻扎临榆附近的日军200余名,突然在火车站附近举行对抗作战演习,并动用火炮发射空包弹。其后出入城关,随意攀登民房,气焰嚣张。城内居民十分恐慌,纷纷闭户关门。

12月9日,日军山海关守备队(根据辛丑条约条款,日军可在北平、天津、山海关铁路沿线派驻军队,即:中国驻屯军,后更名为华北驻屯军)指挥官落合甚九郎少佐报告驻屯军司令部(天津)称:“靠近山海关万里长城外,炮声猛烈,守备队做好出动准备……”落合宣称山海关地区拥有火炮之抗日武装试图袭击日军,下令作好反击准备。

事实情况是,那些炮声正是出自日军。此时,关东军所属第8师团一部已经开进至山海关以北地区,名义上号称“剿匪”,实际则准备实施蓄谋已久的入侵。

此后山海关一带局势就变得紧张起来。

此时负责山海关守备的中国军队是隶属于东北军系统的独立步兵第9旅所辖626团,同时旅部也设在城内。旅长是时年34岁的何柱国中将,他同时还兼任临(榆)永(平)警备司令。

与东北军中大多数本地或北方将领不同,何柱国来自广西,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学生队骑兵科。他在东北军中属于少壮留洋派,受到张学良的信任。

图片

何柱国将军

何柱国本人这时正在北平,向时任国民政府軍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的张学良汇报自去年下旬以来日方不断升级的挑衅行为。

在山海关,临时负责指挥的是参谋长喻建章(保定军校毕业)和参谋处长何镜华(日本陆士中华学生队步兵科毕业)。

经过交涉,日方提出4点要求:

1.南关由日军警戒;

2.南关中国守军撤离;

3.南关中国警察与保安队撤离;

4.驻守城墙上的中国守军撤离。

面对日方的蛮横要求,喻、何二人一方面向北平汇报,另一方面下令第9旅各部加强戒备,并按既定方案向预设地区移动,策应司令部所在地,保障交通联系畅通。

图片

图片

山海关城墙上戒备的中国守军士兵

通过谈判,中方原则上同意南关日本人聚居区由日方暂时负责警戒。中方则表示自行加强部队管理,不主动引发事端。日方则威胁中方,要求城门一并交由日方警戒,同时扣押了南关中方警察所人员。

中方为避免事态升级,尽量与日方周旋,拖延时间。

2日10时前后,失去耐心的日军强行架长梯登城。中国执勤士兵因得到命令不得首先开火,故而只能用石块砸向日军。日军士兵向中国士兵投掷手榴弹,守军将手榴弹反掷回,将日军带队的儿玉利雄中尉炸死,同时伤士兵2人。随即,日军此前架设在附近民房屋顶上的机枪、迫击炮开火射击。中国士兵也被迫开枪还击。

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榆关事变”(或山海关事变)的武装冲突事件。

尽管日方反复声称是中国抗日武装率先袭击日军营地、警察派出所。但是据时任“满洲国”国境警备队副队长兼山海关警察派遣队队长的日本人柏叶勇一1956年回忆:1933年1月1日中午,在日本人学校举行的新年庆祝会上,落合甚九郎就发言称山海关地处国境,随时会发生某种事变……

柏叶的副手还回忆说,1日当晚的爆炸是日本山海关警察派遣队的分队长国弘亮二带领属下佐佐木源九郎、长泽长一与阿部陆雄所为。为此,还专门使用了国弘搜集到的由奉天(沈阳)兵工厂制造的木柄手榴弹,因为这种手榴弹东北军大量装备,方便制造事端后嫁祸责任。

虽然此后中日双方很快开始了谈判(与四年后卢沟桥事变过程发展一样),但在无果之后,冲突还是迅速升级。

图片

何柱国将军告士兵书

何柱国得知消息后,从北平乘坐一列临时调拨的火车返回驻地。行程中,他向626团正式下令抵抗,并发布《告士兵书》:

“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最后一滴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

日军山海关守备队兵力为294人,装备轻重机枪21挺,火炮4门。

经过一番进攻后,被中国守军击退。

当日上午,日军第8师团所属第4旅团第5联队一部赶到山海关增援。随后,旅团长铃木美通少将亲率17联队2个中队及师团所属第8炮兵联队一部从锦州乘火车抵达山海关外。

与此同时,“满洲国”国境警备队也开到山海关。

此时,日军总兵力达到了近5000人,拥有野炮40门,还得到了5列装甲列车、20辆装甲汽车、8架飞机的支援。日本海军2艘驱逐舰也从旅顺开到附近的渤海湾游弋。

中国守军626团共有官兵2257人,装备轻重机枪12挺,平射炮4门、迫击炮6门。

图片

中日双方部队序列及指挥官

图片

山海关战斗中日双方攻防示意图

3日10时,日军在飞机、渤海湾的军舰、装甲列车火炮等重火力掩护下,以第5联队居中,山海关守备队为左翼,17联队为右翼发起进攻。“满洲国”国境警备队担任预备队。

很快日军以猛烈炮火炸塌部分南城墙,蜂拥冲入关城。

中国守军虽伤亡很大,但仍然依托高大城墙沉着应战,于13时由团附孙良玉指挥一个连夺回南门。

随后,日军增加兵力,在装甲车掩护下再次发起突击。

图片

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南关城楼

图片

日本人战后拍摄的南关城楼

战斗中,许多中国士兵因为久不作战,只会盲目射击,同时不敢冲锋。军官只得亲自带头,身先士卒,因此也成为日军目标,连长刘虞宸、关景泉、王宏元先后阵亡。

见此情形,第1营营长安德馨高呼:“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人一日不能过去,若要过,只能在我们的尸首上过!”随后亲率身边两个班士兵冲锋,准备与日军白刃格斗。但随即被日军机枪弹击中头、腹,阵亡。

安德馨是回民,原籍河北清苑(保定),之后他的遗体由附近清真寺人员冒着炮火收敛,运至北平公祭后送家乡安葬。

图片

安德馨

连长赵壁率两个排和部分官兵20多人与日军展开巷战,身负重伤。许多中国士兵被日军围困后直接从城墙上跳下,摔断手足者众多。

15时许,由于部队伤亡较大,通讯又中断,团长石世安只得下令全团后撤。后撤中负责率部掩护的谢镇藩连长阵亡。

“天下第一关”就这样陷落敌手。

此战,中国守军阵亡军官10人,士兵、夫役403人;负伤军官5人,士兵夫役169人。

中方判断击毙日军200余人,击伤180余人。

日军则自称战死14人,伤103人。其中山海关守备队战死军官2人,士兵2人,伤军官1人,士兵36人;第8师团战死军官1人,士兵9人,伤军官3人,士兵63人。

图片

战后的山海关附近城墙

图片

山海关城内毁于炮火的房屋

城内有约500余商户、民居毁于战火,平民死伤约3000余人。

日军占领关城后,将来不及撤退的中国官兵集中一处杀害,其后又以搜捕军人为名肆意横行。3名中国警察被缴械后,遭到日本和朝鲜籍浪人侮辱并杀害。

图片

战后的山海关街道,到处悬挂着日本和’满洲国”旗帜,可见远处城楼被炸毁的一角。

图片

上图细节,可见日本旗帜。

图片

日军占领下的山海关城内街道,可见悬挂的“满洲国”旗帜。

图片

从关城内街道远望,可见被炸毁的南关城楼。

图片

另一侧角度被炸毁的南关城楼,可见悬挂的“满洲国”旗帜。

图片

日军在山海关留影,照片具体拍摄时间不详。

图片

战后的山海关南城墙,其上站立者为日军士兵。

图片

战事结束后,日军在城墙上的留影。

图片

被占领的山海关街头

图片

日军坦克在山海关城。图中的是法制FT-17坦克,原为东北军装备,九一八事变中大批这类重型装备被日军完整缴获。

图片

日军占领山海关城内的临永警备司令部。

图片

日军在山海关标志性匾额前的留影,照片拍摄时间不详,应当是战事结束很久之后。

图片

日军当年发行的报道山海关战事的画报,封面是日军在山海关以西的角山长城上列队,此处向东可以俯瞰整个山海关地区。

图片

中国现代漫画家丰子恺在山海关陷落后创作的漫画

图片

战后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何柱国

图片

长城抗战形势示意图。日军将这期间的作战称为:“热河攻略、热河讨伐”。

山海关的枪声揭开了此后历时近五个月的长城抗战序幕。

之后数月间,山海关以西的千里长城线上,义院口、界岭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峪,一直到古北口,各处关隘先后燃起烽火。

大批中国军队将士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抗战精神的新长城,在古老的长城沿线与入侵之敌展开了激烈搏杀。

图片

图片

感谢昊老师和郭前辈的大力帮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