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农交流

 opheliazq70 2023-03-07 发布于安徽

这周对于已经适应闲散节奏的我来说真的有些不太适应,几乎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周二挑出两位21世纪杯的选手,看了一眼稿子,修改的过程其实也差不多就得改写一遍。周三挑出两位外研社杯的选手,已几乎给她们全部重写。记得有同学问我说:老师,既然这稿子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你为啥不直接就帮我们写了?我说:这好比是用你们的布料重新设计了款式,但是,如论如何,还得量布裁衣。底子在,好歹还是能感受到那是你们自己的,说起来也会更自信更自然。而且,这不就是学习的过程吗?

这堆事还没忙完,同事王小妹又电话来说她爱人的领导们想请我去安农外语系交流一下竞赛的情况。周四下午,她爱人徐主任便很客气地过来接我。我本以为只是简单聊聊,所以他过来时,我还在舞蹈班练功。可一进他们外语学院楼的一楼大厅,便看见电子屏幕上醒目的欢迎字幅。徐主任说,他们领导很重视,弄得比较隆重。

上了三楼,徐主任向我介绍了他们的院长、副院长、书记、外语系和大外的教研室主任等管理人员及三位指导教师。大家围着一大圆桌坐着,每人手上都拿着笔和本,还有专门负责拍摄人员,那架势整得跟开记者招待会似的。

其实在路上徐主任就介绍了他们学校已经把英语竞赛和职称评定挂钩的情况。所以现在院系领导也相当重视,刚刚成立了专门的指导团队,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建议。

其他的不行,说起竞赛我还是可以扯来扯去的,所以交流得非常愉快而热烈,他们不断记录,不断提问。期间,还把一位即将参赛的选手叫进来,让我现场指导了几分钟。会议末了,一位老师还认真地引用了我说的几段话,说特别喜欢。弄得我挺感动。

一下午的交流让我感触颇多。他们邀请我之前,一直以为做这件事肯定是名利双收,收获颇丰的。因为他们学校一个特等奖是8000元,其他奖项也基本是几千不等。他们开玩笑说我如果在他们学校真的要暴富了。可是,我没有。难怪连我的同事们有时都会忍不住悄悄问我,指导一次比赛,拿一次大奖有什么奖励。因为以我的课酬和做口译的报酬,干这种要付出更多时间的事必然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除了职称和money,还能有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兴趣,其次是觉得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而且这种认识与日俱增。当然,起初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这件事恰恰是因为04年已评副高,而那一刻我就开心而果断地自我定位了。当时几位老领导依次劝说我去读博,尽快评正高。和当年留校时,领导劝我去南大进修、高书记屡次劝我入党一样,我一次次说NO。或许是与主流学术认识偏颇,或许是更想按照自己喜欢和明白的方式生活,或许是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如果需要在有限的精力和时光里作出选择,成就更多的学生可能比自己再多一些光环要更有意义些。而且,能够有机会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情已经很满足很感恩了。

而一旦做了,就愈发觉得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挑战自我,总是能接触到非常优秀的人,而且更在于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甚至能改变其人生轨迹。

这么多年来,虽然脸盲、名字盲,可是,指导过的学生们几乎都历历在目。即便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多少年过去了,往事还能依然如昨。一直没有时间着手写这些事,因为实在太多,太多了……

可是,学校每个层面对竞赛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如何做到皆大欢喜,你侬我侬,真的不是几句话就说清楚的。

交流完,发现他们竞赛团队挺强的。一位老师2015年去UW-Madison在Lucas教授那学习了半年,已经相当有经验。王院长自己就承担了演讲课程,而且还很有见地。不过一位指导老师跟我说,我来之前,领导们对我的期待挺高,他们也特别有压力。认为我会跟他们讲许多高大上的如何争夺各种奖杯的秘籍。可是,听了我的分享,领导们居然能非常认同我对竞赛意义的多元诠释,而且,理性想想,似乎是不该总是去想能否拿奖这件“小”事。

因为,学生的成长是需要周期的。记得我曾经对指导过的学生说:只要坚持,你们一定会绽放,只是,那一刻未必是在安大。事实是,桃子无论在北外学习期间,还是在全国青年教师大赛上拿到双料冠军的那一刻,都绽放地那么水到渠成。文弘居然从一位人力资源系的学生成为了厦大的口译小王子,我14年去厦大开国际口译会时,他们系主任无比激动地对我说:感谢您为我们输送了这么优秀的一位学生。虽然还记得文弘一次次大赛后委屈的模样,可是他最终成为了两岸三地的口译冠军,也代表中国拿到了国际赛的亚军。何伟同学也是从社会学系成为了外交学院一名青年才俊……这样的同学真的太多太多了。而其中许多在校期间并没有特别任何傲娇的奖项,可是,大赛的经历却完全改变了他们的视野与格局。所以,他们会一次次重返母校,重回人才库,甚至到我的班级跟学弟学妹们再交流……

这也或许是我可以坚持这么多年的原因。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每年那有限的奖项,一场场声势浩大的竞赛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可是,一次次的角逐却改变了太多太多的同学。而且每位接触了竞赛和长期参加我们人才库活动的同学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使他们更加顺利地进入更好的高校、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工作状态和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当然,能拿奖那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竞赛,既要特别认真对待,又要有游戏心态。认真是为了提升整个大赛质量,游戏是因为必然的偶然因素。但是,受益是绝对的。而且,整个过程都是在引导和塑造更优秀的他和她。

经常想起一些曾经的老库员或指导过的学生。像杰出代表桃子和何伟,无论在北京读研读博期间,还是后来留京当了老师,无论我们在市内,还是荒芜的大兴,都会带着吃的喝的奔过去看望、鼓励学弟学妹们,真的很感动。

而其他一些散布在全国或世界各地的,每次经过合肥的短暂停留,也都要来家跟我交流各种心得。而这些,或许是我站在课堂里永远也收获不到的情感。

真诚希望农大的老师们能收获到同样的快乐,更希望他们能通过执著的努力和真心的付出,挖掘出竞赛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