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模仿欧洲体系将再次失败

 AIpatent 2023-03-07 发布于上海

本文697字,阅读约需2分钟

摘   要:日本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多模仿欧洲的体系,例如2012年,当欧洲各国受到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带来的电价飙升的冲击,并开始重新审视FIT制度时,日本则重新引入了FIT制度,结果加剧了消费者负担以及电力短缺。对于是否一味追逐欧洲体系,或许日本政策制定者应停下来思考。

关键词:欧盟(EU)、环境政策、碳排放交易体系(ETS)、FIT制度

将二氧化碳(CO2)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经营者并进行交易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备受人们的关注。企业自愿的试行交易也已开始。最终它将过渡到一个成熟的交易体系。

欧盟(EU)在2005年通过向区域内排放大量CO2的电力和钢铁制造等10,000多家企业分配排放额度,开始了ETS。欧盟参照的是美国在1990年修订《清洁空气法》后推出的针对硫氧化物(SOx)的ETS。

与美国不同,ETS在欧盟根本不起作用。因为SOx与CO2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减排方法有限的SOx,分配机构可以估算成本并确定分配量;与之相比,由于很难估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的CO2的成本,因此该体系的问题在于所分配的排放配额的价格是多少。

在欧盟开始碳排放交易后,该价格升至每吨二氧化碳30欧元(约218人民币),此后跌至几美分。没有人会以这个价格推行减排。为了确保体系的有效性,欧洲委员会一直在进行调整。其价格一度涨至100欧元/吨,而现在正处于狂跌状态。

虽然CO2价格也是能源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但人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排除投机者。一份报告显示,在市场参与者中,14%的美国公司和4%的开曼群岛公司被认为具有投机性。人们可以信任一个在成立近20年后仍一直在调整的体系吗?日本经济能否承受由于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所引起的价格上涨?

在电力市场的自由化方面,欧洲各国率先制定可应对发电设备减少的体系,而日本在2016年就开始了自由化。面对停电危机,日本虽然引入了容量市场,但前景仍不明朗。2012年,当欧洲各国受到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带来的电价飙升的冲击,并开始重新审视FIT制度时,日本则重新引入了FIT制度。消费者的负担已经达到了每千瓦时3.45日元(约0.18人民币)。

对于是否一味追逐欧洲体系,或许日本政策制定者应停下来思考。

翻译:王宁愿

审校:李   涵

通稿:李   涵


(1)获取原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