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踏飞燕”的前世今生

 一葉一如来 2023-03-0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马踏飞燕”的前世今生

来源: 关中客SH。在中国的许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我们都会发现一座这样的一组雕塑,一匹飞奔的马站在地球上,地球的下面是一座梯形的台基,有些网友把这组雕塑戏称为“立马滚蛋”。这其实是“中国旅游优秀城市”的标识。

图片

这组雕塑底部的梯形基台其实是一座烽火台,寓意中国的万里长城,表明中国旅游业历史源远流长,以及城市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部的地球,正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喻示旅游城市要向国际化、现代化目标奋进;而最上面的那匹马可不是普通的马,它是中国国家旅游局于1985年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即“铜奔马”,它还有一个耳能熟详的俗名,“马踏飞燕”。

图片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国家号召各地开展“广积粮,深挖洞”,甘肃省自然也不例外。1969年9月10日,甘肃省武威市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的村民,在一个叫雷台的地方挖防空洞的过程中,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一道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当人们爬到里面才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

图片

墓室内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在这些青铜器的旁边,还有一座棺床,上面发现了两具人类的骨架,在尸骨的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村民们见状立即封住了洞口,回到了村里报告给了干部。第二天傍晚,公社的王队长带人来到雷台,将封好的洞口重新打开,将古墓中各种殉葬品全部装进麻袋,悄悄用架子车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这座古墓在没有任何考古人员参与下,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这样被打开了。

图片

此事被新鲜公社书记了解后,他阻止了文物的变卖和毁坏,并向上级政府反映。随后,武威市文物局的考古队就赶到了挖掘现场,经过考古专家的一番勘测之后,确定这是一座汉墓。随着上级文物部门的批准,雷台古墓的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在之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还算是收获颇丰,这是一座大型室墓,墓道通长40米,考古人员在其中清理出了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3万枚余枚。在这些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匹铜奔马。

图片

1969年12月,甘肃省有关部门决定,将雷台出土的文物全部上调甘肃省博物馆保存。铜车马仪仗俑和铜奔马最早是由村民们挖出,出土时,这些文物文物还保存完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摧残。可惜在当时,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人们并不知道这批青铜器价值,更不知道如何保护它们。所以把它们发掘出来的村民,并没有太过留心,粗糙的用马车拉回了大队。

图片

当这批文物移交到了有关部门的手里时,部分已经严重损毁,其中的铜奔马已经成了一堆废铜片,根本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有关部门是痛心疾首,狠狠地批评了大队里的人。可是批评无济于事,文物已经损毁了,修复其原来的面貌才是首要任务。当时的专家经过讨论认为,由于文物的珍贵性,如果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复原,就开始着手修复工作,难保会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为了谨慎起见,这匹铜奔马最终被移送到了北京博物馆进行修复。

图片

当时的北京博物馆对于铜奔马的修复工作极为重视,安排精通修复青铜器的一位姓赵的专家,进行修复工作。铜奔马修复的过程极其艰难,但是最终在青铜修复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件铜奔马终于熬过了时光的摧残,重新站立起来了。

图片

修复后的铜奔马再一次展现出了它的雄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图片

从铸造工艺的角度来看,这件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的铜奔马的铸造工艺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其铸造工艺为分范合铸,即分别铸造马身、马腿以及蹄下飞鸟等部分,然后再合铸完成整体造型,马腿内部还夹有铁芯,用以增强支撑力和强度。

图片

1971年9月19日,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及其所率领的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西北地区时,专门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郭沫若仔细查看了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这批青铜俑,当他看到铜奔马后, 惊叹于这一文物无可挑剔的形体姿态以及完美的平衡感,发出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的感慨。

图片

当时甘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王毅和郭沫若进行了一段交流,他问道:“郭老,铜奔马蹄下踩的这只鸟从形象特征和创作者的匠心来看,我们认为是只燕子。此鸟双翅较身躯略小,膀梢尖细,疾飞时膀梢向外与身躯平行,呈三叉式,这正是飞燕形象的反映。创作者意在用飞速最快的鸟衬托马速,而鸟中飞速最快者正是飞燕,能否将这一造型称作'马踏飞燕’呢?”郭沫若略加思索后予以了首肯。此后,“马踏飞燕”的叫法开始广泛流传开来。

图片

其实关于铜奔马脚下的这只“鸟”的身份,历来争议不断。除了郭沫若认可的燕子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只鸟是“龙雀”。在秦汉时期神话传说中,龙雀就是风神“飞廉”,东汉文学家张衡在其《东京赋》中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之语;第三种观点认为这只鸟是“燕隼”。燕隼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飞行继位迅速,其实燕隼应该也属于燕子的一种吧;第四种观点认为这只鸟是乌鸦,因为在浙江龙游石窟中的有一副“天马行空”图,其中“天马”前蹄在“乌”背上方,好像在追赶着乌鸦。

图片

近些年来,有些学者认为铜奔马脚下踏着的这只鸟,既不是飞燕也不是龙雀,更不是什么燕隼、乌鸦,而是老鹰。这只老鹰还不是普通的老鹰,是代表匈奴单于王权的匈奴鹰。历史上的匈奴人有雄鹰崇拜的习俗,在内蒙古一座战国时期的匈奴墓葬中,就出土了一件配饰有黄金雄鹰的王冠,这只雄鹰昂首挺胸,展开的双翅和尾巴都栩栩如生。

图片

武威雷台出土的这件铜奔马是东汉时期西域军马,鹰是匈奴王冠上的装饰,也是匈奴王权的象征,“马踏飞鹰”的造型如同西汉时期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雕像,都是墓主人彰显自己军功的象征。铜奔马中,被马所踏的这只鸟的双翅和尾巴都和匈奴鹰非常接近,只是头部驯服回头。如果铜奔马脚下的这只鸟是匈奴鹰,其寓意匈奴人已经完全臣服和归顺了大汉王朝。无论这只马脚下踩的是什么鸟,这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璀璨的象征。

图片

正是因为诸多的争议,众多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为这件铜奔马命名,除了马踏飞燕的叫法外,还有马踏龙雀、飞燕骝、紫燕骝、天马、马神天驷等称呼。一件艺术品的命名有这么多的说法,在艺术史中绝无仅有,可见其在艺术史上的巨大影响力。最后官方将其正式的名称定为定“东汉铜奔马”,这也是被认可的名称。

图片

这件铜车马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当时关于这件铜奔马研究领域就涉及到了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养马学、动物考古学等方面的专家,文艺界、文化界、文史界、新闻界各个学科领域都在关注它,可以说其人数之广、范围之广、时间之久都是空前的。后来就有一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在其稿件中称铜奔马研究拉起了一只“天马文化”的大队伍,时至今日,关于铜奔马的任何消息依然能够让许多人关注可见这件文物的影响力之大。

图片

郭沫若当年从甘肃回到北京后,立即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详细介绍了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这批青铜俑,尤其是铜奔马的情况,并当场商定马上将这批文物调京,充实北京故宫正在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展。郭沫若还对当时全国10省区出土文物展览筹备组成员说:“甘肃的出土文物,要调来的话,就会压倒这里的一切。”果然,铜奔马北京展出后,立即震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专家纷纷在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评赏文章,说铜奔马是“无价之宝”。此后,铜奔马还在日、美、英、法、意大利、瑞典、奥地利等国家展出。凡是参观过展览的人士,都对铜奔马赞不绝口,叹为观止。

图片

关于东汉铜奔马的主人,历来也是争议不断。甘肃省博物馆依据墓室中出土的“五铢”钱和文物上镌刻的“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等铭文,将雷台古墓的年代认定为东汉灵帝中平三年至献帝期间(公元186年至219 年),墓主人是“张某将军”。 但有不少学者并不同意这一结论,其中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在内的多位学者认为,雷台古墓出土的钱币与东汉钱币特征不符,古墓形制更贴近西晋特征,铜奔马应是西晋文物。关于铜奔马主任的身份,有学者认为应为曾任武威郡左骑千人官的东汉人“张君”。另外还有“张江”、“张绣”、“张轨”、“张骏”等说法。关于雷台古墓的年代,至今有东汉、汉魏、西晋、晋末、前凉等五种说法。

图片

无论这座古墓是何年代,古墓所在的雷台在史料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所谓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武威雷台为前凉(公元301年至公元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资冶通鉴》中对其也有详细记载,为东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现今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图片

1983年,东汉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之所以将其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也是出于铜奔马所展现的三方面涵义考虑。第一,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第二,马是古今出行旅游的主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以在中国尽兴旅游;第三,东汉铜奔马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前来中国。

图片

1996年,东汉铜奔马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如今的东汉铜车马,已经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国家珍贵文物保护相关规定,东汉铜奔马只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躺在博物馆的库房里进行维护保养。

图片

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使得东汉铜车马的故乡武威令人无限向往。古凉州,今武威。这里有意蕴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凉州会盟纪念馆)、“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武威文庙)、“一堡”(瑞安堡)等。历史的积淀,一曲凉州词千古传诵,一匹铜奔马飞越千年。

图片

在中国,甘肃武威的这匹铜奔马,它的意义已超越了一件普通的文物,它是中国旅游的“形象大使”,足迹遍布全国。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