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行:(8)马踏飞燕

 美在旅途 2021-02-19
雷台汉墓,估计少有人知;
马踏飞燕,大概无人不晓。
马踏飞燕是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外国人要看,只能到中国来看。
马踏飞燕还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
马踏飞燕在哪里?

甘肃武威,马踏飞燕的故乡。

成排的铜车马,威武雄壮。
领头的,当然是马踏飞燕。

这是汉朝的骑兵仪仗队。

整齐吗?
威武吗?

人不张嘴马张嘴。
在喊口号?

高头大马和小人。

战车隆隆,战马嘶鸣,气势不小啊!

咦,有情况!
混进了异类。

一头老老实实、低头拉车的牛。
萌萌的,是后勤兵吧?

你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复制品,真的宝贝已上缴,在甘肃省博物馆。
好在前几年我去过博物馆,拍了真品。
请看!
三足腾空,一足点在鸟背上。
庞然大物,竟如此轻盈!
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就靠一只小小鸟支撑着,不晃不倒,保持平衡。绝对是平衡木运动员的水平。
构思精巧,妙!

这马脚下是燕子吗?
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这飞鸟的尾巴没有分叉。
有人说是燕隼,有人说是乌鸦,有人说是龙雀。
龙雀是秦汉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东汉张衡《东京赋》曰:“龙雀蟠蜿,天马半汉”。
奔马速度超过风神,说得通。
于是,有人将马踏飞燕改为“马超龙雀”。
一时间,别名四起,有天马、鹰掠马、飞燕骝、紫燕骝、马袭乌鸦、马踏飞隼、马神天驷、凌云奔马等等,不胜其烦。
于是,又有人提出,干脆就叫“铜奔马”,平实,避开了鸟形底座的争议,不会有任何失误。
没有失误,也没有特色。天下“铜奔马”太多了。

“马踏飞燕”是最初的提法,也是广为传播的名字,又是出于名人郭沫若之口。
当时,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考古学家,一言九鼎。
而且,马踏飞燕也是因为郭沫若的极力推荐才出名的。
您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呢?

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雷台汉墓外广场上的摆放有点不一样。
最高大的那匹马旁没有小人。

出土前是怎么摆放的?
没有拍照留存。
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1969年,村民挖防空洞挖到了汉墓,这些铜车马都装进麻袋放到了生产队的仓库。

原本是如何排列的?
无人知道了。

雷台观的大门。

大门旁的古树。

想上去步云,被拦住了。
雷台正在整修。

雷台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距今17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资冶通鉴》记载,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古建筑群,规模宏大。

东汉晚期(186年~219年)的大型砖石墓葬,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马踏飞燕。

门洞上有砖砌双阙。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怕墓室倾倒,用钢架支撑。
墓室的主人是谁呢?
出土文物上有“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的铭文,有学者认为应该是曾任武威郡左骑千人官的东汉人“张君”。
甘肃省博物馆考古报告认为是“张某将军”。
这“张君”、“张某将军”到底是谁呢?
有人说是“张江”、“张绣”,有人说是“张轨”、“张骏”。
都是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

可惜了,墓室里的千年龟趺不会开口。
出土时,身上有红绿白三色。
后色褪。

应该是先有墓,再有台,再有观。

时过境迁,很多已成谜。

凉州大马,纵横天下。

古来征战几人回?

腥风血雨何时休?

战争是残酷的。

和平是可贵的。

化干戈为玉帛,多好?

大家跟着讲解员一起唱起了《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倏忽之间,已来到唐朝。

能骑着骆驼,再穿越回汉朝吗?

如果您觉得这篇游记还可以看看,请点右下角的“在看”。谢!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