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孙策立业到孙权大帝,飘摇的东吴集团将何去何从

 阿呆码字 2023-03-07 发布于江苏

钟会和邓艾死了以后,魏元帝和司马昭从长安回到洛阳。

此间乐

不思蜀

刘禅也带着家小迁到了洛阳,当时的状况可以说是非常混乱,姜维死于兵变,张翼和廖化、董厥等人也都死于乱兵之中,所以只有秘书令卻正和殿中督张通跟随着刘禅去洛阳,刘禅心中可谓是无限感慨啊。

到了洛阳以后,魏朝廷封刘禅为安乐公,司马昭设了酒席宴请刘禅,还安排了乐队表演蜀国的舞蹈音乐,比如巴渝舞之类的,在场的许多人都怅然不已,而刘禅却谈笑自若。

司马昭对一旁的贾充说:一个人竟然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在世,蜀国也很难久存啊,更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想不想念蜀国,刘禅回答说在这儿非常开心,不思蜀。卻正知道后,就对刘禅说:如果晋王(司马昭)以后再这样问,您就哭着说,祖先的坟墓都在巴蜀,心中悲伤不已,每一天都在思念巴蜀。

后来,司马昭果然又再次问刘禅,刘禅就按照郤正教他的那样回答。司马昭说:这话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语气啊。结果刘禅说,这话正是郤正教我的,当时在座的人都笑话刘禅。

其实,当时蜀国已灭,刘禅又有什么办法力挽狂澜呢,思蜀又如何,不思蜀又如何,况且,他说出来的话未必就是心里话吧。

唇亡齿寒

公元264年,吴主孙休病重,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就用手诏请丞相濮阳兴进宫,把儿子孙(音读湾)喊出来拜见濮阳兴,孙休拉着濮阳兴的胳膊把孙托付给他,孙休崩殂时只有三十岁,谥号为景帝,朱皇后为太后。

但是吴国大臣认为,蜀国已经被灭,交趾又发生了叛乱,吴国失去了盟友的同时又有内乱发生,国内人人惊怕不已,所以这个时候应当要拥立一位年纪稍大的国君,而孙休的太子孙大约只有10岁。

左典军万彧曾经是乌程县的县令,那会他和乌程侯孙皓有些来往,关系还比较好,万彧就提出来,可以拥立孙皓为帝,说孙皓才识过人,为人好学,遵守法度。(孙皓是孙和的儿子,孙和是孙权的儿子,孙和曾经被孙权立为太子,后来在南鲁党争中被废,最后又牵涉在诸葛恪的事件中,被孙峻迫杀,所以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孙休的侄子。)

万彧数次对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举孙皓,濮阳兴和张布就去找朱太后商量,打算拥立孙皓。

朱太后说自己是妇人,不懂得这些国家大事,只要是对国家和宗庙无害的就可以。朱太后这样说,就相当于同意了万彧的建议,于是,吴国大臣迎孙皓回京即位。

结果,孙皓登位不久,就把朱太后贬为景皇后(朱太后是景帝孙休的妻子,贬为景皇后,相当于不再是太后。),追谥生父孙和为文皇帝,生母何氏为太后。

孙皓刚刚即位时,还下诏体恤士民百姓,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还修改条款,把宫女放出宫嫁给单身人士为妻,在林苑中养的那些飞禽走兽也都放归森林,吴国臣民都欣然不已,纷纷称孙皓为明君。

但是过了没多久,孙皓便显露出本性,粗暴骄奢,违背礼教,喜好酒色,臣民们都大失所望,濮阳兴和张布也后悔不已,结果被人告发给孙皓,在濮阳兴和张布上朝时,被孙皓下令收押,流放到广州,在半路又被诛杀,夷灭三族。

陆凯上书

还都建业

杀了这两位重臣以后,孙皓以滕皇后的父亲滕牧为卫将军,负责尚书事。

公元265年,夷陵督步阐上表请求吴主迁都武昌,孙皓同意了步阐的请求迁都武昌,然后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东吴的散骑常侍王蕃,节气高亮,很不喜欢趋炎附势,孙皓非常不喜欢他。而散骑常侍万彧、中书丞陈声,明白孙皓的想法,就顺势诋毁王蕃。

有一次,丁忠出使回来,孙皓就大会群臣替丁忠接风,结果王蕃大醉倒地,孙皓就怀疑王蕃对自己不敬,让人把王蕃抬到外面去,没过一会,王蕃又回到殿上,神态自若,孙皓大怒,命人将王蕃斩杀,还登上樊山,让随从把王蕃的人头扔在山上,王蕃的人头就这样被野兽啃坏。

丁忠向孙皓建议,趁着晋国没有防备,去袭击弋阳县,孙皓就找来大臣一同商量。

镇西大将军陆凯说:晋国刚刚吞并了巴蜀,他们派使者来求和,并不是有求于我们,而是先稳住我们,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来讨伐我们啊,现在不能出兵征讨。

最后孙皓虽然没有出兵,但是也和晋国绝交。陆凯是陆逊家族里的后代,后来孙皓下诏,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

孙皓很不喜欢别人直视自己,大臣们朝见时,都不敢看他,陆凯又出来劝说,孙皓便任由陆凯目视自己,但是其他的大臣仍旧不敢看孙皓。

迁都武昌以后,宫中的开销都由扬州的百姓供给,孙皓的生活又奢侈无度,百姓困苦不已,国库也日渐空虚。

陆凯又上书劝谏:如今天下暂且没什么战事,当务之急就是养民积财,但是现在反而更加奢侈了,天下无灾而百姓穷困,这种情况真是令人担忧啊。武昌土地贫瘠,山多大石,并不适合为国都,百姓中还有歌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由此可以得知,不论是人心还是天道,都应还都建业。如今国库空虚,百姓有离散之心。大帝时期(孙权),后宫不满百人,景帝以来,达到千人,这真是太耗费财物了。有些大臣又结党营私,陷害忠良,这些都是国家的隐患。愿陛下减轻赋税徭役,放出宫女,清选百官。

公元266年十二月,孙皓又把都城迁回建业,派皇后的父亲滕牧留守武昌。

大臣们觉得滕牧作为孙皓的老丈人,身份尊贵,所以就常常推举他作为代表向孙皓进言,次数多了,自然会惹孙皓不开心,加上滕皇后渐渐的失去了宠爱,所以孙皓也开始不喜欢滕牧。

他下令将滕牧迁居到苍梧,虽然没有夺去他的爵位,但实际就是降职,滕牧在去苍梧的途中忧惧而死。

滕皇后失去宠爱,还好有何太后保护她,太史又进言说不可以轻易的改立皇后,孙皓又比较相信巫术,所以才没有废除滕皇后,但是滕皇后基本居住在何太后的升平宫,再也见不到孙皓。

在蜀国被灭以后,东吴大臣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到国赖长君,这是没问题的,主要是孙皓并不是正确的人选。然而,东吴的政权走到这个时候,合适的继承人也寥寥无几。

我们先来看看,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作为长子的孙登,自然而然的被孙权选定为继承人,孙登的能力和人品也很好,不幸的是,公元241年,只有33岁的孙登病逝,这时候的孙权已经60岁了,多年的培育付之东流。

二儿子孙虑早逝,五儿子孙奋被废为庶人,剩下的儿子中,孙和与孙霸年纪稍大些,在这两人之间,孙权有点摇摆不定,后来引发了“南鲁党争”,最终孙霸被杀,孙和被废。

孙权崩殂以后,只好由孙亮来即位,孙亮虽然年少,但是非常聪敏,无奈最终丧于权臣之手。

孙亮被权臣孙琳废除以后,就由孙权的最后一个儿子孙休即位,现在孙休崩殂,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小,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所以说,一股势力的衰败,是从内部最先开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