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书评】吴标华/我读《江湖之远》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3-08 发布于湖南

我读《江湖之远》

作者:吴标华

  《江湖之远》    张步真 著

            人民出版社     2022年6月出版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江湖之远》的,因为虔敬,因为精彩。

读完此书,深为其史料的翔实、想象的丰盈、分析的精辟、文字的优美而折服。感觉作者张步真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位难得的学者,钦佩他为我们这方水土的高贵作了最好的总结,为慈仁美丽的洞庭湖和汨罗江作了最好的宣传。

但掩卷沉思,又感觉此书的精彩不止于此,作者的匠心不止于此。

我总觉得,作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经据典、不辞辛苦地寻踪觅迹、不落窠臼地想象还原,只为穿越时空,走近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探求他们和这方水土的关联。

或者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洞庭湖遇上这些先贤圣哲当然是其幸运,而先贤圣哲遇上洞庭湖何尝又不是他们的幸运呢?

湖因人而名,人也因湖而名。是洞庭湖的灵山秀水激发了他们的诗意,是洞庭湖的浩淼无边开阔了他们的胸襟,是这方土地的淳朴厚重哺育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可以说,上下求索、先忧后乐的精神不是某个人的创意,也不是某个时期的锻造,而是千百年来人水相亲、薪火传承、不断沉淀的结果。这结果至今已化为洞庭湖水的基因、巴陵大地的爽气,将孕育更多的贤哲,也将引来更多的贤哲,古老的岳州因有这样的精神财富而日新月异永远年轻。

按照这种思路重读《江湖之远》,初读时的一些疑惑便豁然开朗了。

比如白居易。他仅仅是洞庭湖的匆匆过客,他治水的业绩大都在杭州苏州,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作为洞庭湖的一员来书写?就是因为白居易治水的宏愿、治水的方略都源于他在洞庭湖上的滞留,《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便是最好的证明。本书作者将其附录并一句句地解释,也是这个用心。

与水有约,首先是与洞庭湖有约。

为什么要特别叙述范仲淹和滕子京不同寻常的友情?为什么要近乎牵强地钩沉出范仲淹随继父到过安乡的史实?其实都是为了探寻《岳阳楼记》和岳阳的内在关联。

他没有来过岳州,但他的朋友在岳州,滕子京在岳州的辛勤深深地打动了他。他没有到过洞庭湖,但幼年的湖区经历能够让他想象出洞庭湖的气象万千。说他仅凭一幅洞庭秋景图就写出了《岳阳楼记》,无疑是不足为信的。

还有苏舆。作者写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写他的狂飙突进,写他的《翼教丛编》?那不是有损一位圣贤的光芒吗?后来我明白了,写他年轻时的浮躁是为了写他回归故土后的宁静,写他的《翼教丛编》是为了突出《春秋繁露义证》的价值。

错误是时代的,成就是故土的。

“烟舟村依然美丽的风景,故乡特有的温馨,满山的油茶林散发出来的负氧离子,让他平复了纷乱的心。他很快调整了心态,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寄托……”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美丽的烟舟拯救了苏舆,苏舆也反过来成就了美丽的烟舟。

本书共写了20位与洞庭湖有关的人物,细读,无不如此。

张步真先生从湘中的山旮旯来到岳阳,在汨罗江上游的大山深处度过了青春岁月,然后来到一碧万顷的洞庭湖,一口气在湖边生活了三十余年,不是洞庭人,也胜是洞庭人了。

他说,不写点什么,就是辜负了洞庭湖的碧波清风。

如果先闻此言,也许更能读懂先生的《江湖之远》。

           

作者简介

吴标华,岳阳县一中语文教师。涂鸦不止,仅为寻找寄托;冒昧相扰,但求相逢知己。愿做天地间不羁的歌者,愿以一生的卑微成就纵情的歌唱。  

图片:作者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