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江边微影 2023-03-08 发布于湖南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吧“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排在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第一位,“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然,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收到语文教学届的普遍重视。

2.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它能够将思维可视化,以图形的方式展示思维的全局。利用学习和记忆的规律,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不仅解决了整本书阅读中记忆的难题,而且在绘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现实难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每一册语文课本中均推荐了2部必读名著,4本自主阅读名著。而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只有战略上的建议,没有战术上的指引,更缺乏完整的课程建设,这就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当前的“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盛行,多数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读整本的书。再加上学生课业负担中,阅读时间被挤占,使得阅读整本书的愿望更难以实现。不管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都急需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做出突破。

二、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为教师提供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思路,形成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②通过研究,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名著阅读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2.研究内容:

①本课题研究结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学实施策略。

②本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整本书阅读中的情节、人物、主题、表达方式等进行总结概括的方法,以此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3.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剖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②行动研究法

在思维导图和整本书阅读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反思,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导图运用能力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能力。

③案例分析法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收集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④经验总结法

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思修正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将总结的经验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研究的最后阶段形成总结性的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0月)研究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有关整本书阅读与思维导图运用的相关资料,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知网相关文献等了解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教研问卷等方式,了解学校整本书阅读现状,撰写申报书,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9月)研究实施阶段

根据申报书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行动研究。依托初中七年级语文推荐名著阅读《西游记》和《朝花夕拾》进行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收集整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梳理总结阶段

分类整理研究资料,对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研究论文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著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育与阅读的关系是,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早在1941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过问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同时他在本文中追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样得成?”但是一直以来的语文阅读教学却是以单篇短章为主要教学材料,对整本书阅读直到1990年才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名著阅读的概念,不过仅仅是建议“课外阅读三五本书”而已,直到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才明确提出“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并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当教师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想要深入探究运用其教学方法时,却发现针对整本书阅读,并没有可供教师使用的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课程标准中也只是战略上提出建议,而无战术上的具体操作。而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更是无所适从,学生们迫于学业压力,阅读心态浮躁,极易造成浅层次阅读、表面化阅读,不能深入文本内部,读出自己。这样找到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教学手段就成为当务之急。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化的方式表达想法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式的阅读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它在帮助老师组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连接文本内容、再现作品全貌、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思维导图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找到了一条既实用又有效的道路。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中去呢?下面就以初中二年级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预读名著,以思维导图绘制作家及写作背景

每一本名著在阅读时都需要学生首先了解作家概况和创作背景,所谓“知人论世”与“知世论文”。针对《朝花夕拾》这篇名著,就更有必要对鲁迅进行深入了解。因为如果不了解鲁迅其人,那么书中的许多篇目可能一知半解,不管是人物情节,还是主题思想,都会对阅读造成障碍。那么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构建思维导图呢?

简单说,了解一个作家,可以从人、时、地、评、作、风六个方面进行概括。人,即名字号等,可以将名字号的由来等一并画在思维导图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时,即生活的时代,学生对作家生活的时代进行简要了解,可以结合创作背景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地,即作家籍贯,也可将作家的生活轨迹进行简要总结;评,即作家评价,如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旗手,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左翼作家联盟的代表人物等等;作,即作品,思维导图重点体现内容。对鲁迅作品进行分类汇总,小说类、散文类、杂文类以及书信类等等。在思维导图中详细列出,有助于学生记忆。风,即作品风格,如鲁迅语言的幽默讽刺,可以从《朝花夕拾》中选取语言片段来表现这一语言风格,同时列入思维导图中。总之,在阅读名著之前让学生绘制作家作品的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记忆文学常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章图片1

二、基础阅读,用思维导图绘制名著内容和结构

学生在经历了初读文本之后,对整本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如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本书内容和结构的思维导图创作,必能使学生再次沉浸在名著的内容中,细细品味。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细读。如《朝花夕拾》是由13篇文章组成的,学生初读文章之后,对这13篇文章按照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进行排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既能够明确书的结构,又能对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加深了解。再如《西游记》一书,前七回讲的是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讲的是唐僧身世及西天取经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100回是小说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以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为中心,来设计思维导图。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三、细读名著,用思维导图展示书中的故事情节

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小说来说,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如《西游记》等,在了解了主要故事梗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构建思维导图。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情节曲折,非常适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将与情节无关的的内容,如人物的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略去,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或者按照情节构成,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故事情节,梳理阅读思路,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只有经过认真阅读,才能更好的梳理情节绘制思维导图。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四、研读名著,绘制思维导图表现人物形象

不管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也好,还是小说《西游记》也好,这两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众多,每一个人物均有其自己的特点。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对文中较有特点的人物印象深刻,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红孩儿、白骨精等,《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长妈妈、范爱农、父亲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书中有关这些人物的描写和事件做成思维导图,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一般的人物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学生可以摘抄,进行分类整理,在思维导图中加以体现,也可以与人物所做的事件结合起来,在思维导图中综合表现。总之,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是比较灵活的,也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五、悟读名著,以思维导图表现文章主题

阅读文章也好,阅读整本书也好,最终我们是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和人生体验,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加以思维化、形象化,让学生加以对比,更好地理解书的主题。如《朝花夕拾》这本书是由13篇文章组成的,每一片的主题思想都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单篇阅读进行总结,学生可能读一篇忘一篇。而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13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一一列举出来,请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则很快就会发现鲁迅早年的思想变化轨迹,再结合鲁迅的经历,就会更好的理解鲁迅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鲁迅作品。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总之,将思维导图引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去,确实给整本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不过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以下问题:

1、思维导图的适用性。本课题是以《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这种散文集和小说类是比较适合思维导图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像诗歌类作品就不适合运用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作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不应强制要求学生统一。教师应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既是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出发点,也是学生阅读的归宿。

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思维导图中进行归纳、概括、提升,发展学生思维。避免思维导图只有图,而没有思维含量,变成了知识点的罗列。这也是今后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二) 实践成果:

1.学生思维导图集:《<朝花夕拾>阅读思维导图集》和《<西游记>阅读思维导图集》

文章图片10

2.通过一学年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普遍有所提高。学生学会并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学习工具,不仅能够将之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去,而且能够迁移到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中去,理解记忆知识的效率大大增强。

3.通过一学年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在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查阅了较多资料,提高了自己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同时研究了思维导图这种高效的学习工具,对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乃至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手段,促进了自己的阅读和教学。

五、存在问题

研究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学生在阅读中创作的思维导图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专题的思维导图,教师的评价方式无非是向全体学生进行展示评价,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评价,并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支撑此次研究。

二是限于学年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选择了七年级上下册涉及的两本名著,题材也只涉及叙事性较强的散文类和小说类文体。对于其他类的书籍没有涉及,如纪实类的(如《红星照耀中国》)、科普类的(如《昆虫记》)等。今后我将继续在其他种类的整本书阅读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以期使思维导图的应用更加广泛。

六、参考文献:

[1]闫玏.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庞琳.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3]蔡晓琳.思维导图与初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9.7:24-26

[4]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2015.14:44-46.

[5] 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1.

[7]王慧.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合肥师范学院,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