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族形成,科学研究发现:“古中原类型”是汉族主体

 百家杂评 2023-03-08 发布于江苏

汉朝建立之后,汉朝人就被称为“汉人”,由于汉朝强大,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因此历朝历代的华夏族,除了称为比如“唐人”、“宋人”等,往往也可以称之为“汉人”。

近代之后,西方的“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与此同时中国从一个文明型国家转向民族型国家。

问题在于:单以汉朝之前来看,商人来自北方,周人来自西部,秦人源自东夷(周初将秦人从山东迁徙到了西部,与西部狄夷杂居形成秦国人).......那么汉朝之前的史前人类、商人、周人等等,到底有何来源,他们如何形成后世的“汉族”?如今,现代科学研究破解谜团,揭开了汉族“中原来源”的形成史。

万年之前的华夏先民

现代中国人属于“本土起源”,还是“非洲起源”,如今还有争议,可以暂时搁置,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到四五万年前时,中国已经出现解剖学上的现代人。

研究表明:虽然当时古人的体质特征,与如今的存在一些差异,但他们与现代中国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很多方面甚至呈现一脉相承。

不过,早在数万年前,中国人出现南北分化的现象,形成了华南类型与华北类型。距今4万—1万年前的广西柳江人,与现代华南人体质极为相似,而距今3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则与现代华北人体质极为相似。

总之,在距今万年前,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先民,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属于蒙古人种,并未发现明显的白人或尼格罗人种(澳大利亚人种、赤道人种、刚果人种等)。

夏朝之前的先民迁徙

距今1万年时,现代人类学研究发现,当时先民没有大规模文化交流和人群融合的现象,但距今1万年后,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迁徙与融合,越到后期交流融合的越频繁,尤其在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晚期。

首先在仰韶文化前,中国主要分化为三种类型的体质,即内蒙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古东北类型”、河南贾湖遗址代表的“古中原类型”、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代表的“古华南类型”。其中,距今约9000年的贾湖遗址,研究的14个先民中有5个是外来的,就是说外来人口比例较高。

其次是仰韶文化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交流融合更为频繁,尤其是仰韶文化晚期,“古中原类型”开始向四方扩散,东到山东沿海、北到西辽河流域与内蒙中南部、西到陕西西部、南到江淮地区。换言之,后世的商人、周人、东夷、淮夷等,应该属于“古中原类型”的分支。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先民也出现在中原,比如距今5300年的河南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墓地,就不是“古中原类型”的,应该属于“古东北类型”。

总之,虽然交流是双向的,但以如今的研究来看,还是以中原地区人群向四周扩散为主。

第三在龙山文化时,仰韶文化衰落之后,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龙山文化开始扩张,乘势西进南下,陕西、辽东、江苏等地都有分布。但大汶口文化核心区的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却显示,中上层中外来人口极少,说明外迁的可能多是下层百姓。更重要的是,DNA检测发现,古代瓦店(位于河南南阳宛城区)龙山文化人群与现代汉族遗传距离最近。

总之,龙山时代不同类型人群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冲突更加剧烈,开始了大规模融合,但仍以“古中原类型”及其各种分支为主。

夏商周时的先民来源

进入夏商周时期,随着中原王朝的确立,交流与融合变得更加剧烈,其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首先是夏朝。人类学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的多数居民,属于中原龙山文化人群的后裔,但锶同位素表明外来人口超过30%,部分甚至来自甘青地区。另外古DNA研究显示,二里头先民与现代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人群有较近的遗传关系,但母系起源具有多样性。

其次是商朝。殷墟考古研究显示,商朝都城中的人口来源复杂,西北、北方、华中、华南各地的都有,外来人口比例超过20%,但主要还是“古中原类型”。甲骨文表明,历代商王不断征伐,俘获大量人口用于奴隶或牺牲,因此二里头、殷墟中外来人口多应与此有关。

第三是周朝。先周时期,周人起源于晋南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陕西,属于“古中原类型”。周朝建立之后,以“古中原类型”为主体的人群不断向四方扩散,南到两湖、北到内蒙中南部与宁夏、西到河西走廊。比如,根据楚国墓葬中的残骨,人类学家发现楚国贵族与当地百姓的体质有一定差别,应该属于“古中原类型”。

总之,在夏商周时期,中国仍以“古中原类型”为主,不断吸收其他族群的新鲜血液,融合了其他类型,由此慢慢积累形成了汉朝时的“汉人”,即后世的“汉族”。

最后,这种人类学研究成果,更进一步推翻了“中国人种西来说”。

1894年,法裔英人拉克伯里出版《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编造了“中国人种西来说”,即在公元前2282年,巴比伦的一个国王(黄帝),率领巴克族(代表百姓)来到中国,征服了原住民,华夏也就成了“外来户”。

“中国人种西来说”影响很大,袁世凯时期的国歌,其中就有“华胄从来昆仑巅”,认同了拉克伯里的说法。直至今天,“中国人种西来说”还有变种残留,比如说夏朝在巴基斯坦、在古埃及等,如果夏朝在国外,那么夏族岂不是“外来户”,岂不是说中国人种西来?

然而,上述现代人类学却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华文明在传承过程中,中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外来人种替代本地人种、或中原本地人种被灭绝的现象,而是从四五万年前一直延续至今,其中形成了以“古中原类型”为主、融合其他体质的族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后世“汉族”。

参考资料:《中国社科院:人类遗骸在中华文明研究中的应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