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邂逅孙家大院

 微湖渔夫 2023-03-08 发布于山东

邂逅孙家大院

驱车沿十字河湿地向南一路闲游,至薛城区陶庄镇西仓村时,见有“孙家大院”的旅游指示标,遂入村找寻。

图片

村中一处没落的古宅院进入我的视野,院子很大,远远望去,有几进院落,院门紧闭,铁锁高挂,让人望院兴叹。院南侧有一株树龄810年的古槐树枝繁叶茂,禁不住让人将大院与唐朝相联系。从大院的形制与风格上看,该大院并没有唐风。

图片

询问当地村民,说大院是明清时孙氏先人所建,极盛时占地160余亩,房屋400多间。院门前挂有“大院简介”,介绍大院“分前西院、秀才院楼院三部分,每一院建有大门、二门、三门、客厅、屏门、堂楼,共五进院。”并说,该大院“鼎盛时可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相媲美。”

图片

能够邂逅这么一所古代院落实为意外之喜,有缘遇到却不能进内观瞧又让人心痒难耐。与一老年村民交谈一番后,让他带我去找村干部,看看能不能帮忙打开门锁让我们进内参观。老汉说,找村干部不顶事,我带你去找拿钥匙的人。老汉带着我七拐八拐找到拿钥匙的人家,原来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老公姓孙,现已去逝,是一位教数学的教师。解放后孙家大院先后成为滕县二中、枣庄八中、枣庄十二中、薛城职业中专,由于她老公在校内任教,大院最前面靠路的一栋房子就成了她家的宿舍。老太太介绍,前段时间她还住在那里,由于房子太老,年久失修,房间里经常往下掉土,前不久才搬到儿子家去住,帮儿子照看孙子。她打开大院大门时我们见到他养的一条狗和一群鸡,说明她每天都还来这里。老太太告诉我们,简介上说这里是市保单位,其实这里的省保已经批下来了。看来来对了,这里是我市不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进入大院时有两个中年人沾我们的光一同进内参观,其中一个36年前在这里(枣庄八中)读书,他一边走一边感慨,并仔细向我介绍他上学时了解的大院和现在大院的区别。详细听他介绍了半天,我感觉不是他沾了我们的光带他入内,而是我们有幸遇到了一个免费讲解员,他让我们对大院的认知上升了一个高度。

图片

在我眼中这是一座十分破败的古院落。同游的中年人说,三十六年前这里是他的母校,比现在的规模大两倍还多,现在后墙以北有三分之二的院落不见了,那里有他们的操场、教室和宿舍。他向我们介绍,当年这座楼是校长室,这栋楼是教师办公室。这个院子是学校的仓库。他指着西边的一个院落说,房顶坍塌的这几间配房是女生宿舍,保存完好的几间正房是曾国藩下榻处。拿钥匙的老太太说,听老辈人讲,曾国藩只在这里住了一夜。

图片

虽然破败,整个大院中的楼房、厅堂、院落布局合理。所有的房屋均为明清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房屋结构庄重大方、坚固耐用。最难得的是每栋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砖雕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刀工精细、阴阳图案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古朴大气、寓意祥和,是一处极其罕见的地主庄园。

图片

景介上说,明朝崇祯末年,孙氏族人自江苏沛县迁往山东滕县皇殿,后又分居西仓村,孙鉴(1746~1808)便开始了孙氏故宅的营建。孙氏家族是当地大户,祖上曾在寿光县衙、孔府做官,后经商,开设多处当铺,发迹后不惜斥巨资营造宅第。经过200多年数代人的建设,形成了这座近处少有的绝美庄园。

图片

院子中堆有不少仿古建筑材料,证明这个大院时常有人前来维护。只是资金不一定准时足额,修缮工作明显虎头蛇尾,修修停停。拿钥匙的老太太告诉我们,听说光修“曾国藩下榻处”上面就拨了80万元,由于层层剥皮,真正用到修房子上的钱并不多,整个大院修了这么多年,越修倒塌的房子越多。

图片

这些年我四处旅游,到过的地主大院不少,说实在的,这里的砖雕木雕档次一般。这里的石雕太精美了,美的让人心动。我感觉孙家大院中石雕算是我见到石雕中的中上品,值得人们细细研究发掘。

图片

游伴们感叹孙家大院的荣辱兴衰,我感觉这也正常。许多事都是这样,兴久必衰,衰极复兴,符合自然规律。哪有久盛不衰的院落呀。看得多了,也就看开了。话又说回来了,即使不看开又能如何,你还能违反客观规律咋的。

图片

写于2022年3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