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复戡 临 旟鼎

 家有学子 2023-03-08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此器造型凝重,形体宏伟。平沿方唇,口稍敛。立耳宽厚略外撇,耳根厚凸并深入口内加固。鼎腹外鼓而下垂,足稍矮圆壮。器内底与足对应处有三个直径11.5厘米、深4厘米的圆窝,圆窝周围有明显的足与腹合铸时留下的一圈铸缝。腹外壁及底部积存很厚的烟炱,显系长期使用所致。

文章图片2

旟鼎的结构名称

颈部饰一周饕餮纹,作为浅浮雕式,花纹凸起,并以细密云雷纹填地。三足根部饰扉棱高凸的饕餮纹,下连三道弦纹。耳外侧饰两条夔龙纹。

文章图片3

旟鼎纹饰

器腹内壁有铭文四行二十八字:“隹(惟)八月初吉,王姜易(锡)㫎(旟)田三于待,师櫨䣶兄(貺),用对王休,子子孫□(其)永宝。”这篇铭文的大意为,某年八月初吉,王姜将原赐给师栌的三田收回,又将三田土地连同待收的庄稼,转赐给㫎,㫎作此鼎几年。㫎又称史旟,是溓公的部下,曾经奉王命征伐过东夷。

文章图片4

旟鼎铭文

这种形制的鼎最早见于商代晚期,在西周早期仍很流行,学术界公认的康王时期的重器大盂鼎就是这种形制。旟鼎与大盂鼎形制极为相似,年代也应该接近,是康王某年八月所铸。此器体量很大,造型精美,铭文虽然只有二十八字,但记载的内容十分重要,是西周早期青铜重器之一。

文章图片5

临作

文章图片6

临作拓片对照图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局部

文章图片13

反白临作拓片

文章图片14

朱复戡(1902年9月30日—1989年11月3日),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号复戡,以复戡号行,浙江宁波鄞县梅墟人,后迁居上海。

朱复戡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1989年11月3日,朱复戡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