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像堂藏 | 明晚期·木胎漆金土地神坐像

 佛像堂 2023-03-08 发布于广东

土地,又称土地爷、土地神、土地公公,西游记、宝莲灯中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在众神之中算是与世人最为亲近,香火极旺。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春秋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左传·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

相传社神有两个:一是句龙,《礼记·祭法》记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为社”;二是禹,传说他勤劳天下,死后托祀于后土之神。

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中更是直接点明:“今凡社神,俱呼土地。”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是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

这尊明代福建地区的土地坐像,面容和蔼,自信饱满,衣纹写意,如当时的善良照顾乡邻的乡绅望族。可见土地神作为中国神系中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神仙,其造像很有可能便是参考现实中存在的人物。

  明福建工 土地坐像

土地神造像多为衣着朴实,须发全白慈祥老者状态,如上面提到的土地神像,又比如这尊佛像堂旧藏的福建地区工艺的土地神坐像,便是一位慈祥的老者,泛白胡须配以带笑的眉眼,观之亲近和蔼,欢喜自在;

清福建工  土地坐像

又因祭拜土地爷可祈福。保平安、保收成,深得商人崇拜,有些土地神造像便会是手持元宝的动作,如这尊清代江浙工土地神像,头戴纶巾,开相慈祥和蔼,手持元宝。

 清浙工 土地坐像

这尊木胎髹漆金土地神坐像却大有不同,比起和蔼可亲的慈祥老者,他更像是一位威严庄重,不怒而威的官家大人,仙家气势不可忽视,比之民间所供奉的土地神,更具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后土皇地祗的社神之风,不愧是宫廷风格,自带威仪气派。

此尊木胎髹漆金土地神坐像,为明晚期北京地区工艺,高46厘米。

土地神头戴四方平定巾,细节雕刻精致,冠帽上的纹路清晰,正面的勾勒层叠,写实流畅,从中可窥视当时士族所带方巾的流行样式。财神开相庄重威严,双耳厚实圆润,带有官家气息。脸廓偏方圆,沉稳大气,五官立体,凹凸有致,对于抬头纹的精细勾勒更是为土地神徒添几分为心系信众的思虑。眼角上挑,眉毛样式独具一格,立体分明,气势铺张,嘴唇微抿,不显悲喜,络腮胡服帖垂至胸前,更显其脸颊高耸。

身着广袖长袍,下衣以丝绦系于腰间,自然下垂,雕刻细致写实。土地爷正襟端坐于朱红色宝座之上,右手稳当扶于右膝之上,几分稳重意味,广袖自然堆叠翻转,雕刻灵动精妙,巧思深藏。

而左手搭在左膝之上,广袖自然下垂,把手部匿于袖筒之中,广袖衣纹刻画精妙,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对于袖口如海浪般的翻转处理更是匠心独具,使土地神在庄严之中又带有几分淡然沉稳。

土地爷正襟端坐,背部挺直,庄重自持,比例匀称,身材健硕。其所坐的朱红色宝座极具明式特色,造型简练协调,威严肃穆, 土地正襟危坐于其上, 威仪自生。

宝座的线条运用自然流畅,大曲率弧线辅以小曲率弧线, 与直线形成鲜明的对比, 造型流转顺畅,毫无生硬之感。久经岁月洗礼,椅座大漆下形成蛇腹断纹,古韵悠扬。

整尊土地造像,造型独特,别具一格,通身髹漆,精美华贵,经历岁月历练,大漆下形成其独特皮壳,自然古朴,不可复制,自有一番风韵,宫廷制造更是可以通过这一尊土地造像窥视出,当时京城的宫廷风格是何等威严气派,庄重华贵。

 



佛隐隐于市,观云舒展,听雨沥沥。佛像堂于这远离闹市的一方净土,静候各位有缘人的到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