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着手机走天下39 春城又三题

 张效雄 2023-03-08 发布于湖南

上图为龙门石窟

西山远眺

春城又三题

几年前去昆明,很有感触,于是写了《昆明三题》一文,认为西南联大、翠湖和滇池是昆明的三张名片。当时的封疆大吏老朋友,建议我改题目为《春城三题》,我觉得真是点睛之笔。他还建议我一定要去看看讲武堂,那也是一张靓丽的名片。

春节过后,又去了一趟云南。到达昆明以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去云南讲武堂,那可是朱总司令和叶帅的母校啊。

讲武堂在翠湖公园对面,虽处闹市,公园里海鸥云集,游人如织,校园内却显得十分宁静。大门口两个身着早年军人灰色制服的年轻人持枪把守,未进门就感觉到几分凝重的气氛。

进入这个大型四合院式的学校,墙壁为古铜色,校内有一个大操场和几株古树,满目沧桑陈旧,似乎在述说一段陈年的历史。不时有列队的士兵,持刀荷枪沿着操场周边的大道走来,高呼着“一二三四”的号子,更显出格外的沉重。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它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清政府当时作出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云南于1899年设立陆军武备学堂,这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前身。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云南的革命党人深受鼓舞。他们决定10月30日晚在昆明发动起义,推举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是晚,以讲武堂学生为骨干的起义军,向总督署等要地发动攻击。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昆明。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达200余名。云南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一百多年来,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防部长出自这里。它的学员中,李范奭担任过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武海秋担任过越南临时政府主席。从这里走出去的朱德,称云南讲武堂为“中国革命的熔炉”。

此为之一题。

滇池之西有巍峨的西山,可以从海埂附近乘坐缆车达到西山山腰,此处可纵览滇池水天一色的绝美景色。由此石级而上,则可直达西山龙门石窟,寻访千百年来的神奇故事。

西山,古称碧鸡山,明代称太华山,俗称西山。从昆明城远眺,西山形似巨佛长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称。它在滇池西侧拔地而起,北部山势高耸,有碧晓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诸峰,以美女峰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众山峰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断层崖龙门绝壁海拔2300余米,高出滇池414米。

西山有一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昆明一带没有湖泊也没有小溪,只有一片贫瘠的土地。一个年轻的猎手,为了给昆明寻找水源,告别新婚的妻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东海,并在途中救下了遇险化作小红鱼的东海龙王三公主。龙王有心许配三公主给猎手,但青年执意不肯。龙王恼怒将猎手变成一条小黄龙。小黄龙忘不了对妻子以及家乡的思念,一天趁龙王不备,放开量喝足东海水后飞回昆明。他的妻子却由于思念过度而亡,化作了睡美人变成了西山。小黄龙悲痛欲绝,吐完腹中海水后撞山致死。他吐出的东海水汇集成了今天美丽的滇池。从此山水相依,一对情侣永不分离。

进入西山山麓,置身于古树石窟之间,更觉得眼前的美景,比这个美丽传说还要美丽。

西山元代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云南四大名山”之冠,在“滇阳六景”中被誉为“碧鸡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当代“昆明十六景”中,西山有“睡美人山,龙门飞峙”的表述。

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美丽曲腿的美女,仰卧在滇池之畔,青丝垂海,令人无限遐想。

登山的游人,一路可以凭吊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的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聂耳墓、玉兰园等,又可近观嵌缀千仞峭壁之上的龙门石窟。树影之下,清流之畔,千亩小石林攒列,罗汉山飞云奇秀飞巅。气势磅礴的湖光山色,丰富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使西山独具神秘的魅力,“金碧湖山”的西山之景,收尽雄、险、奇、秀、美的境界。

第三题为大观楼和绝世长联。

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建议我去观赏大观楼的。大观楼这个名胜也在闹市区,现已辟为大观公园。古楼之侧有天然湖面,我们自此乘船,可达滇池的海埂公园。

现存的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它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其昆明“五墨”彩绘及挑檐檩枋头木雕均为象头或花卉图形等,又具有地方民族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

康熙二十九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陶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便命人鸠工备科,相继修建了近华浦的摧耕馆、观稼堂、牧梦亭、漏月亭、澄碧堂和大观楼,沿堤先后辟浴兰渚、唤度矶、涤虑湾、问津港、送客岛、适意川、忆别溪、合舟亭,聚渔村等亭、台、楼、阁,并种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楼阁建好后,王巡抚立于楼上,一眼望去,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心旷神怡,于是取名大观楼。

道光八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主持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僧人净乐善长于诗联,华严阁落成时,他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

现在刻于大观楼两侧的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述标点,是不会刻在木板上的,后人为诵读方便所为。这副180字长联状景怀古,情景交融,文采飞扬,对后来全国各地长联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长联上联写滇池风光,似一篇风光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伟人毛先生称其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昆明得益于山水交融,蜚声海内外。其胜景无数,绝不止限于我所述说的西南联大、翠湖、滇池和讲武堂、西山、大观楼前后三题。云南乃边地,风光迤逦,景物独特,民风淳厚,为人生必去之地。吾等有幸多次游历,不枉此生矣。

从大观楼去滇池

作者张效雄 ,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理经。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