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爱的妈妈们,请放松下来吧。一个焦虑的妈妈,养不出一个松弛的孩子。

 郁金香抗抑郁 2023-03-08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们平台的许多读者都是妈妈,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特别献给身为母亲的你。

    你是否整日忙碌?工作忙完了还要照顾家庭,每天都认真负责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起居,不遗余力地照顾着家庭,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满满当当地安排着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可是为什么,你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孩子,孩子却生病了?不仅家庭氛围剑拔弩张,自己也疲惫不堪,一切,都没有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行....

   也许,是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焦虑和紧张包裹,你太紧绷、太用力了,也许,你需要做的,只是放松下来。

   亲爱的妈妈们,请放松下来吧,只有妈妈有放松的心态,才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心理力量!当你自我和解、自我接纳,放松心情,保持松弛感、留出空间,你会发现,一切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阳光依旧灿烂,生活依旧如常,而爱,正悄悄开始流动,并滋养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亲爱的妈妈,你学会放松了吗?

去年三八节,我写了一篇《这份自我关怀清单,献给所有抑郁孩子的母亲》的文章,今年三八节,我想给妈妈们带来不一样的问候:亲爱的妈妈,你学会放松了吗?给自己5分钟时间,我们一起来放松吧……

给自己泡杯茶,躺下,闭上眼睛,然后想象一个温暖的金色光环照耀着自己,柔化你的感知边缘,并温柔地带走所有压力;或者听你最喜欢的音乐,从巴赫到流行曲,做几分钟的拉伸或瑜伽;天气晴朗的时候,走出户外,看阳光在树叶上跳舞,晚上可以去看看星星和月亮……

在忙碌的间隙,妈妈学会自我放松,尤为重要。

为什么需要放松呢?国画讲究“留白”的艺术,山水虚实之间,总有一处空白,引人遐思。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

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总把自己和孩子的时间填满,不留一点缝隙,人就会疲惫不堪。

夫妻关系也好,教育孩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适度留白,过犹不及,哪怕你视他们如珍宝,爱到失去自己,也极有可能陷入亲密关系僵持的窘境中。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太用力的人生,太过用力的亲子关系,都不能走远。

我很喜欢卡夫卡的一句话:“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而易举、不知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哭啊,抓啊,拉啊,就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是的,你越在乎,越得不到。你越是集中精力,越是局限视野,反而看不清真相。

当妈妈带上了焦虑的眼镜,便会「看到」孩子的问题,甚至会在无意识中,「维持」孩子的问题。

太用力的关系,如同手中的沙子,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爱满则伤。爱得太满,物极必反。令人窒息的亲情,只会让孩子逃得更快,你却迷失了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提倡做60分的妈妈,因为剩下40分,你需要爱自己。因为只有妈妈有放松的心态,才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心理力量!    

一个焦虑的妈妈,养不出松弛的孩子

在任何关系中,过高的期望和付出,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失望。很多郁金香的家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我们盼望这棵树早点开花结果,我们焦虑这棵树的成长,不断地干预它,拼命给它浇水、施肥…    

我们只关心孩子这棵树能否开花结果,何曾关心过这棵树的树根、树枝、树叶…其实唯有孩子的内心枝强叶茂,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

如果我们的眼光局限于开花结果,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教育孩子仅仅停留在“喂养”和“督学”上,那样成长出来的孩子,可能优秀,却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和蓬勃向上的动力。    

我在主持共修的时候,经常被妈妈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把整个心都给了孩子,我甚至活得没有了自己,每天都巴心巴肝、认真负责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起居,孩子却生病了?

妈妈们可能有所不知:当父母太用力,做得太多,毁掉的当然不止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整个状态。

现在的妈妈们,整体忙碌,工作忙完了还要兼顾家庭,每天都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工作一结束就要思考:今天孩子要上什么兴趣班,明早孩子吃什么早饭更有营养,后天可以考虑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博物馆转转……

我们曲解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含义,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于是绞尽脑汁地为孩子安排这、安排那,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对孩子提要求,就像奥特曼打怪兽一样,妈妈们一直在努力地拽着孩子到处完成一个个任务。

曾几何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妈妈,我把自己和儿子的生活都塞得很满,连个空隙都没有。最后导致了什么呢?

我拼尽了力气,忙碌又疲惫,那个时候,我为孩子所营造的世界,也多半是焦躁和充满慌乱感的,只是当时的我并不自知。

孩子们都是天生敏感,能够直接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波动,并受到影响的。一个整日焦虑着、躁动着的妈妈,很容易养出一个不安和躁动的孩子,表现出来就是情绪易激惹,内心没有动力。

而失去內驱的孩子最容易空心,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为谁学习,逐渐引发焦虑和抑郁,无法集中注意力特别是无法专注地学习,只能退回家中,终日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纵观这类妈妈,通常都是把太多关注点投放在孩子身上,不能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把自己和孩子完全拴在一起,“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时刻秉持着“奉献精神”,要披荆斩棘为孩子遮风挡雨。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共生”。

怎样打破“共生”呢?唯有执行“三不”。

因为健康的亲子关系并不是毫无间隙,也不是拼命按自己的想法去掌控和改造孩子,父母太过用力地去“爱”孩子,到头来可能演变成一种伤害。

所以,郁金香家长成长学校创始人镜面老师,在指导家长的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来一种简便易行的处理亲子关系的指导原则——那就是“三不”法则。

三不最经典的地方就是给妈妈松绑。妈妈心里放松下来,就是给孩子的情绪做榜样,如果妈妈一路紧绷,甚至痛不欲生,那孩子是没法做自己的。

卢思浩写过:成长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折,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

有的妈妈,在事与愿违时,常常沉浸在悲伤里、自怨自艾;而有的妈妈,却说服自己接受现实的不同,及时调整,跟上现状,找到继续前行的方向。这就是学习和不学习的区别,我看到的郁金香家长学校的很多妈妈,都是令人尊敬的后者。

松弛的反面是焦虑,一个焦虑紧张的妈妈,无论如何也养不出一个松弛的孩子。

当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导焦虑的时候,家庭生病,孩子生病,背后的真正的原因是妈妈自己生了这种焦虑的病,就是因为太想做好妈妈这个角色,才让自己一直活得这么炙热,每天都好像一口小钢筋锅在火上烤着咕嘟咕嘟地冒泡……

所以,亲爱的妈妈们,是时候,学会放轻松一些了。具备松弛感的人,才不容易疲惫。

学会松弛很简单,让我们一起来行动

妈妈们想要学会松弛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呢?简单说来,可以有四个步骤:

一、保持边界、适当分离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界限,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也称之为心理围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在围墙之内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有人越过自己的心理边界,强行进入到自己的领地,就很容易丧失掉安全感和信任感,激起内心的反击。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一个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中国式亲子关系最大的矛盾就是:毫不松懈地管教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和渴望自由活出自己的孩子之间的矛盾。

很多妈妈常常困在自我的惯性思维中,对自己、或身边人发狠使「蛮劲」,最后往往越解决问题越是个问题。

孩子出状况,不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认知上的惯性思维需要调整吗?

怎么调整?很简单,打破共生,学会分离,让孩子做自己。

当妈妈们收回自己的担心,学会抽离,慢慢地,你会一点点突破,并尝试有了自己的新生活,这样就建立了边界。

这世上,最好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最伟大的亲情是一种适时的放手,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保持界限。

实在很难做到的妈妈,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把你的孩子当成亲戚或者邻居寄养在你家的孩子。这样想,你的边界、礼貌都有了。

二、降低期待、疗愈自己

学会保持边界、适当分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降低期待,关注自身。

对任何人期待太高,都会事与愿违。

对爱人期待过高,就容易放大对方的缺点,忽略对方的付出;对父母期待过高,就容易抱怨父母没给自己创造好条件,不仅让父母伤心,也让自己消极自卑;同样道理,对孩子期待过高,已经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如果再不放下期待,孩子痛苦,自己变得暴躁易怒,一家人便犹如活在冰窟。

降低期待,本质上也可以说是关注自己和关注当下。

孩子生病了,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自己焦虑、抑郁或常态化情绪低落的泥潭呢?

我理解的是,应该在不放弃自我成长的同时降低对孩子的关注度和期待,转移一部分精力到创造活动中、或者团体活动等人际交往活动中。

来吧,加入郁金香的家长学校,还有朗诵、绘画、冥想等各种社团,总有一款适合您。在这些疗愈中,我们一定能找到能坦然接纳自己不完美的那把钥匙。

如果我们能悦纳自己,我们就能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能够很好地共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失败、缺陷等等。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爱的情感电池,妈妈心里这块电池只要充满爱的能量,就可以输出爱、滋养孩子。如果你的这块电池里充满沧桑,那么带给孩子的只能是怨愤和痛苦。

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妈妈,她的情感电池能量一定不足,所以对孩子输出的不是爱,而是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你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要走上成长之路,疗愈自己,修复内心爱的力量。只有你真正地学会了爱自己,才有可能把爱延伸到孩子身上。

推荐小窍门:松弛的内核就是自我悦纳。

三、感恩生活、发掘优点

妈妈首先需要发掘的一定是自己的优点,因为潜意识中对自己的不满意,就是导致妈妈们控制孩子的那根弦。根据自己的优点或者兴趣,找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做,我特别不提倡妈妈辞职在家和孩子朝夕相处,“树缠藤、藤牵树”的模式只会让彼此的能量一点点被拉低。

然后需要挖掘的是先生的优点。结婚多年,或许您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当您收回对孩子灼灼的关注,您会发现,自己的先生其实优点很多,当您凝视先生的目光有了温柔,家庭中的温暖就会不期而至,多年冷冰冰的家庭氛围就会有很好的改善。

这里的小窍门是:退后和示弱。妈妈们无需活成无坚不摧的“奥特曼”,往后退一步,把跑道让给先生,您只需要在旁边给他们加油助威,您不就松弛下来了吗?

最后,当然是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拥有的资源往往比我们以为的多。如果我们只关注问题,就容易忽略掉我们拥有的,不仅没有充分地利用资源,还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孩子虽然看起来没有去上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实际的潜在资源和能力也不是没有。比如他们善良、有好奇心、有爱好、部分孩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很大的天赋。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没有上进心的标签。

亲爱的妈妈们,您一定要明白的是:如果孩子们不想上进,他们就不会内耗、挣扎得这么痛苦,也就不会得这个病……

当我们改变认知,带着正向的眼镜充分去挖掘,孩子的哪一个优势发挥出来都会起到带动作用。就看您的思维是否聚焦在“正向”!逐渐积累这些正向资源,您要坚信:孩子会有力量和办法去自己解决问题的。

当您带着放大镜看到自己、先生和孩子的优点时,您的内心也会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动力,您会觉得生活虽然有各种苦难和波折,但只要一家人心都在一起,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您感恩生活给予您的馈赠时,您的生命境界也会更上一层楼……

推荐小窍门:写感恩日记或每日小确幸。

四、非暴沟通、好好说话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极端行为。”

对孩子言语的否定打压,会让他们变得胆小软弱,自我贬低,失去勇往直前的劲头。就像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畏首畏尾,进而表现出自卑负面的心理。

比起大声粗暴地说话,平和、鼓励的语言,才更容易让孩子听得进去,赢得他们的信任,抚平糟糕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改善了,才能让父母的教育事半功倍。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有一个“会说话”的父母,孩子一般都不会差。父母温和而坚定的语言,能让孩子爆发出无限潜能,甚至能逆天改命。

家人之间更要好好说话,当您以礼貌、温和、留有余地、为家人设想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一定也是家人的感激、体贴、关怀和实际行动。而同样的语义以简单粗暴、上纲上线、指桑骂槐、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式说出来,收获的则是对方的暴跳如雷、火线升级和拒不行动。

郁金香家长学校有专门的非暴力沟通成长营,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语言模式。我们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幸福家庭三件宝:遇事不责备,琐事不争吵,陪孩子渡过难关。对孩子来说,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多半成长于家庭。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争吵,无论谁赢,输掉的总是孩子;而大人的通达,哪怕表面不争,真正赢的,总是这个家。

推荐小窍门:好好说话,您才会收敛剑拔弩张,变得松弛平和。

放松心情,顺其自然,阳光依旧

杨绛先生说过: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生活给你的,都是你该得的。经历过生活的捶打,才会坚韧有力。

在郁金香家长学校里的妈妈们,都要习得接受痛苦和无常的这门功课,经历痛苦的打磨,才会得到成长,像珍珠一样熠熠生辉。

接受,才有逆袭的可能;不接受,就只有放弃。接受孩子现状的本质,是对自己深深的接纳。接受了自己,也会帮助您很好的松弛下来。

我所理解的松弛感,就是妈妈们的一场自我和解。一个拥有松弛感的妈妈,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孩子是幸福的小舟……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当你脆弱时,紧迫感和无助感就油然而生;当你放松心情,顺其自然,一切都没什么所谓。有些困难,无法解决时,放一放,先别急。第二天,你会发现阳光依旧,生活如常。保持松弛感,情绪平稳了,思维就敏捷了,思路也拓宽了。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学会从问题中抽身的您会发现:处在松弛感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积蓄力量的时刻。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能如愿,不如释然。”

不管命运馈赠给我们多少挫折,不管我们要遭受多少不如意的事情,都不要为难自己。始终保持内心的淡定,从容松弛地过,云淡风轻地活。亲爱的妈妈们,愿你不再是一根紧绷的弦,而是一首松弛又有力量的歌。

愿你被爱,更愿你学会爱自己!

 

本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