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 | 生生不息11

 蓝雨飞逸 2023-03-08 发布于广东
摄影师:波妞


2007年1月4日开始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09年注册,到今年,我已经做了16年审计。但最近这一两年才意识到,审计工作的本质是服务,虽然会相对专业一点,但根本内容还是服务。

服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为别人做事。既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在彼此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交互关系。这样,才能称之为好的服务。

回顾过去那么多年的工作,虽然自己也算是尽心尽力,但其实并没有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加以精进,经验也可以随着工作年限一步步增长,而服务意识的萌生,似乎更多来源于生活中的领悟。或者说,它不属于做事的范畴,而是怎么做人。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有一段话(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很难描述的书,希望这次连续更新可以写完读书笔记),这些年我反复读过很多次,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实验过。这段话是这样写的:

不论你在工作场所或是任何其他场合与人相见时,请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如此一来,你在那里就不仅仅是一个人而已,而是觉知的场域,一个警醒而临在的场域。一开始和某人互动的初衷,例如买卖东西、交换咨讯等等,现在都变成次要的了。此时,在你们彼此之间形成的觉知场域,就成为来往互动的主要目的了。觉知空间比你们谈论的内容更重要,也比实体或思想的对象来得重要:人的存在变得比世上所有事物都重要。这并不表示你忽略在现实层面上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当本体的向度被体认到,而且成为最主要的目的之后,你不但比较容易施展你的作为,同时也会更有力量。

这段话翻译得有点文绉绉又有点玄乎,用在工作中,我理解它是在说怎么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及提供怎样的服务。

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有大量内容需要跟客户沟通,签约之前对审计目的和项目需求的讨论、进场前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外勤现场可能发现的各种疑虑和问题,都需要交谈,尤其后期对报告内容的确定,更是需要反复往来好多次。

以前就职的事务所的客户主要是企业,业务类型多为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沟通的问题比较单一。如今我们的客户几乎都是政府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是五花八门的专项审计业务,如何提供服务——准确地说,在各个环节如何跟客户沟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彼此的体验。

现场沟通时,当我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是在提供服务,“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全神贯注聆听他们所说的话,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态、肢体语言,似乎确实有一个神奇的气场,能让我们更好地接收对方的信息,我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会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即使只是电话沟通,如果保持足够的注意力,认真体察到对方的状态,也能让一切更顺利。

去年,我就遇到一个执业以来最“无礼”的客户。

进场的时候在春天,疫情正严重。撤场后大约一周,他们单位发现感染者,全部人员不准回家。

我们通过电话沟通报告内容。提交报告初稿后,发现他们对审计范围有误解,应该纳入审计的部分资料没有提供,而且拒绝提供。我了解情况后修改了报告,把这个发现作为问题在报告中披露,重新提交给他们的财务负责人。

她对此很有异议,初步沟通后,我明确表示:要么提供资料,要么披露问题。

整个沟通过程中,我就像平时对待丫头的态度:温和而坚定。但她还是很激动,最后用白话说了一句:“我费事睬你!”就挂断了通话。

我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在工作中就算情绪激动,大家也都就事论事,像这样直白怼人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可我居然没有生气,听着她语气里的焦躁,体谅到她的不易:他们已经被关了好几天。

过了十来分钟,我再次联系她,首先询问她的顾虑,了解她的需求,然后再次解释了我们的原则,竟然很快达成共识:我只需要修改披露的形式,把文字描述的数据换成表格就可以了。最后顺利出了报告,她还很诚恳地为自己的态度向我道歉。

昨天又去了他们单位外勤,她满面春风,我们沟通得很顺畅。


题外话:

昨天外勤回来走高速,快到出口时,忽然瞥见右侧有个阴影,我有些昏沉的心瞬间高度警觉,以为自己要撞到别的车,原来只是一道光影。

车里其他四位乘客应该没有发现我这一刹那的警醒,我却忽然联想到克里希那穆提说的,当你对周围的环境有所觉察,当你真的看到危险,你一定会非常清醒,并马上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