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第2款MET抑制剂获批,盘点30亿级赛道的入局者和新机会

 生物_医药_科研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3 月 8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批准了海和药物 1 类新药「谷美替尼」的上市申请。这是一款口服高选择性 MET 抑制剂,用于 MET 外显子 14 跳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前该药申报上市之时,曾被纳入优先审评。

截图来自:NMPA 官网

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ME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最初发现于 1985 年,属于 RTK 的一个独特亚家族。MET 是一种调节上皮癌发生、发展和恶性肿瘤的致瘤决定因子,MET 表达增加对癌症进展和患者生存率也有预后价值,这些特征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MET 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 MET 突变在许多肿瘤中都有发生,MET 抑制剂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近年来多家国内外药企围绕着 MET 小分子抑制剂、单抗、双抗、ADC 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在谷美替尼获批之际,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度剖析 MET 抑制剂市场:

1、MET 突变的特点如何?MET 赛道前景如何?

2、MET 小分子抑制剂国内外研发情况

3、MET 单抗、双抗、ADC 药物国内外研发情况

30 亿级赛道,

MET 抑制剂市场前景光明

MET 通路异常激活在许多实体瘤中发生,包括脑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头颈癌、肺癌、肝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和软组织癌等,尤其是在肺肉瘤样癌(PSC)中,可高达 31.8%,而且传统化疗、免疫治疗都效果不佳。

这种异常激活可通过非 HGF 依赖性机制发生,主要包括 MET 14 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扩增、重排和 MET 蛋白过表达。MET 被认为是继 EGFR/ALK 之后 NSCLC 精准治疗领域又一重要的分子治疗靶点。

图片来源:丁香园肿瘤时间

根据 NCCN 指南统计,MET 外显子 14 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的概率约为 3%,且预后较差我国每年新发的肺癌超过 80 万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 - 85%,在这一庞大的患者基数下,3% 突变率的 c-Met 突变患者其数量不可忽视。

据中康预计,到 2025 年 MET 外显子突变型 NSCLC 相关治疗药物行业规模有望达到近 30 亿元另外,随着在其他癌种的不断拓展,MET 抑制剂的市场容量也还有潜力实现更大的突破。

数据来源: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从「一家独大」到「百家争鸣」,

中国 MET 小分子抑制剂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

目前全球范围只有三款针对 METex14(MET14 外显子)跳跃突变小分子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是默克特泊替尼诺华卡马替尼,以及和黄医药赛沃替尼,均针对 NSCLC 患者。

卡马替尼特泊替尼分别于 2020 年 5 月和 2021 年 2 月获 FDA 批准上市。目前 NCCN 指南对于 NSCLC 一线全身治疗前检出 MET 14 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患者,指南优先推荐使用卡马替尼或特泊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NCCN 推荐的 MET 14 显子跳跃突变 NSCLC 治疗方案

不过两款药物在中国都尚未上市,其中默克的特泊替尼动作更快,其上市申请已于 22 年 3 月获 CDE 受理,预计今年有望获批上市;而诺华的卡马替尼则略晚一年,今年 2 月申报上市。

「卡马替尼」中美日欧关键研发节点

「特泊替尼」中美日欧关键研发节点

赛沃替尼中美日欧关键研发节点

以上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http://db.dxy.cn/v5/home/)

赛沃替尼由阿斯利康与和黄医药共同研发,两家公司的交易早在 2011 年就已经达成。2021 年 6 月 22 日,赛沃替尼在国内附条件批准上市,成为了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 METex14 跳跃突变 NSCLC 的创新药物,填补了国内 MET 抑制剂的巨大空白;今日海和的谷美替尼获批,又为国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赛沃替尼权益流转图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赛沃替尼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不光携手实力强大的阿斯利康,2022 年市场销售额增长 159% 至 4120 万美元,在 23 年 3 月 1 日其还正式进入医保目录

当然,潜力靶点也不可避免吸引了多家国内企业布局。其中既包括高选择性靶向 MET 单靶点的 TKI,也包括针对 MET 在内多个实体瘤靶点的新药,各具特色。

单靶点 TKI 来看,除了刚刚获批的谷美替尼,研发进度较快的还有浦润奥生物的伯瑞替尼,其上市申请同样被 CDE 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谷美替尼是一款口服的强效、高选择性小分子 MET 抑制剂,其全球关键 II 期 GLORY 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携带 MET14 外显子(METex14)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总体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为 60.9%,初治人群 ORR 更是高达 6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8.2 个月,并且对脑转移患者有效。

伯瑞替尼(CBT-101,PLB-1001)是一种运用人源肿瘤移植模型(PDX),通过转化医学平台开展新药研究筛选获得的候选分子。它具有高度专一(靶向)性,并能通过血脑屏障,且在不同的肿瘤模型中都表现出很好的药效。

伯瑞替尼最初是由原中美冠科的科学家针对 c-Met 靶点研究后设计出的一个化合物。之后,中美冠科将该产品的中国权益授权给浦润奥,将中国以外权益留在公司自己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伯瑞替尼在含有 PTPRZ1-MET(ZM)融合基因的脑胶质瘤患者中展现出不俗的疗效,相关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这或许能增加伯瑞替尼在之后的赛道厮杀中的生存砝码。

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而言,正大天晴的 TQ-B3101 和 TQ-B3139 也值得关注。两款药物均为 ALK/MET/ROS1 抑制剂,正分别针对 ROS1 阳性和 ALK 阳性 NSCLC 推进上市审评进程,而其布局的临床试验,也涵盖到了 MET 阳性 NSCLC。

预计到 2023 年年底将有 3 - 4 款 MET 小分子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上市,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MET 赛道的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如何提升产品价值实现差异化,从而冲出重围获得市场的青睐,是摆在每一位参赛者面前棘手的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

单抗、双抗、ADC 药物方兴未艾

迄今为止,尚没有单克隆抗体类 c-MET 抑制剂获批上市。从项目动态来看,针对这一靶点的抗体药开发,更受企业热捧的是双抗和 ADC,而在上市方面拔得头筹的则是强生的 EGFR/c-Met 双抗 Amivantamab。这款双抗加速批准之后,还成为了双抗药物中首款针对实体瘤的上市产品。

MET 靶点抗体药成分类型分布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单抗方面,2016 年罗氏/基因泰克的 Onartuzumab (METMab)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 III 期试验失败,此后未见新进展;礼来开发了 Emibetuzumab,最新一项临床试验的登记时间也早在 2014 年度。国内复宏汉霖也开发了 HLX55,处于 I 期临床状态。

双抗方面,Amivantamab 自然是典型代表。此前该药基于 Ib 期临床的优异数据,已经获美国 FDA 加速批准,用于经治的 EGFR 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 NSCLC。而在国内,2020 年 9 月该药也曾获得 CDE 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资格。

WCLC 2021 报道了 Amivantamab 的 CHRYSALIS 研究中 MET 外显子 14 跳跃突变队列的研究数据。Amivantamab 在 14 例可评估疗效的 MET 外显子 14 跳跃突变 NSCLC 中的客观缓解率为 64%(5 例证实,4 例待证实),先前接受 MET 靶向治疗的患者也有疗效。中位确认客观缓解时间为 4.1 个月。

EGFR/MET 双抗和多抗,国内布局者有岸迈贝达嘉和等走在前列。

岸迈生物开发的 EGFR/c-MET 双抗 EMB-01 早在 2018 年度就启动了 I/II 期临床,22 年 9 月还启动了一项联合奥希替尼治疗 EGFR 突变 NSCLC 的 Ib/II 期临床试验。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药还启动了针对消化道癌症的临床试验。

贝达药业/Merus 的 MCLA-129 当前也处于 I/II 期临床研究。除 NSCLC 之外,该药也针对胃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癌种进行早期临床评估。

GB263T嘉和生物研发的 EGFR/cMET/cMET 三特异性抗体,GB263T 的 I/II 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中国首例患者给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除了这些代表性项目之外,还有部分大学、机构采取了不同的靶点组合,如同济大学的 MET/CD3 双抗 BS00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 MET/CTLA4 双抗 BsAb-5,PharmaAbcine 的 VEGFR-2/8MET 双抗 PIG-KM,这些都处于临床前阶段,还待观望。

MET 靶点全球双抗项目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而 Met ADC 的开发也还处于较早期阶段。

据统计,全球共有 15 款 Met ADC 在研,虽有 9 款进入临床阶段,但大多处于 I 期阶段。布局企业包括恒瑞、荣昌生物、再生元、礼来等。

进展最快的就是已进入 III 期临床阶段的 Telisotuzumab Vedotin,来自艾伯维。此外,再生元的 REGN5093-M114 已于去年 7 月在美国启动了一项 I/II 期临床试验(登记号:NCT04982224),预计完成时间为 2026 年 12 月。

在国内,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仅有 3 款靶向 MET 的 ADC 在研,除艾伯维 Telisotuzumab Vedotin 外,荣昌的 RC108 略微领先一步,进入了 II 期临床,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恒瑞布局的 SHR-A1403 则处于 I 期临床阶段。

结语

总之,国内留给 c-Met 抑制剂的市场是充足的。不过作为肿瘤领域、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热门研发靶点之一,竞争又是不可谓不激烈的。

靶点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单抗、双抗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仅国内就有十余款 c-Met 靶向药物迈入临床阶段,因此要想抢占市场先机,唯快不破。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消息分享,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

编辑:加一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