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争夺的血雨腥风

 Karl 2023-03-09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媒介即信息,信息即感知,感知即行动。

24年的美国大选年将近,于是,行动的价值被周期性地放到最大。

对大部分人来说,世界是复杂而遥远的。他们的实际生活,其实是在被设定好的程序中忙于奔波,疲于奔命,真实世界反而和他们弱相关。

除非遥远的现实被浓缩成社交媒体里的文字与画面,复杂的世界被描述成简单的善与恶、黑与白,他们才能有情绪,继而有行动。

智能手机已经占据了人们日常时间的大头,其中社交软件又是其中重中之重。于是,社交媒体成为了精英影响民众最重要的渠道。

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流,民众无力分析,只能顺应它们提供的感官刺激,继而走入预设好的程序。

在社交媒体尚处文字、图片时代,西方精英还自信满满,对脸书、推特、照片墙那套打发,能自主操纵。

当年的Meta的剑桥分析案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在社交媒体有意识的投放带有情绪放大的内容,能影响选民的喜好,继而决定选票的投向。

至于具体细节,有兴趣者可以自行寻找当年的资料。

图片

在传统的社交媒体的洪流中,还有许多人可以置身事外,保持清醒。

而TikTok在社交媒体界掀起的算法时代,则精准地通过迎合用户喜好,直击所有人最隐秘、最核心的需求,将所有人都裹挟入其中。

TikTok用户粘度远超Facebook等一众对手,用户参与度更是昔日的冠军Instagram平台的两倍还多。超强的号召力,就是政治动员的超强利器。

譬如,在2021年美国乔治亚州参议员竞选中,1987年出生的乔恩·奥索夫在Tiktok开辟账号,广泛投放各种年轻派的内容和广告,成功逆袭了共和党对手、资深政客大卫·珀杜。

对于美国精英,尤其是其中的政治精英来说,TikTok的算法是他们又馋又怕的,而两者相比之下,后者比例更大——

他们不仅要担心TikTok对于旧选举模式的洗牌,以及算法加持的新型选举精英对跟不上时代的自己的取代,更得担心TikTok的国籍属性。

毕竟,这些海量的美国选民数据要是想被他国发挥点其他价值,美国就等于是完全透明了。通过操控选民,即可轻松操控上层,这使得美国在国际斗争中必然处于被动之地。

所以,美国上层各种造势斗TikTok,甚至不惜砸了“言论自由”、“营商环境”的招牌,不仅是传统政客们在选票争夺上的私心,更是试图在大国博弈堵后门、防后患。

但从选票逻辑看,因为青少年已经对TikTok形成依赖,民主党硬来只会把票仓送给共和党,所以现在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各种投鼠忌器,只是希望他们平移到自家的谷歌、微软或者Meta的平台上去,但实际效果却谈不上理想。

图片

表面上看,TikTok法案是围绕社交平台的争斗,背地里争的,却是数据主导之权。

可以说,全球都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数据已成为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将直接影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图片

而我们,显然比还在扯皮之中的美国朝野先行一步。

先稳固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再看看美国怎样被自己的牌坊绊住,一次又一次暴露了自己的制度缺点。即便没有Tiktok,也一定有下一个“制度杀手”填补空缺。

一定要保持先机和清醒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