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 脑科学日报| Science:浙大新研究揭示“吃鱼真的会变聪明”

 成靖 2023-03-09 发布于辽宁

原创2023-03-07 16:34·脑科学世界

第1663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3月7

科 学 时 讯


1,Science:浙大最新研究“吃鱼真的会变聪明”

来源:深究科学

Omega-3鱼油受体中参与识别脂肪酸双键的芳香族残基分布和功能研究

鱼类特别是深海鱼类则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近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和良渚实验室的张岩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冯世庆教授和于晓教授团队合作,详细阐述了Omega-3鱼油受体识别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模式,进而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Omega-3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

研究发现,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都能打开Omega-3鱼油受体,Omega-3鱼油受体响应不同配体的信号刺激时,可以介导多种下游效应G蛋白的信号通路,而不同G蛋白在介导受体下游的不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在市场上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帮助中老年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已经开发了相应的含有Omega-3脂肪酸的保健产品。未来,浙大团队将充分调动学科交叉的优势,开展更优“钥匙”的设计。



2,Sci Adv:斑马鱼大脑基因表达详细图谱

来源:生物通

一个复杂的脑细胞网络使斑马鱼能够感知环境,找到食物或交配伴侣,并逃脱捕食者。所有这些细胞都拥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正是某些基因的表达——将遗传信息复制到信使RNA并将其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决定了神经元的形状、连通性和行为中的作用。具有相似特性的神经元属于同一类型。了解哪些基因在哪里表达,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它如何控制斑马鱼的行为。

为了减少现有图谱中的空白点,Inbal Shainer、Enrico Kuehn和他们的同事使用了一种方法,使单个基因的表达在显微镜下可见。这种方法足够灵敏,能够以非常高的分辨率检测整个斑马鱼大脑中基因表达的差异——精确到单细胞水平。该斑马鱼图集是一个开源的在线工具,研究团体不断地为现有的数据集提供数据。科学家可以在线检查和分析图像,将图像下载到他们的设备上,或者将地图集与其他在线工具连接起来。



3Nat Commun:邵振华/颜微/魏霞蔚/柴人杰联合揭示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物的分子机制

来源:BioArtMED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邵振华/颜微团队,联合魏霞蔚团队及东南大学柴人杰团队合作探究了靶向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SSTR)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临床多肽类药物octreotide和小分子药物paltusotine的药理学特征;结合结构解析和细胞药理学实验,揭示了两种类型药物与SSTR2结合的异同点,阐述了受体功能性信号转导与疾病治疗的关系,为针对SSTR2信号通路开发靶向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4,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下调pCAMK2A阻碍脑出血后神经突生长恢复

来源:SVN俱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出血(ICH)患者的长期预后不良独立相关,然而,HHcy对ICH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团队基于体外和体内HHcy-ICH模拟模型评估神经突生长和神经功能恢复。

研究发现,HHcy+ICH组的神经突生长速度和运动功能恢复明显慢于对照组,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显著阻碍了ICH后神经突的生长恢复。作者团队阐明了HHcy阻碍神经突生长恢复的机制,pCAMK2A或可作为促进ICH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策略。



5,PNAS速递:大脑环形吸引子网络中的贝叶斯推理

来源:集智俱乐部

工作记忆被认为保存在大脑中的吸引子网络中。这些吸引子记录与每个记忆相关的不确定性,以便在出现有冲突的新证据时作出适当的权衡。然而,传统的吸引子并不代表不确定性。

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简单且生物学上合理的网络模型,展示了如何将不确定性合并到吸引子中,特别是编码头部方向的环吸引子(ring attractor)。该研究证明了贝叶斯环吸引子始终比传统的环吸引子更准确,演示了吸引子如何以生物学上合理的方式实现动态贝叶斯推理算法,并与头部方向系统以及任何跟踪方向、方向或周期节奏的神经系统直接相关,进行可测试的预测。



6,Cortex:脑海里总有弹幕飘过?没错,你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来源:环球科学

想象一行字“我是神奇的脑内弹幕啊!”正飘浮在空中。如果你尝试过,可能会发现这并不容易做到。但如果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想象出来,甚至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在脑海里看到一行连贯的字幕滚动过去,那么你很可能拥有少见的字幕联觉(synesthesia)。字幕联觉是听觉与视觉的“平凡”交融,却好像并不那么常见,其也常被叫做自动收报机联觉(TTS)。

近日,奥夫与神经心理学家洛朗·科昂的研究团队为了深入了解TTS,为志愿者设置了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从多个维度收集了他们的主观感受。研究发现,对于联觉者而言,TTS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帮他们更快地学会正确拼写单词。但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下,他们却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对话者身上。此外,与普通人将书面文字翻译成语音相对的是,TTS联觉者是自动地将语音转换为书面文字,也就是说,TTS更像是一种颠倒的阅读形式。


7,《心理学报》:班门弄斧者真不受待见?

来源:心理学报

在面试、比赛等评价性活动中,很多渴望扬长避短的候选人认为,若在专家评委擅长领域班门弄斧,自己平庸的能力会被一眼看穿,缺点暴露无遗。为此,候选人常避开评价者擅长领域的锋芒,转而在其不擅长领域展示自己,以为这样更受待见。然而,班门弄斧所得评价真如人们想象中那般糟糕吗?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邱天、江南、陆静怡的一篇研究揭示了候选人对班门弄斧所得评价的预测偏差:候选人低估了在评价者擅长领域展现能力的好处。研究发现,候选人误以为班门弄斧难得评价者青睐,倾向回避班门弄斧;而评价者却更乐于录取班门弄斧的候选人。该预测偏差的根源在于候选人忽视评价者提及擅长领域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此外,就能力水平而言,随着候选人能力增强,其对班门弄斧暴露缺点的担忧减弱,预测偏差也减小。


8,星座与你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星象学理论认为有三种力量可以影响人格特质:太阳星座、月亮星座和上升星座。你是否曾经对星座的科学性产生怀疑?研究指出,不是星座决定人格倾向,而是个体对于星座的信念使得其人格特性越来越接近有关的预测和描述。此外,认知能力、思维风格、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认同星象学倾向。

研究者指出,过分地痴迷依赖星象学是有害的。对于占星的极度痴迷会使得个体产生对于占星师的依赖,理性批判能力会受损,面对重大的抉择无法独立完成选择,并且频繁的寻求占星也会增加个体的经济负担。而如果对于星象学并不那样痴迷时,占星得到了积极的结果时,个体可能会受到激励,产生对于未来的积极愿景,进而果断地付诸行动投入到目标的实现中。但是当占星的结果消极时,反而可能使个体产生悲观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