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林名企】巴林“山丹”红似火,草原名企美名扬——记内蒙知名老字号企业巴林右旗山丹食品有限公司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3-09 发布于内蒙古

巴林右旗优秀民营企业发展启示:记内蒙知名老字号企业巴林右旗山丹食品有限公司

巴林右旗山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巴林右旗成立时间超过70年且比较有所作为的为数不多的本土优秀企业之一。公司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南市街西段,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企业性质为私营股份制,现在公司拥有巴林右旗山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巴林右旗奇香食品有限公司和巴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自己的专利知识产权。机构精简高效,设有“三科一办、七大车间”,有宽敞标准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完备的检测手段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及营销网络;注册商标为“山丹”牌;企业总资产估值超亿元。公司现有员工56人,高、中级专业人员及熟练工占80%;生产纯粮酿造、天然发酵的豆豉酱、熏醋、酱油以及豆腐、月饼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调味品酿造专业企业之一。年生产“山丹”系列食品1000吨。到2015年底,产品在周边旗县盟市直销加盟店铺多达50家,其中直营店10家,加盟店40家,系列产品深受区内外经销商及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达到1670万元,为地区饮食、就业、经济发展等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杰出贡献。

大板街最早食品加工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1936年,大板街第一家果子铺“云香斋”开业。当时的云香斋的糕点品种很少,日产也就是一百五六十斤。但在日伪黑暗统治盘剥下,不几年也就倒闭了。解放前后,先后有过“合记”、“显卿糕点铺”营业,但时间都不算长。营业时间最长的就属山丹了,山丹原厂子始建于1950年,是个老厂了。最初由旗联合供销社出面组建的,第一任厂长叫张方秀。副厂长是国志兴,技术员是解放前就从事糕点制作的高玉。罗素珍、叁丹、还有其木格等工人做生产,当时有职工十五、六人,主要生产饼干、麻花、绿豆糕之类的粮食制品糕点。

1958年,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建设时期,国家号召整合地方小作坊,进行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在旗联社的糕点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食品综合加工厂,归属巴林右旗商业局主管,主要生产糕点、酱油、食醋、酱等产品。山丹”系列食品原先起初叫“庆州”牌。是根据咱们旗索博日嘎镇的古辽代庆州建筑而起的名,当时的商标图案就是简易的黑白色的白塔子。那时的张方秀厂长根据本地老百姓的制作酱油、醋、酱的土方法,结合外地的比较好的技术酿造出了我旗历史上第一缸品牌意义上的“庆州”酱、“庆州”醋,填补了我们巴林右旗酿造历史的空白。但是后来,我们的庆州牌子因与四川宗庆县酿造厂的商标图形相似,被上级驳回重审,大家一商量,庆州牌不让叫,干脆就叫山丹牌吧,那时候,咱们右旗最常见的就是山丹花,漫山遍野的,红得鲜艳。山丹牌,从那开始就叫开来了。

1979年,工人生产过程中不小心,造成了一场大火,那场大火火势凶猛,因为厂里存储的很多植物油,也着了!火势难以控制,好几百人都在救火。但火势太猛,整个厂子几乎毁于一旦。1980年,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开始在现厂址(大板镇南市街西段)建新厂。截止1981年末,新厂建设完毕。企业性质定为地方国营食品加工厂。

1982年,是山丹食品厂发展的一个拐点,厂领导出面,邀请北京市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的老专家何建民、王善和来大板厂子做了长达半年的技术指导。这两位老专家可是当时中国国内屈指可数的在酱、酱油、醋等生产调制中以及糕点制作上的权威人物。两位专家的父亲都曾是皇家的御膳师。他们的亲临指导使“山丹”产品工艺和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产品特色和产品质量在赤峰地区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我记忆比较深的昂,别的不说,就说当时的山丹豆腐吧,那可是真得凌晨三、四点钟就得排队在厂门外等着批发,否则晚了就批不到了。1985年的时候厂子生产的糕点品种就已经达到35种,熏醋达到二级品标准,在赤峰市同行业食醋评比中,被评为“优质产品”。随着一批批御膳级食品上市,“山丹”食品厂的呼声在当时真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山丹系列食品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走出巴林右旗,走出赤峰,走出内蒙古的,在人们心里货真价实、宫廷秘方就是好吃!尤其山丹的酱和熏醋。也是在那时奠定了区优产品的优势基础。80年代,中国整个市场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还是个新生事物,山丹食品厂担负着全旗19个乡镇苏木的糕点、调味品、豆制品的供应,责任很大。1988年,在厂子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山丹”厂生产的豆豉酱、熏醋完全达到了传承人王善和的宫廷级御膳醋、御膳酱的质量标准,尤其新产品山丹熏醋品味纯正、口感清爽,具有苹果香等特点。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全部合格,甚至优于国家标准,经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组王铁成等四位专家和市、旗两级质检专业人员的联合鉴定,一致认为产品质量完全达到优质产品级别,无论口感,还是产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均优于名扬世界的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醋,当然更好于市区的大兴醋。建国以来,巴林右旗还没有自治区级别的优秀产品,1989年那一年,山丹人就为右旗家乡争得了两项区优产品的荣誉。填补了右旗没有区优产品的空白,也赢得了当时右旗家乡人的认可,旗政府也给予了厂子一定的奖励。

“山丹豆豉酱,味道独一方”,就是当时应景创作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引起了的消费者们一定程度上的共鸣,加上赤峰市各大媒体的相应报道,山丹的名号更加响亮。从那时开始“山丹豆豉酱,山丹熏醋”就成为巴林草原甚至赤峰地区饮食文化领域一张传的开,叫得响的名片。名声大了,产品质量口感上去了,各级部门授予的荣誉也接踵踏来,“信得过产品”“免检产品”“优秀产品”、“优质产品”等等,当然这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肯定,1999年,我们更是获得了“内蒙古著名商标”的称号。山丹食品厂成为内蒙大草原食品加工行业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的中心和聚集地。在本地市场同类产品中,山丹产品则占到了80%的市场。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坎坷。无法避免地有时会走向低谷,1998年,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山丹”食品加工厂,也随着当时的“大环境”步入困境。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纷纷陷入企业运行难,发不开工资,甚至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的困境。拿着精品要饭吃,成了当时大中小企业的“流行病”。整个赤峰市城区及下属旗县的国营食品加工厂全部面临倒闭状态。“山丹”食品加工厂也举步为艰困难重重。转换企业机制,寻找新的突破口势在必行。根据国家政策,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转制,但仅维持了一年就因资金短缺,又陷入困境,后经政府协调,加盟巴林石集团,更名为巴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丹食美公司。但也因这样那样的困难,公司难有起色。2001年,巴林石集团公司召开董事会,决定集团公司对所有子公司进行整体出售,二次转制,成就了现有的巴林右旗山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的公司领导和山丹的老员工一起开始了艰难的体制改革,多措并举大胆创新,短短两年,从濒临倒闭到雄劲勃发,山丹食品便迎来了它新时代里属于自己的新辉煌。

山丹的二次转制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拖欠的工资有了着落,新公司不仅没有裁员,而且将公司员工惦念的五险一金全部交清,公司定了目标,责任明确到个人、多干有奖金了,创新有奖励了,大家干劲很足。一开始就定位公司对外要用真产品、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产品去赢得市场,占领市场。用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目标给自身谋计划促发展。不断地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也是公司发展的另一个战略重要部署。公司内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尽量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潜力,重奖每一个对公司有贡献的员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对有生活困难的员工给予亲人般的关怀和帮助。这也是现在公司大家能抱成团,有劲一处使的根本原因。公司全体员工上下同心就是要努力去做一个良心企业,一个诚信品牌。打造一个有社会担当责任的企业形象。只有感恩回报社会,一个企业才能功成名就,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中的员工士气,要比将社会贡献看得可有可无的竞争企业的员工士气高出几倍。这是企业家们的共识。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公司对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十分重视的。2004年12月,经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沈阳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核准,山丹食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有机食品”证书,成为全国首家有机调味品生产企业;2007年,旗政府出资30万元,为公司600万瓶绿健醋项目助力,使企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公司还对酱油、熏醋车间进行了大力度的技术改造,同年公司还创造了太阳能发酵豆豉酱新办法,每年为企业节煤200多吨;2012年,公司推出的新研制的营养保健醋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还是我旗在醋制品方面的首个国家专利,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同时山丹牌豆豉酱、熏醋再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产品”和“优质产品”奖;2013年11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发布文件,认定“山丹”食品,为“内蒙古老字号”。成为继套马杆酒厂后巴林右旗第二个“老字号”企业;2014年,继续推出不含任何防腐剂的老陈醋、鲜酱油,山丹名优精品酱等新品种,深受消费者的欢迎;2015年公司又自主研发推出带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酸奶月饼、莜面炒面等,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2015年荣获“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

做大做强,是每一个企业的天然欲求。也是企业所在地政府百姓的一致期盼。然而,活生生的事实是不少企业因为盲目追求扩张,反而遭受了灭门之灾。还有很多企业不顾自身资源短缺,一味地追求速度,致使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出现,最后外部环境的一点点变化成了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将企业做强的愿望,也促使不少企业盲目走上了多元化之路。但多元化所需要的条件,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因此走向失败。时间是最好的答案,从1949年到2020年70多年间的时间里,中国有多少企业在开创兴起衰败中轮回,又有多少企业是在“做大做强”的追求中昙花一现呢?身边的事实最有说服力,巴林右旗自建国以来又有几个企业能打破“企业难超15年”的魔咒呢?也许2020年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审时度势,将企业做“小”,将企业做“慢”,将企业做“专”,将企业做“长”的思维方式值得每个人考量。

从整个社会来讲,从企业本身来讲,企业的使命不在这样那样的富豪榜的排名。不在于短期内纳了多少税收。我们的使命是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和产业报国,我们的思想、灵魂、高度都应该集中在研发、创新以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消费体验上,推动行业发展。而相对于企业的做强做大和做长,也许我们更应该重点关注企业的长期性。中国千万个大中小企业最缺少的就是传承精神,不是十年、八年的传承,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代人做一件事,几代人做一件事的传承才叫真的传承。值得庆幸和点赞的是巴林右旗几代山丹人成功延续了企业难得的70年的“山丹花开”,成就了巴林右旗少有存活70年的老企业佳话。如此,我们有更多的理由期待山丹人的下一个70年的精彩,哪怕它步履维艰跌跌撞撞,更喜它一路豪歌风生水起。

本期图文:韩磊

本期编辑:于洋

本期审核:逸夫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