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时代,有时“表现形式”比“内容”更重要

 园丁禾合 2023-03-09 发布于四川

就像一个陌生人,你是更看他的“内涵”还是他的“外表”?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心浮躁、压力寻求释放的日常中,来逛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的朋友,更多地是冲着快速搜集信息或者消遣而来的,看一个文章,也是先扫描一下题目,最多看两眼摘要,才决定要不要点击进来,所以题目是如此的重要,而点击进来后,也是看形式,形式,也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

我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着个人问题,文章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会更受读者青睐呢?

我之所以这么感慨,也是因为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其实内容是几乎“一样的”,我以为我的内容还可以,有观点,信息量大,可平台反馈的信息是不推荐,后来推荐硬是让阅读量给争取来了,从几个推荐到几十个推荐。而另一个平台,纯粹不推荐。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进行了修改,其实就修改了一下题目和表现形式。

结果大不一样。推荐直接升到十几万,而另一个平台不但推荐上万,还上了城市十大热议话题,高居不下。

建议:

第一、文章内要设置标题,显示出层次感、递进感,不同描述阶段,有不同的标题做提醒,更容易让读者看明白;估计很多读者看文章也是看文章内的标题和加粗加黑字;

第二、采用逻辑结构,通过通俗易懂或者个人风格的语言,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引出话题,然后再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让读者产生共鸣;

当然,我一直坚持文章还是要有内容,尤其是立意,所谓千古文章意为高,但是,有时候在你立意相近,内容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形式就格外重要了。

又回到开始和大家谈的话题,如果一个读者对作者不熟悉,也不知道这个作者到底文章写的怎么样,他肯定先看的是标题和形式,或者里面的关键信息,其他都会略过,甚至打开看两眼,觉得是流水账,直接叉叉掉。

因此,还是要格外重视文章的“表现形式”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