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医案(六)

 曹老怪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和我学习中医理论的一位学生父亲一月前身体瘙痒难耐,为求中医诊治,特地请我治疗。

询问得知。

  患者男,6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及“焦虑症,胃炎,过敏性皮炎等症状”,2018年,曾行“贲门癌”手术,术后半年饮食才相对正常,术后并发贫血,出现不明腿综合症,现服用多巴斯控制病情,四个月前瘙痒加重,全身出现红片状隆起包块,曾于当地医院行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现病情反复,为求系统中医治疗止痒消包块,遂来求诊。具体如下:

上图为皮疹包块,颜色相对鲜红,为新发,也许消散也快,考虑风邪致病,风性游走不定的特性,故全身可见皮疹及感到瘙痒。而根据病人舌苔,可明显看出患者舌中稍有裂纹,考虑为阴液不足。舌质较为嫩,有血虚表现,此苔腻,夹湿。所以,基本病机就出来了,病人痒的原因为:

血虚风燥,夹有湿热之邪。

所以,基本病邪为:风、燥、湿

要病机为:血虚风燥

治疗思路为养虚祛风,化湿和胃。

  所以拟用“四妙散”(黄柏、牛膝、苍术、薏苡仁)加减来化湿和中,

再根据中医理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加用了“当归”养血,“生地、牡丹皮”凉血止血;“赤芍”活血敛阴;“荆芥、防风”祛风除湿,化湿和营;而加用虫类药物“蜈蚣、僵蚕”目的在于祛风通络,既改善“风”的问题,也辅助改善原先疾病“不宁腿综合征”,最后稍加“延胡索”行气止痛,增强其药效。

加用“润肤止痒散”每日擦洗止痒润肤(为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经验方)

经过三剂药物的调整,后反馈改善一部分,因为病情比较顽固,所以需要加强巩固。

以上为服用药物后情况,看似皮疹加重,但是舌象比之前好转,腻的程度减轻,而皮肤的红疹为病人搔抓后的效果。说明病情比较顽固。所以改变用方,依然选用原先思路。

看其舌象津液较少,故加用“玄参、麦冬”滋阴降火,仿“三仁汤”(杏仁、豆蔻仁、豆蔻仁等)加强祛风化湿作用,去除“蜈蚣”,改用“蝉蜕”止痒。

  以上为改用方后给的反馈,舌象虽然又有变化,比之前稍腻,但是身体上的红色丘疹包块全部消失。可见药物初见成效,而其还反馈身体仍痒,故此次采取“养血消风”之思路。选用方剂“消风散”原方加减,如上处方。根据痒证具体选用“全蝎、苦参、知母、牛蒡子”等药物止痒,而加用“生麦芽、枳壳”两味药调畅全身气机。同时也兼顾脾胃,加用“炒白术”。

:)

本则病例失误在于只坚固了其“痒”的症状,其大便干结,焦虑、失眠没有兼顾。第三次用方中“炒白术”可以用到30g,增加其润肠通便之作用。可兼顾太多也会使得药的味数太多,不便于抓住主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