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从南明大将白文选的降清,看南明败亡的必然性

 人文之光 2023-03-09 发布于辽宁

记得近代的时候,曾有学者编撰了一本书,叫《南明痛史》,该著作对南明的败亡深感痛心。但其实,如果从南明败亡的很多细节来看,不难看出:南明的灭亡,属于历史的“不可抗力”。白文选的降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

1、张献忠的干将

白文选生于晚明时期。至于具体是哪一年,靠谱的史料没有记载。倒是民国时候有文人杜撰出生于万历时代。不过这种杜撰本质上和秦始皇比汉高祖大三岁一样,都是哄鬼的无稽之谈。不过,不论白文选生于哪一年,都不影响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明末成长的。

白文选生于一个破落户家庭,少年时代的他,见证了晚明历史:在晚明统治者倒行逆施之下,轰轰烈烈的晚明农民大起义爆发了。白文选作为破落户,平时也受到过明朝的压迫,于是十几岁的白文选,赫然参加了张献忠的农民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杀官造反运动。

虽然当代历史对于张献忠存在微词:认为张献忠的农民军有过杀害无辜的行为。但是要知道,在晚明那个乱世中,反抗主体上是具备进步性的,毕竟,一个不懂得反抗的民族,其实没什么前途可言。由于白文选颇有才干,于是张献忠对白文选颇为信任,提拔白文选做了大西朝(张献忠在四川成立的朝廷)的重要将领。

不过,张献忠的大西朝开国之初就四面受敌:一方面李自成的大顺朝占据了中原,和大西朝之间存在瓜分天下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明朝的残余势力死而不僵,在南京成立了南明王朝。因此大西朝和大顺朝、南明之间的冲突其实是客观上存在的。

不过,不曾想,就在天下人认为晚明会出现新的三国割据局面的时候,在明朝大将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军入关了。清军很快击破了李自成。张献忠也迫于形势,打算撤离四川,不曾想在撤退途中,遭遇清军,被清军的弓箭手射死。

2、南明内耗

面对清军的压迫,南明永历朝廷被迫采取了联寇平虏的策略:虽然李定国挖了朱五四的坟,虽然李自成的义军逼死了崇祯帝。但是为了不至于被清军连窝端,南明的永历皇帝还是决定联合李自成、张献忠的旧部一起抗清。事实上此时的永历朝廷所拥有的,也只是看起来较为正统的明朝天子头衔,在实力方面,还是需要大西朝旧部的支持。

所以说永历皇帝的抗清,很大程度是换上明军旗号的大西军,和清军的交战(事实上当时的很多清军,本质上是换上清军旗号的明军)。在大西军的抗争下,西南抗清局势有所改观。但是就在这时候,大西军内部出现了问题。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事实上的话事人是孙可望。孙可望虽然一度抗清,但骨子里当然不会白白为永历帝打天下,而是打算待局势稳定后,自己当皇帝。不过孙可望有个小心思:那就是他也知道自封的皇帝不值钱,但如果有永历帝禅让的话,那自己的正统性可就有了大幅度拉高。

永历帝虽然无能,但并不傻。他很清楚:按照孙可望的秉性,一旦老孙做了皇帝,自己可就尸骨无存了。于是永历帝派人联系大西军的另一个骨干人物——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定国,希望李定国能把自己从孙可望的魔爪中救走。

孙可望很快发现了永历帝的想法,于是派白文选劫持永历帝。白文选很为难:老孙和老李都是自己的老大哥,自己两个都不想得罪,于是白文选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一方面他确实劫持了永历帝,但另一方面,他故意放慢行程,为李定国救援永历帝争取时间窗口。果然,白文选的计划成功了。事实上永历帝也知道白文选故意放水,所以,永历帝逃出生天以后,册封白文选为公爵。虽然此时南明朝廷的爵位已经不值钱了,但是毕竟也是一份荣誉。

孙可望对李定国的行为十分恼火,于是发动内战,在内战中,孙可望很快失势,于是孙可望只好投降清军。

3、白文选投降

孙可望的投降,让清军很快摸清楚了南明的虚实情况,于是清军对南明最后一块根据地:云南,发动进攻。在清军的攻势下,南明军很快溃不成军。永历帝无奈之下只好逃到缅甸,留下李定国、白文选组织抵抗。

不过此时的南明大势已去:一方面,此时清军占据中原已经十多年,新生代老百姓对明朝早已没了什么印象。这让很多白文选的部下感到绝望。另一方面,频繁的战斗也导致白文选的部下不断减员,也让白文选自身都对南明的抗清事业不看好。最终,在清军的诱降之下,白文选选择了降清。

对南明立下过大功的白文选之所以降清,本质上是因为从南明立国一开始,南明就是一个很松散、毫无凝聚力的王朝。这样的王朝,内部产生内讧,外部不堪一击,是很合理的现象。白文选的降清,本质上就是因为南明抗清运动看不到希望,南明王朝自身存在太大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