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温骤降11℃,是否会形成倒春寒?拔节期小麦该如何管理

 佰秀农业 2023-03-09 发布于安徽

01

气温骤降11℃,是否会形成倒春寒

进入三月份后,黄淮大部分小麦主产区,气温呈一路飙升之趋势,据天气预报显示,3月10日最高气温27℃,日平均气温19.5℃。

此时正值小麦生长进入拔节期阶段,也是小麦开始步入旺盛生长阶段,此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气温的回升,有利于小麦起身拔节顺利进行。

然而,春暖乍寒,进入3月中旬,立即就有一股冷空气来袭,和3月10日最高27℃相比,3月12日最高气温降至16℃,气温骤降11℃,如此大幅度降温,是否会形成倒春寒,对拔节期小麦会不会造成一定影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麦拔节期对气温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小麦拔节期气温不能低于10℃,气温过低会导致有效积温减少,影响穗的正常发育,如穗分化时间延长,增加了分化的小穗、小花数量。

气温过高(连续超30℃),会加速幼穗分化进度,分化时间缩短,容易造成有机营养供应不足,同样不利于大穗的形成。

小麦拔节期,最适宜的生长气温应在12-16℃之间,因此,3月份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小麦能否形成大穗的关键。

此次降温虽然幅度较大,但降温后的日平均气温依然维持在10℃,且这种低温是暂时的(未超过3天),因此,不符合倒春寒危害标准,只要做好拔节期管理工作,对小麦正常生长,并无太大影响。

02

小麦拔节期所面临的3个矛盾

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目的,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

对于尚未追施返青肥的弱苗小麦,可选择在拔节期追施拔节肥,建议亩条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旺长小麦,应缓施或不施返青肥,在此基础上还要合理控制旺长,使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②小麦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的矛盾

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是组成小麦高产的三要素,当田间小麦个体偏弱,就会影响小麦群体,如不及时增强管理,增强小麦个体健壮生长,就会严重影响构成小麦高产的三要素。

当田间小麦个体过旺,就会增加群体密度,影响小麦正常光合作用和通风透气能力,为病虫害、倒春寒及倒伏,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如何协调好小麦个体与群体发育之间的矛盾,将是影响小麦是否高产的关键。

③小麦植株与环境条件的矛盾

小麦进入拔节期,对肥水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对水分的需求,当土壤湿度低于70%时,近日若无有效降雨,就要积极采取灌溉措施进行补充水分。

倒春寒依然是小麦拔节期主要“杀手”,而缓解倒春寒的最有效方式,依然是浇水灌溉。

小麦进入拔节期,以上矛盾错综复杂,如果协调不好,将会影响小麦根系发达度、个体健壮度、群体合理度及控小蘖、促大蘖成穗的合理度,甚至还会影响小麦幼穗分化,从而影响小麦最终的产量。

03

小麦拔节期该怎样管理

除施肥浇水外,拔节期小麦还需注重病虫害管理及预防倒春寒。

黄淮大部分冬小麦种植区,春节后缺乏有效降雨,整体气候呈干旱状态,因此不利于小麦病害的发生,但有利于麦蜘蛛及蚜虫的爆发。

尤其是小麦播种前没有拌种的或未进行有效拌种的小麦田块,可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及时为小麦进行一喷三防。

如采取联苯·噻虫胺+苯甲嘧菌酯+芸苔素内酯或硝钠·胺鲜酯+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进行喷施,即可达到防虫、防病、防倒春寒的三防目的。

#春耕进行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