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3年才敢公布?如果过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Loading69 2023-03-10 发布于四川

说到晚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丧权辱国、腐败无能,有关它的“丑事”实在是车载斗量、无以计数。但是在这一片混乱中,依然涌现出不少出色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其中清末农民起义中表现出色的“忠王”李秀成就是一个典型,他几乎以一己之力维系了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让后者在清廷多路大军的围困下,屡次觅得生机。

而且即便兵败被俘,李秀成也始终表现的大义凛然,是颇受人认可的忠义之士。

据悉,李秀成被湘军俘虏后,曾经写下了一份几万字的供词。但曾国藩却不敢将原本呈上,而是找人重新誊写后才上交。直到1963年,李秀成供词的原本被披露,被掩藏的真相才重见天日。

文章图片1

李秀成

一举抓捕心头大患

1864年6月,困扰清廷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走向了末路,湘军在经过数十天的努力后,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炸塌了天京城墙。失去防护后,天京城很快便全线失守。

《清史稿》中清晰记载了这次行动:国藩以江宁久不下,请鸿章来会师,未发,国荃攻益急,克之。

对曾国藩来说,天京城的陷落意味着他已经拿到了平灭太平天国军的最大功劳。当然,如果能将几个重要人物一一擒获的话,那自然是锦上添花,会让他未来的官场之路愈发稳固。

文章图片2

曾国藩

然而坏消息却接二连三的出现,先是洪秀全的独子洪天贵福在李秀成的掩护下成功逃离,接着陷入重重围困的“忠王”李秀成又不翼而飞。

前者曾国藩并不算重视,因为洪天贵福能力有限、不足为惧;反而是忠王李秀成的消失让他心中惴惴不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秀成此人确实是极有才干,堪称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这位出生在广西贫寒家庭的普通人很早就加入了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战斗中就展现出不凡的能力。

文章图片3

李秀成雕像

在接连获胜后,李秀成年纪轻轻便成为太平天国右四军的统帅,统领一支强悍的军队。本来他这样的年轻人需要磨勘很长时间才能上位,但偏偏一场“天京事变”让太平天国的高层几乎被一扫而空,这就给了李秀成迅速掌握大权的可能。

而他也没有辜负洪秀全的信任,在成为太平军的实权将领后,他多次率领部队阻击湘军,尤其是在江南江北大营的几次战斗中,更是给曾国藩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连后者的胞弟都在战斗中丧生,一度打的湘军节节败退,形势危急。

好在善谋全域的曾国藩凭借强大的布局能力和朝廷源源不断的支持,顶住了来自太平军的猛攻,还再次围困天京。

最终逼得李秀成投鼠忌器,在正面战场逐渐陷于被动。

文章图片4

李秀成

因此,曾国藩最怕的就是天京陷落后,让李秀成逃之夭夭。这就相当于给后者去掉了束缚,以李秀成的号召力,随时可以纠集出新的叛军,太平天国运动很可能东山再起。

幸运的是,没过几天后曾国藩就收到了李秀成被捕的好消息。

原来他藏匿在农户家中时被村里的保长认出,后者派人趁农户外出的时候将李秀成擒获,随后紧急送到了湘军的大营。

总算没让心腹之患逃离自己布设的天罗地网,曾国藩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浮现了笑意。他知道没有了“忠王”,太平军将难成气候。

文章图片5

曾国藩

李秀成供词的消失

和曾国藩预想的一样,李秀成这样的英雄人物被捕之后既没有怨天怨气地哀叹,也没有卑躬屈膝的投降。他平静地接受了曾国荃的报复,在后者的酷刑之下依然保持着一脸淡然。

面对如此油盐不进的死硬派,曾国荃也没了办法,最后还是只能请曾国藩出山。虽然处于敌对的阵营,但李秀成对曾国藩这样的能臣还是非常欣赏,两人在牢中相谈许久。

没有人知道曾国藩到底和李秀成说了什么,后世能知道的是,在此之后,李秀成便没有再遭受任何刑罚。

而曾国藩也给他提供了笔墨纸砚,让其交代罪过,写下供词。

文章图片6

李秀成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秀成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了好几万字的供词。这些供词的主要内容非常明确,李秀成认真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发展进程,在结合相关的内容分析和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即大名鼎鼎的“败灭十要”。

一直到现在,李秀成的这份供述依然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而他对败亡原因的分析也非常精准,和后世历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几乎不谋而合。

比如除了对洪秀全执政中各种问题的抨击,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一是错误的分兵北上;另一个则是“天京事变”导致石达开出走,以至人心惶惶,内部从此离心离德。

文章图片7

洪秀全

总的来说,这份供词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进行了全方面的剖析,攻击力度极强,倒也勉强算符合曾国藩的需求。

然而,这份看上去没什么毛病的供词到了曾国藩手中后,却很快消失了。后来呈给清廷的奏折是他另外找人誊写的,而且内容出现了删改,文字从之前的接近五万直接减少到了28000字。

不仅如此,之前还一派名臣风度的曾国藩忽然变了脸,着急忙慌地派人处死了李秀成。曾国藩此举显然是不符合程序的,李秀成这样的叛军重将应该押解进京,交给皇上和朝臣处理。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曾国藩的做法都显得颇为心虚,仿佛是在刻意杀地人灭口。因此当时就有不少人怀疑,李秀成的供词中肯定不止“败灭十要”,必然有一些对曾国藩不利的内容。

文章图片8

李秀成

几笔改动、坐实功劳

不过,考虑到李秀成供词的原本已经彻底消失了,所以猜测只能是猜测,无法得到证实。而此时的曾国藩刚刚剿灭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国,些许小错朝廷自然不会追究。

不过这个历史谜团最终还是解开了,因为曾国藩的后人曾约农在1963年献上了被曾家保存多年的李秀成供词原本。

一番对比后,历史学家终于搞清楚曾国藩当年为何要如此行事。

首先,在李秀成的供词中有很多对太平天国覆灭真相的还原,这一点对曾国藩是很不利的。因为他在送给朝廷的奏章中伪造了很多内容用来请功。李秀成的供词一旦被送入京中,之前“骗取”的功劳就很有可能被收回。

文章图片9

李秀成

比如为了给自己的弟弟曾国荃谋求高位,曾国藩特意把洪秀全的死按在了弟弟的身上。在上报给朝廷的奏疏中,他是这样描述的,太平天国的邪教头子洪秀全是被自己弟弟的破城之举逼得自杀的。

但李秀成的供词中坦白了洪秀全去世的真相,后者早在天京城破之前就已经去世。而且并非自戕,是因病去世。

这份供词到了朝廷,曾国荃的功劳就要黯淡很多。

其次,因为天京城久攻不下,曾国藩没少遭到朝廷的斥责。虽然他最后也完成了对太平天国的围剿,但是之前耗费的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是给这份功劳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文章图片10

洪秀全雕像

因此,曾国藩在李秀成的供词中特意加入了这样一句“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秀成认为洪秀全为了保住天京城,把所有兵马都调动过来的做法是错误的。

有了这句话,曾国藩的湘军久功不克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反而显得好像因为他们的猛攻,才导致了洪秀全的一意孤行。

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些内容,还不至于逼得曾国藩要杀人灭口。

毕竟此时太平天国已经覆灭了,曾国藩的大功已经到手,清廷不会因为一些细节对不上就直接翻脸。所以,真正让曾国藩的忧虑还另有其事。

文章图片11

曾国藩

看似褒奖、实藏杀招

而这部分关键的内容就在李秀成供词的第74页以后,如果说前面的内容只是简单的删减后者是修改。74页后的内容则是完全消失了,直接从李秀成的原本中撕掉了。

好在曾约农把这部分撕掉的内容也公布出来,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些是对曾国藩的追捧,比如称赞后者是救世之臣,是大清的功勋名将,没有他的存在,太平天国是无法被攻克的。

当然,这部分内容只是谄媚了些,看似并不值得被去除。

但它和另一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了不得了,因为李秀成在供词中还写了一番劝解之语。这些内容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以至于曾国藩看到后,二话没说就将其去除,还把李秀成直接灭口。

文章图片12

李秀成画像

这部分消失的内容其实就一个主题,那就是劝曾国藩举起义旗,反抗清廷。李秀成认真地帮助曾国藩分析了局势,认为此时的清廷已经不堪一击,八旗军队和绿营兵完全不是湘军的对手。

而且李秀成还表示,如果曾国藩愿意反抗大清的话,他会立马召集太平天国的旧部,为湘军增添超过十万的有生力量。有了如此强大的战力,清廷根本就不堪一击。

然而,曾国藩对这个提议完全没兴趣。

一方面他自诩为“半个圣人”,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无论如何都不会做乱臣贼子。

文章图片13

曾国藩雕像

另一方面,李秀成对湘军也不了解,后者看似在曾国藩麾下,但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

所以,曾国藩认为这个提议完全没有一丝可行性,根本不会考虑。而这件事一旦被皇帝知道,以满人对汉人的猜忌,曾国藩一家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他果断撕掉了这些内容,还急匆匆地违规处死了李秀成,免得对方上京后再生波折。

文章图片14

李秀成

结论

总的来说,曾国藩对李秀成供词的处理是完全没问题的。虽然销毁原本可能会让清廷产生怀疑,但是此时的他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否则的话,等待曾家的结局很有可能是满门抄斩。

李秀成或许也知道自己挑拨离间的做法大概率会被曾国藩看穿,但这就是一个试探,反正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万一湘军首领志得意满之际出现疏漏,那这份看似诚意满满的供词就会成为致命的证据。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兴亡:揭示天国盛衰的历史真相》——刘仁坤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