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22)

 兰州家长 2023-03-10 发布于甘肃

第六章 走完长征路

二、智取瓢儿井

瓢儿井是黔西北的重镇之一,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它东连白腊场(即百纳镇),南邻打鸡阆(今达溪),西接毕节县,北靠长岩;海拔1700米左右,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盐防军4个队盘踞四周,周围山上筑有碉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同时,这里又是川盐集散地,永、涪、仁、綦四大盐岸之一的“永岸”所在地。当时,贵州大部分地区均食用川盐,邻近十几县的食盐都要由此分运,因而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全镇1000多户人家,客栈饭馆、小商小贩极多。大盐号就有19家,家家均设有盐仓,每天有一两千人背盐进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4月9日凌晨,曹达兴带领侦察连和第7连从长岩出发,乘着茫茫大雾,向瓢儿井挺进。侦察连和第7连一路急行军来到离瓢儿井3里的地方,遇到1个班的保丁。因为雾大,能见度很低,保丁们看不清楚,便问:“是哪个军的?干什么的?”侦察连尖兵回答:“我们是中央军第13师的,要到大定去堵红军,你们赶快派几个人到瓢儿井送信,给我们准备军粮,腾出房子,我们部队要在这里住。”保丁们听说是中央军,不敢怠慢,也不敢再问什么,马上派了人去瓢儿井送信。

送信的保丁走了之后,侦察连随即把剩下的保丁扣留起来,曹达兴向他们交代政策,要他们给红军带路,立功赎罪。这时,罗炳辉为防止意外,带着第7团从后面赶了上来,并再三嘱咐罗洪标:“你们7连到了瓢儿井,要把主要路口堵住,不要让敌人以及地主士绅跑掉。”部队稍事休息后,即由保丁带路,继续向瓢儿井进发。

8时许,曹达兴带着侦察连来到瓢儿井的碉堡前,大模大样地要求出来迎接的盐防军集合。待盐防军集合好队伍后,曹达兴一声令下,顺利将盐防军缴械。随后,根据掌握的情况,乘着浓雾,向区公所、营盘山、文昌阁等处展开攻击。由于行动迅速,出敌不意,上午9时左右,战斗胜利结束,红9军团顺利占领瓢儿井。

11时,红9军团全部到达瓢儿井。部队自1月从湄潭出发以来,天天行军打仗,十分疲劳,而且已脱离主力较远,短时间内尚无与主力会合的把握。因此,罗炳辉、何长工决定:全军团在瓢儿井停留3天,一方面休整,解除部队疲劳,便于今后战斗;一方面抓紧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争取在川滇黔边广大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辟一个落脚点,建立根据地,以便在无法追上主力的情况下有所依托,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智取瓢儿井,红9军团俘敌近百人,缴获步枪60余支,大刀、梭镖、匕首几百件。缴获的战利品堆放在平街上栅子门前,战士们一边清理战利品,一边和围观的群众拉家常。群众看到红军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便主动帮助红军把战利品搬到春秋祠——红9军团军团部。商号老板见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纷纷打开店铺照常营业。很快,瓢儿井街面上便一如往昔地热闹起来。这时,茫茫大雾已经散去,解放了的瓢儿井,春风和煦,阳光灿烂。

瓢儿井虽然商业发达,市面繁华,物产丰富,经济富裕,但是当地群众却很穷,一年辛苦得不到半年粮,吃的是野菜、树皮和草根,穿的是自制的麻布和棕片,盖的是包谷草编的秧被,全家人没有一件好衣服,很多小孩子都光着屁股,一丝不挂。罗炳辉、何长工知道,要顺利西进,就要充分做好群众工作,得到沿路群众的支持。为此,在瓢儿井休整的3天里,军团政治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号召广大群众起来革命,建立苏维埃,打土豪,分田地。

红军的到来,唤醒了沉睡的山城;红军的主张,唤起了穷苦的干人。在红军的帮助下,瓢儿井民众成立了“迎红委员会”,还成立了游击队,有60多人参加。在游击队的配合下,红军打了10户土豪,打开粮仓,把粮食、财物分给千人。

当时,贵州人民食用的川盐,大部分靠人力去四川自流井背运。由于交通工具原始落后,盐的成本本来就高,四大盐岸又为官僚豪绅把持,他们囤积居奇,把盐价一抬再抬,穷苦的老百姓常常吃不起盐。为使人们都能吃上盐,罗炳辉、何长工决定:没收官绅盐仓,把盐巴分给穷人。

1935年4月10日,是瓢儿井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数千名群众聚集在最大的“公合长”盐号前,参加分盐大会。罗炳辉站在盐号的最高一级台阶上,向参加大会的群众讲话。他讲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干人参加红军,跟共产党走,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自己当家做主。然后他宣布,“公合长”盐号属官僚资本,红军根据党的政策,予以没收,分给大家,其余盐号、商铺,属民族工商业,红军予以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罗炳辉讲话之后,红军战士当众打开盐仓,在游击队和“迎红委员会”的帮助下,将盐包抬出放在石坎上,分给群众。干人们手捧心爱的盐块,欢天喜地,笑逐颜开,奔走相告。四乡的群众听到红军开仓分盐,都纷纷赶来领盐。瓢儿井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背,一片沸腾,盛况空前。干人们欢呼雀跃,齐声赞颂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红军是为干人谋幸福的队伍。许多青壮年来到“公合长”盐号——红9军团政治部住址,要求参加红军。

红军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深深感动了其他盐号和商铺的经理、掌柜。他们经过商量,以瓢儿井工商业界的名义,向红军表示谢意,将自愿筹集的3000元银圆献给红军作军饷。

红9军团在瓢儿井休整3天,解除了部队近3个月来一直行军作战的疲劳,同时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筹款2万多元,扩充新兵300多人,甚至民团的一些士兵也参加了红军,并动员镇上十几家缝纫店的工人师傅通宵达旦地为红军指战员赶制军服单衣800套、子弹袋200多条,长征以来第一次部分地换了新装。

在瓢儿井,红9军团还开展了对八堡六寨苗族的少数民族工作。

八堡六寨的苗族,朴实耐劳,秉性刚直,由于文化落后,与汉人言语难通,受历代汉族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和歧视,生活甚苦,故反抗尤为强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太平军转战贵州,经过八堡六寨时,苗族用最好的咂酒热情款待太平军,并派子弟参加了太平军。石达开非常感谢苗家的深厚情谊,即兴写下了著名的《咂酒诗》:“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1916年初,袁世凯复辟称帝,六寨苗家的子弟又参加了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军。

红军的英名,早在苗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红军在瓢儿井分粮分盐的消息传到六寨时,苗族同胞也赶去参加。发言时,罗炳辉见一个妇女穿得花花绿绿的,一问是苗族,便亲切地与她谈话:“我们是红军,是干人的队伍,是各民族人民的子弟兵。今天发盐巴,一般的发两斤,照顾一下苗族兄弟姐妹,人多的1家发6斤,人少的1家发4斤。”那个苗族妇女领了盐,感激不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经她一宣传,又来了不少苗族群众,头人也来了。罗炳辉盛情接待,问长问短,与友人一起吃饭。苗族同胞感动地说,与这样的“大官”在一起摆谈,他们还是第一次;要是国民党的那些大官,他们看都不敢看。

苗族群众回到六寨,把瓢儿井的情况告诉了他们的自然领袖李绍北。李绍北便带着苗家子弟,穿着自织自染自做的苗族服装,吹起最好的六音芦笙,到瓢儿井去欢迎红军。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接见了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吃饭,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讲解共产党、红军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鱼肉、欺压少数民族的罪行。李绍北等人深受感动,表示愿意跟共产党、红军走。

罗炳辉、何长工、黄火青等经过商量,认为苗族聚居地区的群众基础和地理条件都比较好,作为一个落脚点是相当理想的,决定由黄火青带宣传部、地方工作部的人员先行到八堡去召开群众大会,并实地看看那里的地形。当晚,中革军委来电,命令红9军团向盘县靠拢,配合主力的行动。红9军团遂放弃在川滇黔边广大地区寻找落脚点,建立根据地的打算,挥师南进,争取早日与主力会合。

4月12日上午,罗炳辉、何长工率红9军团离开瓢儿井,继续长征。待黔军第二师副师长张銮率驻黔西三重堰的第8团追到瓢儿井时,红9军团已离去多日。

4月12日夜,红9军团宿营于八堡。根据军委电令,罗炳辉、何长工决定,全军经过毕节取道水城,进入滇东与主力会合。为此,罗炳辉派红9团担任前卫,深夜出发袭击毕节,扫清障碍。红9团当即出发,行军5公里后,到达小坝石关丫口,与毕节保安团接触,交战半小时,将敌击溃。红9团正欲追击,当地群众报告,滇军孙渡纵队鲁道源旅驻在毕节、海子街一带,红9团未深入侦察,便将此情况向军团部报告。罗炳辉、何长工认为,在白区内孤军行进,敌众我寡,在无把握取得战斗胜利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与敌交锋,以保存革命力量,遂决定到小坝宿营,然后取道大定,直插盘县。

其实,中央红军主力此时已占领定番(惠水)、长寨、广顺三县县城,原驻毕节、大定的滇军孙渡纵队奉蒋介石之命,赶到清镇、卫城保护贵阳飞机场,后驻紫云。此时的毕节城,只有地方保安团,并无滇军。

4月13日,罗炳辉率红9军团主力经过新开田到达小坝,先头部队行至双山场,击溃了当地民团。这时,有老百姓反映:大定县城内的国民党军正集合准备向外开拔。但是,这一情况未能引起红9军团领导人的重视,为后来的遭袭埋下了隐患。4月14日,红9军团由小坝出发,折回大定境内。中午,到达清毕公路(清镇到毕节)边上一个叫老街的地方休息吃午饭,并打了一家土豪,得到10多支枪和一些银圆。随后,红军从响水越过清毕公路继续行进,当夜到达野麻阆宿营。夜里未发生任何情况,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更是淡然了。4月15日,罗炳辉率红9军团经方竹坝、牛场、以列,于16时到达猫场。

猫场位于大定西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街道人口处的东北面为官家大坡,是猫场附近最高的土坡,其他土坡由这里开始分别向南或西南,形成两面散开之势,正好将猫场抱于其喇叭口的顶部。土坡上全系松树及杉树。北面二三公里,大营山、官家大山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东面七八公里,观音山耸入云霄,堵住门户。南面5公里,瓜仲河奔腾呼啸,流势湍急,河对岸悬崖峭壁,拔地而起。西南面的天生桥,横跨瓜仲河,堪称奇观,令人望而生畏。西面10公里,为瓜仲河伏流地段,对岸则是刀削的绝壁梯子岩。

梯子岩,又名鸡飞崖,是一条靠人工从陡峭的石壁上硬凿出的栈道,是猫场通往纳雍的主要道路,有100多级的阶梯,忽左忽右的成“之”字拐攀缘而上,狭窄处只容一人通过,其中l0余级坡度极大,手脚齐用,才能上去。而且,猫场通往梯子岩的道路又是一片低洼的丘陵地。显然,这样的地形易攻难守,为兵家所忌,不宜做宿营地。

摸清情况后,罗炳辉、何长工对于是否在猫场宿营产生了犹豫。鉴于当地的不利地形,他们本打算继续转移,寻找新的宿营地。可是,正当他们犹豫不决时,部队已经展开,有的连队已开始做饭,同时由于连日行军,瓢儿井新人伍的300多新战士,更是感到十分疲惫,况且猫场作为宿营地,食宿问题容易解决。更主要的是,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军团上下产生了麻痹轻敌思想和侥幸心理,以为敌人已成手下败将,决不敢轻易来挑衅,觉得在这里宿营一夜,第二天早些出发,不致于发生什么问题。于是,他们最终决定就地宿营。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要求部队次日凌晨4时30分集合出发,并打破过去派排哨的常规,布置后卫第8团派一个连哨在离猫场二三公里的地方警戒来路。

老木孔伏击战教训了追敌,使红9军团摆脱了困境,同时也在敌人内部引起了震动,蒋介石直接命令黔军柏辉章率部追堵。柏辉章受命后,便派驻在打鼓新场的刘鹤鸣第6团跟踪追击。第6团尾追至平坝时,红军已由石仡佬向长岩开去。这里是川黔交界,沟深壑险,山峻林密,地形十分复杂。

国民党刘鹤鸣的第6团曾在娄山关战役中受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刘鹤鸣深知红军的战略战术十分机动灵活,害怕在崇山峻岭中遭红军伏击,不敢贸然尾追,遂由平坝改道,直插大定,并经双山场到达牛场。此时,猫场的民团队长汪筱恒和土匪头子陈子良得知红军宿营猫场,很想袭击红军一下,但又感势单力薄,不是红军对手,不敢轻举妄动。获悉第6团到达牛场后,便急忙前往,与刘鹤鸣商定了偷袭猫场的路线、兵力配备和出发时间。接着,第6团在民团的协助下,悄悄向猫场接近。

敌人的行动虽十分秘密,但仍有所暴露。这天夜里,乌云蔽天,视野受限。红9军团第8团连哨岗位上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的动静。最初,发现时隐时现的火光,紧接着火光逐渐明显,逐渐增多,而且越来越近。牛场方向狗吠不已,人马嘈杂声不断传来。哨兵当即向连部报告,连长马上报告团部,并请示机宜。

第8团团长崔国柱因行军疲劳,正在酣睡,朦胧中听了报告,不加思考地对连长说:“今夜是阴天,敌人不敢来。”还说:“贵州地气潮湿,容易出现鬼火,你们注意观察就是了。”说罢,翻过身又睡。可是,敌情越来越明显,连哨又第二次报告。崔国柱听后却说:“可能是老百姓跑荒吧,你们再注意观察,如有变化,再来报告。”稍顷,火把熄灭了,嘈杂声也没有了。突然的寂静,更使连哨感到情况严重,担心发生意外。连长放第心不下,向崔团长建议派人去侦察。但是,崔团长仍坚持己见,认为敌人不会来袭击,不必徒劳兵力。因此,他既不及时找政委幸世修商量,也不向军团部报告,只是命令连哨加强观察了事。

崔国柱麻痹轻敌,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刘鹤鸣部相继占领了大营山、官家大山等高地。4月16日凌晨4时30分,红9军团各部已经起床吃饭。罗炳辉命令部队到附近坪子集合,准备出发。担任前卫的第8团当即撇下连哨,整装先行。敌1个营趁第8团过早撇下连哨之机,占领了连哨位置,并布置好了火力。第8团刚撤离阵地,敌人就从后面打了过来,第8团被迫返身与敌争夺高地。可是,敌人火力很猛,第8团在不利地形下反复冲锋,伤亡颇大,只好边打边退。

敌人来得突然,红9军团毫无戒备,领导机关还没有集合,部队一时抓不拢。罗炳辉临危不惧,一面命令第9团占领东、南面山头阻击敌人,掩护军团各机关和第7、第8团向梯子岩撤退,一面整理部队转移。敌人从猫场后面的大山上压下来。第9团顽强阻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因地形不利,又是仓促应战,伤亡很大。

在罗炳辉的指挥下,部队逐渐集合起来,并分别投入了战斗,军团各机关有秩序地陆续撤离猫场。罗炳辉十分关心因腿部受伤而行走不便的何长工,在他的一再督促下,何长工跟随后方机关先行撤退。鉴于第9团伤亡严重,罗炳辉随即命令第8团接替掩护任务,第7、第9团继续撤退。此后,各团交替掩护,逐渐向梯子岩撤退。战斗异常激烈,步枪、机枪、迫击炮声交织在一起,打得难解难分。红9军团奋勇冲击,虽然消灭了一些敌人,但由于人员多,队伍密集,加之道路不熟,敌人又占据了有利地形,一直处于被动,伤亡很大,一些连队被冲散。

罗炳辉因指挥全军作战,留在后面,只有警卫员胡友山随行。一小股敌人乘机袭来,情况十分紧急,幸得郭天民及时赶到,一面赶调特务连参加战斗,一面派自己的警卫员和通信员保护罗炳辉撤退。这时,特务连连长肖星槐带领特务连和侦察连的2个排向敌人猛冲,打开一条通路,罗炳辉、郭天民才得以安全撤出。

敌人继续紧追不放,第7、第8团交替掩护撤向梯子岩。此时,梯子岩上,无线电队已经过去,直属机关正在通过。而大行李和100多匹满载银圆、枪支及其他军用物资的马驮子还拥挤在岩下,部队也在不断往那里集结,猖狂的敌人又跟踪追来,渐渐压向梯子岩。若不投入新的战斗力量,再耽搁时间,部队就难以全部通过梯子岩了,而机动兵力只有教导大队了。教导大队共300多人,全是遵义会议后军团缩编时编余下来的班、排、连干部。这些干部,是革命的宝贵财富,一旦时机到来,部队扩编,便是新的骨干,平时不轻易使用,只是随队行动。

在这紧急关头,罗炳辉只好将他们投入右翼去堵住敌人,以保证全军团顺利通过梯子岩。教导大队久经沙场,接受命令后,人人生龙活虎,在大队长彭上坤的率领下,立即抢占韩家寨、发窝岩等高地,以密集火力向敌人反击,使敌不得前进。罗炳辉又命刚刚到达梯子岩的侦察连攀登崖顶,居高临下,设置火力网,掩护军团各部陆续通过梯子岩。

4月16日15时许,红9军团全部通过梯子岩,留下一小部在梯子岩上继续监视敌人,军团主力进到查家麻窝(今水淹塘)休整,并等待失散人员陆续归队。敌人见红军占领了有利地形,设置了火力网,而且斗志高昂,战术机动灵活,不敢再来进攻,只龟缩在远处打冷枪。

猫场之战,红9军团遭受了离开主力后的最大的一次损失,伤亡400多人,并损失了部分军用物资。好在这次受袭,并未成为红9军团的“走麦城”而使部队一蹶不振。此后,红9军团牢记血的教训,时时提高警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何长工认为:“它给我军团一次严重的考验,坏事变好事,给我们上了一课,从反面教育了我们,提高了警觉,锻炼了意志,丰富了作战经验。”罗炳辉更是对这次失败的教训终生难忘,并常常以此教育部队说:“骄兵必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红9军团在大定境内的革命活动,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并为红2、红6军团1936年创建黔(西)大(定)毕(节)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猫场受袭中被打散流落的人员,如第9团第7连指导员罗洪标等,后来辗转加入了活动到这里的红2、红6军团,继续革命。

——本书是由军事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是由军事科学院编写组根据中央军委部署组织编写的国家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