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家长用“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的金句,“坑”娃多年不自知

 IF枕边育儿 2023-03-10 发布于山东
根据儿童心理学可知,一般孩子到了3岁左右合作意识就会觉醒。此时,他们才算是真正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游戏
当然,这也并非所有孩子自然而然地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社交能力起到了主导作用。而且,社交能力并非只是让孩子依靠社交金句能拥有
为了给刚上幼儿园的女儿豆豆增加信心,豆妈特意告诉她:“妈妈告诉你一句超级厉害的话,只要你说'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小朋友们会跟你玩哦!”女儿兴奋地问到:“那是不是像魔法一样厉害?”豆妈自然给予肯定回答
然而,孩子刚去幼儿园1天,回家就跟豆妈抱怨:“妈妈,为什么我问了坐在旁边后面的小朋友之后,她们都不愿意跟我玩呢?”听了女儿的反馈,她第一时间觉得可能是第1天小朋友们还不熟悉。于是安慰女儿不要气馁坚持几次一定能成功
有了妈妈的鼓励,豆豆第2天看到同桌甜甜又和后桌一起玩耍,她便小心翼翼地问:“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但“魔法”还是没有生效,甜甜直接拒绝了她。同样的情况,在豆豆询问前桌两个小朋友的时候,也被拒绝了
“呜呜呜妈妈,你骗我,这句话根本没用”,豆豆一回家便向妈妈哭诉。这下把豆妈搞糊涂了,且不说自家孩子长得乖巧可爱,怎么总是被小朋友拒绝,仅社交金句怎么没有发挥效果一事,她实在想不通
知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不要严格按照别人的经验过活,否则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句名言用在教育方面,就如许多育儿专家的观点,那就是比起金句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更何况不少金句在成人世界实用,却无法孩子的世界发挥效果
为何“金句”无法在孩子的世界有效用?
超过90%的普通家长,在教孩子打入另一群孩子社交圈时,不仅会强调礼貌问题,还会教一句被奉为社交教科书级的金句“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继而便自信孩子能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曾指出:“我一般不会建议父母教授孩子那句金句作为融入圈子的开场白。”
因为他与团队通过研究后证实,孩子逻辑思维成人存在天差地别,看似有礼貌的询问,反而给他们提供下意识拒绝的机会。毕竟,他们并不一定出于恶意拒绝,也有可能同样缺乏社交能力
而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可知,2至6岁的孩子还无法拥有成熟的换位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他们时常习惯性否定式回答应对问题,如“不要”、“不行”“不知道”等。
除了以上心理、能力等因素外,如果家长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孩子们都是非常直率的,往往不用特意询问就会玩到一起,并没有成人寒暄、自我介绍
所以,家长们若只是想通过运用诸如“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社交金句”就能将孩子培养“社交达人”,那就太过于异想天开,甚至害了孩子不自知
孩子使用了“社交金句”屡屡遭拒
心理学角度可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人际交往能力,孩子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友情等既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常说的社交能力,同时也能感受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所以,当孩子向他人传递交往、交友意愿遭到了拒绝,而且还是面对不同的人都是同样的结果时,不仅使他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内心感到痛苦。还会令他的交友热情锐减,此类消极情绪也将逐渐影响到他的其他情感交流不想不敢与陌生人交往,变得内心、自卑社交能力不会有任何发展
或许对家长来说,孩子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也就只是养成内向的性格。殊不知,这也让孩子不懂得表达自己,甚至长大后会养成遇事没主见过分依赖看重别人的看法“讨好型人格”
可能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孩子使用“社交金句”遭拒,至多让他难过一会儿而已。但对孩子来说,伤害很可能伴随一生。更何况是直接影响他的社交能力呢?所以,了解孩子们的社交规律引导自家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也要提升社交能力,都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事情
孩子如何融入其他朋友圈?家长不妨这样教
1.想融入圈子,先了解它
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可知,孩子们相聚在一起玩耍的原因也就是有良好的游戏氛围以及有好玩的东西。而这也是孩子尝试融入其他孩子的圈子必须了解的重点
毕竟,《孙子·谋攻篇》就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融入一个圈子前,先了解圈里的孩子们做什么或是说什么。不仅可以确认是否合适自己,也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不会遭到拒绝
2.学会赞美
心理学家赫洛克通过实验得出了“赫洛克定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赞美不可或缺“润滑剂”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在进入一个新圈子时,可以通过肯定对方正在做的事情获得更多好感与认同,而这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如夸赞对方玩的东西“很厉害”、“很有趣”等,让对方获得满足感、认同感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接纳新加入的对象。
3.适当做出贡献
哪怕是成人世界社交的内核里,只要一个圈子融入了新成员,那么原本的位置、资源等都将需要重新分配。此时,新成员的表现不仅仅关乎能否和谐相处,还会体现出他是否能对得起获得的资源、位置
而这些规则、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孩子们之间的社交。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教导孩子不可只是一味的获得没有对圈子、团队有所付出。如其他小朋友摔倒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又或是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一起玩耍等。
枕边育儿寄语:
对于孩子来说,融入一个其他小朋友组成的圈子一起玩耍亦是必要的事情,是体现也是提高社交能力重要形式。所以,家长们不可以成人世界的“社交金句”教导孩子,而是应从孩子社交规律出发,引导他融入圈子,拥有超群的社交能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