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肝片吸虫

 雨人畜牧联盟 2023-03-10 发布于黑龙江

肝片吸虫病也称肝蛭病,由肝片形吸虫引起,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为特征。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肝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胆管中,新鲜虫体呈棕红色,柳叶状,虫体大小一般为(20~30)毫米x(8~13)毫米。成虫在胆管中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管,再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进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吸附在水草上,然后脱去尾部,形成囊蚴,牛/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感染。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幼虫破囊而出,经十二指肠胆管开口进入肝胆管,或者经血流到达肝胆管,也可经腹腔直接进入肝胆管。经童虫阶段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肝胆管中能存活5年之久。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由于受中间宿主椎实螺的限制而有地区性,易在低洼地、湖浸草滩、沼泽地带流行,干旱年份流行轻,多雨年份流行重。夏季为主要感染季节。

【典型临床症状】 轻微感染时,成年牛/羊的症状不明显,而犊牛和羔羊症状严重。发病牛/羊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逐渐消瘦,经常发生瘤胃臌气、贫血、水肿,有时出现下痢和腹泻。后期出现精神沉郁,奶牛产奶量下降,妊娠的牛/羊可出现流产,由于出现急、慢性肝炎,可出现可视黏膜黄染,最后衰竭死亡。

【典型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羊,可在肝胆管中发现肝片形吸虫虫体。

诊断时,可通过粪便检查虫卵和皮内变态反应来确诊。

【防治措施】

1)加强粪便管理。把平时或驱虫后的粪便收集在一起,掺入杂草堆积发酵。

2)中间宿主。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填平低洼水泡子,使椎实螺无滋生地;水面可放养鸭子,捕食椎实螺;也可用氨水、氯硝柳胺等药物灭螺。

3)安全放牧。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和饮水,以减少感染机会。

4)进行定期驱虫。在疫区,对牛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①六氯乙烷,按每千克体重0.2~0.4毫克,一次口服。此药可引起瘤胃臌胀,因此在驱虫前1天和驱虫后3天内,不要喂富含蛋白质和易发酵的饲料。

②硫氯酚(别丁),按每千克体重用药40~50毫克,做成舔剂经口投服。

③四氯化碳,按每100千重用2.5~5毫升分点肌注射效果良好。

④硝氯酚,该药为治疗肝片吸虫病的特效药之一,每千克体重用药3~4 毫克,拌入饲料中喂服。针剂按每千克体重用药0.5-1毫克,深部肌内注射。

⑤碘醚柳胺,该药对肝片吸虫的成虫及在发育中的童虫都有很强的驱杀作用,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

⑥阿苯达唑,对牛/羊​肝片吸虫病有良好的作用,对童虫效果差,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口服。

注意

肝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防治工作突显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