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那年那月系列之证票记忆(一)粮票(2)

 W行走在人世间 2023-03-10 发布于陕西


【前言】文中所列举的文学片段只是我所知道的众多的票证年代文学记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票证年代有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创业史》中没有粮票记忆,但我还是列举了《创业史》,这样做一是为了纠正我以前的认识误区,二是为了教育引导年轻人惜时惜物,艰苦创业。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票证年代记忆的作品及文学片段,欢迎文末留言;如果您对票证年代这段历史岁月还有其他记忆,或者这个专题的文章激发了您对于当下的某些感触,也欢迎来稿,与大家分享。这样,我“勾陈历史,珍惜当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年那月系列之证票记忆(一)粮票(2)
乾州蕞娃

证票记忆之经典文学片段

(1)柳青小说《创业史》中没有粮票记忆

当我决定从文学的角度去挖掘票证记忆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三十年前,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还学过一篇课文《梁生宝买稻种》(选读),印象中有关于粮票的描写。实际上找到文章仔细阅读后却发现是自己记错了,梁生宝进城买稻种时,吃饭时(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没有用粮票,因为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他买稻种是在一九五三年,而全面发行使用粮票是在一九五五年八月十八日粮食部即颁发了《关于全国通用粮票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后了。梁生宝那时候还可以直接用钱买饭,吃他妈烙的饼子只是为了省钱,再过两年就不行了,有钱没有粮票就只能吃他妈烙的饼子,没人会卖给他吃的。列举《创业史》,一是为了纠正我以前的认识误区,二是为了教育引导年轻人惜时惜物,艰苦创业。最后,将小说中这一部分原文摘抄如下: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他打着饱嗝,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

2)梁晓声小说中的粮票

《返程年代》第五章罗一民:“你爱起不起来!我再问你,我的布票、棉花票、粮票和副食本呢?你也不经我同意,凭什么替我代领了?”

第十一章:凝之:“有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连粮票都取消了,购粮证也不发了。而且呢,大米白面随便买了……”

《扫描中国女性》:毕竟,在黑市上,花高价还是有可能买到粮食或粮票的。若买粮票,她们的工资也等于十几斤粮食啊!一个家庭每月多十几斤粮食少十几斤粮食,区别是很大的。

3)路遥小说中的粮票

《平凡的世界》中多处提到了粮票,现在摘录其中部分,与大家分享。

第三章:润叶为了让孙少安来县城,到学校找孙少平,送给了他五十斤粮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第四章:孙少平决定回家的时候,把润叶给的粮票换成了粮食。星期五,孙少平请了半天假,来到城关粮站,拿润叶姐给他的五十斤粮票,按粗细粮比例,买了二十斤白面和三十斤玉米面。这年头,五十斤粮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第十八章:学校根据县宣传部和文化局的指示,要组织一个校一级的文艺宣传队,巡回到各公社宣传演出。孙少平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宣传队,可是在中途,文艺宣传队突然接到县宣传部电话,地区要搞全区革命故事调讲,县上决定让孙少平和田晓霞去参加,“孙少平给老师请了假,说他要先回一次家。因为他立刻想到,不能背一口袋高粱面去黄原城——要有粮票才行。

4)陈忠实散文中的粮票

陈忠实散文集《好好活着》第六章《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第三节《饭事记趣》:“有人突然提议,各人自报咥了几个馍,并解释其意图,既不收粮票也不收钱纯属白咥,所以希望如实招来咥了几个。说完,此兄把眼光盯住了我,哈哈着命令:你先报!我顺口报出:七个。”据文中作者介绍这是一九六七年五月的事情,作者那餐饭吃了七个馍、一碗稀米汤,一个馍二两干面粉,和水蒸成馍,不会少于四两,也就是说作者吃了二三斤重的食物。之所以吃这么多,主要是校长告诉他们“大家割麦运麦要出大力气,这馍就随便咥(吃)”,更主要的是大家的肚子太缺乏食物了。
每月三十斤粮食定量,我通常是以三四四来分配一天三顿伙食的数量的,计量单位是两。这样的配额,连半饱似乎都勉强,自我感觉就是仅仅“压住了饥饿”。尽管这样,三十斤粮票仍然维持不到月底,便从家里蹭来吃食弥补亏空……
老支书解释说,干部吃派饭交钱又交粮票,仍怕村民吃亏,生产队给管饭的人家再发一份补贴粮,少则每天一斤,多则二斤,会有余头的,所以村民一般都争着给下乡干部管饭。
以上所列举的文学片段只是我所知道的众多的票证年代文学记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票证年代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票证年代记忆的作品及文学片段,欢迎文末留言;如果您对票证年代这段历史岁月还有其他记忆,或者这个专题的文章激发了您对于当下的某些感触,也欢迎来稿,与大家分享。这样,我“勾陈历史,珍惜当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