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票记忆之经典文学片段 (1)柳青小说《创业史》中没有粮票记忆 ![]() 当我决定从文学的角度去挖掘票证记忆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三十年前,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还学过一篇课文《梁生宝买稻种》(选读),印象中有关于粮票的描写。实际上找到文章仔细阅读后却发现是自己记错了,梁生宝进城买稻种时,吃饭时(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没有用粮票,因为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他买稻种是在一九五三年,而全面发行使用粮票是在一九五五年八月十八日粮食部即颁发了《关于全国通用粮票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后了。梁生宝那时候还可以直接用钱买饭,吃他妈烙的饼子只是为了省钱,再过两年就不行了,有钱没有粮票就只能吃他妈烙的饼子,没人会卖给他吃的。列举《创业史》,一是为了纠正我以前的认识误区,二是为了教育引导年轻人惜时惜物,艰苦创业。最后,将小说中这一部分原文摘抄如下: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他打着饱嗝,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他妹子秀兰写过大字的一层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起来的,用指头捅鸡屁股、锥鞋底子挣来的人民币来,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这五分票再装下去,就要烂在他手里了…… (2)梁晓声小说中的粮票 ![]() 第十一章:凝之:“有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连粮票都取消了,购粮证也不发了。而且呢,大米白面随便买了……” ![]() 《扫描中国女性》:毕竟,在黑市上,花高价还是有可能买到粮食或粮票的。若买粮票,她们的工资也等于十几斤粮食啊!一个家庭每月多十几斤粮食少十几斤粮食,区别是很大的。 (3)路遥小说中的粮票 《平凡的世界》中多处提到了粮票,现在摘录其中部分,与大家分享。 第三章:润叶为了让孙少安来县城,到学校找孙少平,送给了他五十斤粮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第四章:孙少平决定回家的时候,把润叶给的粮票换成了粮食。“星期五,孙少平请了半天假,来到城关粮站,拿润叶姐给他的五十斤粮票,按粗细粮比例,买了二十斤白面和三十斤玉米面。这年头,五十斤粮票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 第十八章:学校根据县宣传部和文化局的指示,要组织一个校一级的文艺宣传队,巡回到各公社宣传演出。孙少平非常高兴参加这个宣传队,可是在中途,文艺宣传队突然接到县宣传部电话,地区要搞全区革命故事调讲,县上决定让孙少平和田晓霞去参加,“孙少平给老师请了假,说他要先回一次家。因为他立刻想到,不能背一口袋高粱面去黄原城——要有粮票才行。” (4)陈忠实散文中的粮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