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游戏,真的就无药可救了吗?不,他们其实是在自救

 墨遥在成长 2023-03-10 发布于山东

你好,我是墨遥,持续分享家庭教育系列文章,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我微信(moyaojtjy)聊聊。

前段时间,我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笔记《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游戏,其实是在自救》,原以为这只是一篇寻常的笔记,没想到一下子成了爆款,现在已经有7000多的点赞,几百个人因此关注我,其中有很多是18岁以下的孩子。

他们发出的评论让我心痛不已:

“我不是叛逆,我真的需要一个世界,没有人能伤害我的世界,我在网上有几个朋友,虽然互不相识,但我们互相鼓励”

“家长清我列表,小红书、微信、QQ,无一幸免,同学之间聊电视剧都会被家长大骂一顿,真的很崩溃,我奶奶也在训斥我,说我跟一群差生玩被带坏了,都是游戏害了我。真的没人理解游戏对我有多重要,我唯一的朋友在这个游戏里面。。。”

“爸妈越不让我碰手机我就越想碰,手机是我发泄压力的工具,如果周末他们能陪我玩一会儿手机,我也不会这么沉迷”

“我在学校里是空气里,只有在游戏里我才能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我内心的想法,说不出口,觉得自己好矫情,只能靠游戏和闲书来逃避内心的痛苦,我的家庭支离破碎,也经历了很多让我痛苦的事情,所以只能靠这些东西来麻痹自己了“

“家长永远看不到系列,即使看到也当没看到系列”

......

一个高中女孩跟我聊了一下午,她说自己好累,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妈妈动不动就打她,英语考了135还要挨打,她不想上英语补习班,妈妈非要给她报,可她只是去而已,其实不想耽误那半天时间。好几次跟妈妈提出来,都被妈妈骂一顿。从小妈妈就打她,到现在依然如此。虽然她在外人面前开朗乐观像个开心果一样,可她的内心却千疮百孔,而这些,她的妈妈都不知道。

我跟她说了好多,最后她很开心地说自己决定了,要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自己生闷气,多和妈妈沟通,妈妈一定会理解的。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其实很多孩子比大人还成熟,他们会进行自我思考,会想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很多大人呢,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不懂的是他们,该接受教育的也是他们。

说回到游戏的话题,孩子玩游戏是在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关爱感,三者其一吧。当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去虚拟世界中寻找。如果孩子有动力、有目标、对生活充满热爱,即使他喜欢游戏,也不会长期沉溺其中。

心理学家李雪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学员的例子。那位学员妈妈说,自己的女儿天天看电视,而且总是看那些情爱剧,她想把女儿从电视面前拉回来,也用过许多人用过的方法,打骂,断网之类的,可女儿还是沉迷于看电视。

李雪老师观察之后说,这个女孩正游走于死亡的边缘,她是在借这些电视剧来拯救自己,幸亏还有电视可以看,不然女孩很危险。妈妈意识到之后,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方式,真诚地跟女儿道歉,表示以后不再用过去的方式对待她了,也真的尊重关爱女儿,慢慢的,女儿不再天天看电视了。

女儿说,妈妈你知道吗?只有电视剧才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不然我一点都不想活了。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类似的新闻,当孩子出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在他们眼里,孩子很正常,怎么就抑郁了呢,就自残了呢,甚至自杀了?好好的孩子,怎么可能呢?

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除非他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了。

当自己的亲人都无法信任和依靠的时候,他还能相信谁、依靠谁呢?

所以,不要责怪孩子玩游戏,而应该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导致孩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只要孩子还有可以依赖的东西,那孩子就有希望。

每次说这样的话题总有人跟我杠,说为什么孩子一有问题就是家长的错?现在的家长压力这么大,凭什么把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我当然明白家长压力大,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会心力交瘁,可家长压力再大都不是对孩子随意发泄情绪的理由,那些问题孩子,有几个不是家长的原因呢?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恶魔呢?他们也曾经粉雕玉琢,可爱到爆棚,可是长大后却变得面目可憎,主要的责任不在养育者父母的身上,又在谁的身上呢?

即使有社会的压力,那家长做什么了呢?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是孩子最后的精神依托,我们是为孩子兜底的人,如果连我们都嫌弃孩子,都觉得孩子哪儿哪儿都是问题,都不相信孩子,孩子又怎么会相信这个世界呢?

不是孩子无药可救,而是大人不肯吃药。

这个时代已经变了,整个大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家长更应该与时俱进,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家长就有权威,就可以对孩子指手画脚,就可以随意打骂,就可以控制和支配他们的人生。

孩子再小,也是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不认同,但要尊重。只有把孩子真正地当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才能摒弃自己那些居高临下的看法。教育不是教训,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随意施展的权威,不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支配权和控制权,不是一个人有年龄和体力上的优势就可以随意批评和打击另一个人......

我特别喜欢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那段话: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至于用什么方法去摇动、去推动、去唤醒,那就是对家长的考验了。

总结一点,当看到孩子沉迷游戏时,不要再打骂、指责,放下你的焦虑和偏见,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反思你们的亲子关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处在那样的位置上,你又会如何呢?

教育要借假修真,通过孩子来修炼自己,通过孩子的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最终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