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道德经的来源与发展

 Frank_Chia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引言

在各种道教形式的背后,都站着老子,传统上被认为是经典著作《老子》的作者,或道德经(“权道经典”)。最早提到老子的是另一部早期的道家思辨经典,庄子(公元前4-3 世纪),以其作者的名字命名。

论据:解析道德经的来源与发展

在这部作品中,老子被描述为庄子自己的老师之一,同一本书包含许多庄子(老子)的论述,通常由弟子的问题介绍。《庄子》还介绍了老子与老子会面的七个版本孔子。老子被描绘成长者,他的道教教义让他著名的对话者感到困惑。

《庄子》也唯一记载了老子的死。因此,在这个早期资料中,老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前辈(公元前 6-5 世纪)和著名的道家大师,周朝宫廷档案馆长(约公元前1046-256年),并且,终究是凡人。

史记的来源

老子的第一个一致的传记记载在“《史记》——中国第一部普世史(公元前2 世纪)——司马迁。这份简明扼要的简历已成为了解这位哲学家生平的经典资料。老子姓李,名尔;他在周朝担任档案员。

据说他在礼仪方面指导了孔子。老子眼看周朝没落,就离朝西行。应边关守印殷熙之请,将《道论》分为两卷。然后他离开了中国身后,他后来怎么样了,不得而知。这位历史学家引用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认为老子长寿。

叙述以老子假定的八代后裔的家谱结束。加上其他早期文献的引用,这构成了关于公元前2 世纪圣人生平的信息主体;这大概是传说中的(另见 《老子》)。

现代学术对《史记》的记载几乎没有什么可补充的,而被许多学者视为仅在公元前3 世纪才达到最终形式的汇编的《道德经》,而不是单一作者的作品,独树一帜,具有其所有的吸引力和谜语,作为哲学和宗教道教的基本文本。

这部作品的81个小节总共只有大约5000个字符,事实又衍生出它的另一个标题,老子五千言。文本本身似乎以同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政府的深刻的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观点。因此,它的许多和广泛分歧的解释者转向了冥想内省和政治应用的极端之间。

《道德经》是统治者的手册。他应该是一个圣人,他的行为被忽视了,以至于他的存在仍然不为人知。他对他的臣民没有任何限制或禁止;“吾爱静,民自直。只要我只是无为而为,人民就会自富。

” 他的朴素使万物无情而平静,和平自然而然。他没有教给他们辨别力、美德或野心,因为“当智慧出现时,伟大的技巧就开始了。当家庭不和时,就会出现“孝子”。当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忠诚的臣民'出现了。故不如弃绝智慧、正气、机巧,则百姓得益百倍。

故圣人以空其心(意)而充其腹,弱其意而强其骨而治之,常力于使民无知无欲。

这段话中的“民”字,更可能指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煽动统治者野心和侵略性的贵族和知识分子。

战争受到谴责但并未完全排除:“武器是不祥的工具”,圣人只有在他别无选择时才使用它们。他不以胜利为荣;“在战斗中获胜的人受到哀悼仪式的欢迎。

这本书分享了中国古典思想的某些常量,但用它自己的意象来包裹它们。围绕王权的神圣光环在这里被合理化并表达为“无为” ,对君主的要求不过是正确的宇宙论定向在服从的宇宙的中心。

关于放弃的强制效果的古老观念的遗存——儒家将其神圣化为仪式的“尊重”——在“坚持女性角色”的建议中得到回应,着眼于被动带来的最终掌握。

更具体地说,它的功能归因于道,或道,这小片与众不同。所有思想流派都使用“道”一词。宇宙有其道;有君主之道,他的王室存在方式,而人之道包括通过生育的 连续性。每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道、道或学说。

但在《道德经》中,宇宙之道本身的终极统一,被提出为一种社会理想。正是这种唯心主义的特性似乎证明了后来的历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将道教一词指派给《道德经》及其后继者。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道德经》以其高度压缩的风格而著称。与其他当代论文的辩证或轶事 构成不同,它以简短的陈述阐明其神秘的主题。其中一半以上是押韵的,并且在整个文本中反复出现紧密的平行关系。任何地方都没有专有名称。

尽管它的历史之谜显然是无法解开的,但有大量证据证明这本书从最早的时代开始就在令人惊讶的不同社会背景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思辨道教的经典中,唯独它具有成为真经的殊荣。深奥的道教运动,发展了自己对其含糊不清的解释,并将其作为神圣的文本传播。

庄子的解释

圣人的伪历史知识庄子的定义甚至不如老子。司马迁对这个人的大部分简短描述显然是从庄子本身的轶事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没有必要的事实依据。

然而,《庄子》作为中国文学的一座丰碑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描述了中国人的众多思辨趋势和精神实践。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年)。

《道德经》是写给圣王的,而《庄子》是现存最早的中国文本,它展示了一种私人生活的哲学,一种个人的智慧。据说庄子最喜欢老子的学说。他的许多作品都将读者视为“老大师”简洁格言的隐喻例证。

老子在他的书中和他的生活(传说中)都关注道教统治,而几代人之后的庄子则拒绝参与社会。他把国家的仆人比作在寺庙里被牵着去献祭的肥牛,而自己则比作无人看管的小猪,在泥潭中快乐地嬉戏。

这里没有《道德经》的研究密度。漫无边际的《庄子》以一个活泼的寓言开篇,说明了小野鸟对大鸟雄伟壮丽的不理解。其他此类寓言展示了所有价值的相关性:大小、实用性、美感和完美性的滑动尺度。

黄河之主与东海之神有一段对话,其中得意洋洋的次级精灵的自我满足因他与不可思议的浩瀚的意外相遇而动摇。描绘了谦逊的工匠,他们通过完美掌握自己的手艺,为他们的社会上级树立了掌握生活艺术的典范。

生与死是等同的,垂死的人被视为欢迎他们即将到来的转化为与道的融合。一连串默许的跛子狂喜地惊叹于上天赐予他们的奇异形式。礼仪之人被提上台来被嘲笑,现代逻辑学家的命题被卷入无休止的悖论漩涡, 得出他们的结论,因此被废除。

这是中国文学里程碑式的非传统思想的狂野万花筒的几个方面。它的最后一章是对当时杰出思想家的系统描述,它结束时假装绝望的音符代表了《庄子》对它模仿的更正式、更拘谨的意识形态的立场。

在《庄子》书页所呈现的怪异形象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精神化存在。他们远离喧嚣的人间,吃着空气,喝着露水,没有凡人的忧虑,有着孩子般无忧无虑的容颜。这些“至高无上的人”或“完美的人”不受元素的影响,不受冷热影响。它们拥有飞行的能力,被描述为以扑腾的动作向上攀登。

他们毫不费力的存在是最高的自主性,是庄子不断称赞的自然自发性。这些引人注目的肖像可能是寓言,但无论它们的原始含义如何,这些神仙,正如他们后来所称的那样,将成为人们极大兴趣的中心。对他们的自由、惊人的机动性和不老的纯文学描述被后代解释为实际目标。

通过各种实践,人们试图在自己身上获得这些品质,而庄子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典范及时将自己按照种类和等级分类在天军的等级制度中(另见 庄子)。

宇宙和自然秩序的概念

道是“不可知,不可辨”,除了潜含一切特殊现象的形式、实体和力量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断言: “天地从无名生;有名者为母,养万物,各从其类。

无与道不同;无与汝是常道的两个方面:在看见的模式中,我们将看到它的边界。”

没有并不意味着“虚无”,而是不确定性,即缺乏可感知的品质;在老子看来,它优于某物。正是虚空(即空洞的初始状态)在其自身中蕴藏着所有的潜能,没有它,甚至某物也缺乏它的功效。

道人的心境空虚,已经摆脱了所有的障碍观念和杂乱的情欲,使道无障碍地通过他行事。支配道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自发性, 本来如此的东西, 自我如此, 无条件的。道又主宰宇宙:“天之道以道之道,道之道以自如此。”

这是圣人的方式,他不干预但拥有在宇宙中运作的自发觉悟的全部力量;世界上秩序井然,“每个人,在全国各地,都说'这是自然发生的'。”

结尾:

从哲学流派形成之前到20世纪初第一次彻底打破传统和推翻王朝统治,古代农耕宗教的某些概念一直不间断地支配着中国思想,因此它们并不是专门的道教。

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是(1)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连续性,或世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2) 宇宙中不断变化和变化的节奏,以及万物回归或回归其出现的道;(3)祖先崇拜、天道崇拜和君主神性.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