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有趣的语文》小感

 新用户2049LCRG 2023-03-10 发布于山西
2020年机缘巧合知道了凌宗伟,关注公众号后,发觉得此人很有意思,兴趣陡升,想识得庐山面目,乃买书一读。随心随性,懒散自由,今日终于读完《有趣的语文》。既读过,便得留下点文字,所谓“雁过留痕”。现将痕迹一一呈现,一为记录自己成长,二为同好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第一,教师要有三种意识,“人”的意识、课程意识、教材意识。
“人”的意识,即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我们要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发展生命力,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所指向的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健康之体魄和健全之人格。
课程意识,即教师要知道自己所教授学科的学科特点、性质。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语文就是要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并把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统一起来。语文老师要熟知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科学教学,更要敢于“超越”课程标准,相机而教。
教材意识,即解读教材。解读教材并非简单的读读教材,翻翻教参,解读教材需要教师独立思考,以“人”的视角去读,再以“专业教师”的视角去读,且在解读教材之前要明白“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切不可盲信教材。
“人”的意识、课程意识、教材意识,三者呈金字塔,“人”的意识是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的大前提,属第一层,课程意识是第二层,有了课程意识才会产生教材意识,教材意识为第三层。只有把这三种意识统一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才会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才是真正指向生命成长的教育活动。
第二,关于“硬读”和“硬写”。
书中的“硬读”和“硬写”是指教师要硬着头皮读文本,写教案。“硬读、硬写”实则是要求老师要有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自己撰写教案的能力。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解读文本和写教案完全可以随手拈来,这些事情好像变得不再重要,我们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悄悄丧失了各自干活的耐心和能力,殊不知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拿着别人解读的文本读文本,拿着别人写的教案写教案,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究竟成长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硬读”和“硬写”不止可以应用在教学活动,在个人的生活中也需要“硬读”和“硬写”。“硬读”,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此话不假,但这句话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按着自己的喜好读书。为了专业发展,我们有时候要读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读不下去了怎么办——硬读;时间太紧了怎么办——挤出时间硬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原来此中自有真味。“硬写”,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当然也有前提,和“硬读”一样,我们也需要“硬写”;写不下去了怎么办——硬写;时间太紧了怎么办——挤出时间来硬写;写着写着也就渐入佳境,觅得真滋味。“硬读”和“硬写”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为了达成心中目标的自我鞭策与督促。“硬读”“硬写”很有必要。
第三,老师等于“经师”+“人师”。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人师”所为,“授业解惑”为“经师”所为,“经师”和“人师”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师者”,即我们所说的“老师”。“经师”指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素养,听起来很简单,但把“经师”做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阅读,需要思考,需要付诸实践,需要质疑反思,需要高人指导,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沉淀,需要形成自己的体系,需要“我成为我”,当我们能把“经师”做到极致,也就无形中为了“人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师者”。很多时候,教育不是老师说学生做,教育更多的是老师做,学生学着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必须先是一个好经师。当我们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成了职业行为,我们要记住,自己既是“经师”,也是“人师”。
第四,当我们转化视角,站在更高处,方可“一览众山小”。
之前读过的专业书籍中有很多观点我印象深刻,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案要有设计感、作文要心中怎么想怎么写等等,在《有趣的语文》一书中强化了我的固有观念,让我对自己的已知经验更加笃定,同时也开辟了我的新视角,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如看语文教学不只要站在语文老师的角度,要从语文学科中跳出来看语文,从语文学科中跳出来看语文的学科价值,从语文学科中跳出来看教育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常无意识地画地为牢而不自知,《有趣的语文》让我明白要站在生命的高度看语文,使我跳出了自己的牢笼,站在凌绝顶,一览众山之小。
《有趣的语文》第五篇说语文老师应该是个好玩的人,并提到了语文老师要“有问题”、敏感、乐于行走与批判等,并指出了批判性思维对语文老师尤为重要,我赞同凌老师的观点,但我认为这些不只是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这是对每一个社会人的要求。凌宗伟的老师陈有明对凌宗伟说“你就是凌宗伟”,我很欣赏陈有明先生的观点,人就应该成为自己,也只应该成为自己。读书,是读别人,更是读自己;读《有趣的语文》也是因为我想要向凌老师学习而成为我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