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课程】第二课——葫芦丝吹奏入门知识

 知足常乐919 2023-03-10 发布于安徽
图片

亲爱的丝友们:


葫芦丝
图片
吹奏入门知识
图片

    一、演奏姿势:

葫芦丝演奏姿势,一般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

站姿:身体自然直立,目视前方,两脚和肩等宽,重心保持在中间,以方便舞台演奏时肢体运动。不可塌胸、驼背和曲脖;两臂不要夹住身体,肘部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20-30厘米)左右,葫芦丝与身体形成50度至60度夹角。

坐姿:上半身和站姿相同,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一处,不可背靠椅子或跷二郎腿。

    二、按孔方法:

正常左手在上(上把位),右手在下(下把位)。当然单就吹葫芦丝而言,反手也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换学习其他乐器如萨克斯、八孔洞箫等等,反手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按孔时,手指要自然放松,不可紧张成鸡爪或鸭嘴形状,指跟处上拱、第二指关节略微弯曲,除上把位大拇指用指肚上侧方按孔外,其他手指均用第一节指肚(螺纹处)按准音孔不漏气即可(也就是在音孔不漏气的前提下,使用较轻的力度按孔,切忌手指紧张、使劲扣孔),不可倒手腕,同时虎口要空,食指不可贴靠副管。

上把位手指略向上倾斜与主管成10度左右角,下把位手指基本垂直于主管。

小拇指要养成搭副管的习惯,杜绝兰花指手型。其作用是手指定位和稳定葫芦丝。无名指和中指抬起时,小拇指可随着抬起,食指和大拇指时小拇指要落回副管,落点要固定,不要随意移动。

下把位大拇指按在第三孔对应的竹管后面的位置,其作用也是手指定位和稳定葫芦丝。

未尽之处将在上课时讲解。

    三、吹奏基本方法

含吹嘴的方法:

用叼烟的方式含住葫芦丝吹嘴,嘴唇自然包住吹嘴使吹奏时嘴角不漏气即可,面部呈微笑状。吹嘴不可超过门牙进入口腔内部(这样不利于舌头做吐音动作),也不可嘴唇过于用力含吹嘴。

吹奏时身体各部的要求:

①口腔要求:吹奏时口腔略微扩张,保持口腔内部一定空度(就像稍微含住一口气一样),但不可使劲鼓腮,也不要瘪着。吹奏时腮棒子要保持稳定,控制气流集中向口风流动。

②喉部要求:吹奏时喉部要保持扩张状态(念“0”“哦”时的状态),这样有利于保持气息的畅通性和饱满度。

③胸腹的要求:吹奏时(呼气时)胸腹(主要在小腹部位)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绷住)以控制呼出气流的轻重缓急,满足葫芦丝音符的气息需要和情感需要。注意不是使劲鼓小腹。

④脚部的要求:双脚自然踩在地上,初学时使用脚尖或脚跟打拍子,可双脚交换使用。

⑤注意力的要求:不管是基础练习还是吹奏曲子,注意力都要集中、专注,不可一边动手指,一边想着其他事情。吹奏什么音符、什么旋律,脑子一定要跟上。

    四、吹奏时呼吸方法

吹奏葫芦丝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忌胸式呼吸!

①胸式呼吸:吸气时两肩自然向上耸,小腹收缩,胸腔扩张。

②腹式呼吸:吸气时使小腹明显鼓起,胸腔无扩张。

③混合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和胸腔均明显扩张。

演奏葫芦丝时一般采用混合式呼吸法。其方法如下:

吸气时,身体各部方式,口鼻同时吸气(以口为主),注意不可耸肩和带出声响。吸入气息后,腰腹部位会有充满气息的感觉,而胸部则会觉得比较轻松。

呼气时,要求小腹部、横膈膜始终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小腹要有绷住的感觉),使气息在有控制的状态下有节制地、均匀地向外呼出。吹奏时不可等到气息全部用完了才吸气,应在有少量剩余气息时换气。

吸气仅八分、呼气留三分”,就是吸气时不可过于饱满,呼气时不要等体内空气没了再换气。

五、打拍子的方法

葫芦丝吹奏过程中,因为双手被占用,所以对于初学者建议用脚踩拍子,以帮助节奏稳定。当然节奏感极强的朋友可以直接数心拍。

具体做法:脚跟着地,脚掌(或脚趾)按照速度要求有规律的一下一上打拍子(先下后上,不可弄反了),一下一上为一拍,一下或者一上为半拍,下为前半拍,上为后半拍,前后半拍的动作时间要相等。打拍子时,尤其是乐曲节奏较慢时,根据拍子速度脚踩到地上后会有一定时值的停留感,不要一粘地就立即抬起来。另外,脚踩拍子时,身体不要跟着晃动,以保持气息的平稳度。

切记:吹奏时第一个音符响起在第一拍脚踩在地上的时候,音符声音和击拍声要同时响起。

六、咕音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气息强度不符合某个音符的需要,导致簧片震动不够产生的声音,就是咕音(低音3实际就是低音5的咕音)。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咕音,就是吹奏音符时气息强度一直不够,第一次吹奏葫芦丝时容易出现;另一种是偶尔咕音,一般出现在音头、音尾、连吐时、音符转换时。第一种通过学习后自然能克服,第二种情况就需要认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才能克服。

音头咕音:初学者没掌握吐音动作,吹奏音符时用“呼”的方式开始吹奏,这样音头的瞬间气息强度不够,就会产生咕音。

解决的方法是音头“吐”,使初始气息瞬间达到强度要求。

音尾咕音:初学者在音符快要结束时减小气息强度、音符结束后没能控制住口腔内的气息导致弱气流继续进入葫芦丝吹嘴或吸气时空气倒灌入葫芦丝使簧片产生振动,都会产生音尾咕音。

解决方法是:1、正确的气息强度一直保持到音符结束;2、音符结束时快速微微张嘴并使吹嘴贴靠嘴唇;3、张嘴的同时顿住口腔内的气息使其不继续往外呼气。等吹嘴贴靠嘴唇离开呼吸时口腔气流路线后,再换气。

连吐咕音:连吐时舌头动作过大、气息未能保持住持续外呼状态,以及葫芦丝簧片角度过高,都会产生连吐咕音。

解决方法是:1、做吐作时舌头动作不要太大,用舌尖轻快地击打上颚和门牙结合部位后快速缩回即可。2、连吐时,气息要保持符合音符需要的气息强度持续外呼。3、压低簧片翘度,初学者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操作。

音符转换咕音:一般出现在从高音转到大跨度的低音时,气息强度没有随音符转换进行调整,导致使用高音气息吹奏低音,从而产生咕音。

解决方法:通过长期反复第练习,使身体牢记每一个音符的正确气息强度,转换时气息自然随之改变。

名师推荐
图片
阿黑哥尹春林老师

图片


曲目欣赏——《金秋月下》
图片
HAPPY NEW YEAR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