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探源:理清“三星堆文明”,華夏九州之梁州

 扫地僧一一 2023-03-10 发布于江苏

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

梁州歷史文化源流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是姬英明于2018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宗旨。

本月初,《姬氏道德經》、《姬氏祖傳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姬英明先生在延續前十三期探源后,第十四期探源來到了華夏九州之一的梁州核心地帶,為古梁州現四川的歷史文化源流做一次正本清源的全面梳理。

記者根據多方可靠的考古資料了解,四川最早的古文化是系統性來源於馬家窰文化。

姬英明一行從馬家窰文化南下入川的早期遺址阿壩州茂縣營盤山遺址,到成都平原的寶墩古城遺址、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十二橋遺址等進行了全面的探源考察。

本次探源得到了四川文化界與企業界的歡迎與支持。隨同探源考察的還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韓鴻業、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劉興明、山東中醫葯大學講師侯玉濤、山東大學易學博士張曉周、山東大學管理學博士李海石,以及來自北京、山東、陝西、江蘇、重慶、甘肅等大學的研究生同仁,組成十三人的考察團,對古「華夏九州」之一的梁州區域歷史文化源流,做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自從去年9.28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考古和習主席多次對考古工作的重要講話后,百年無人問津的小眾學科,一下子成為了熱門顯學,尤其是今年初央視等媒體對三星堆遺址發掘的直播,一下子帶火了三星堆的出土文物。這一段時間,有很多不專業的、有知識沒文化的人,對三星堆文物是「外星人」或「外來文化」的言論,已經在社會上造成了不小的妄言劇本,企圖把古梁州文化遺產划出華夏文明的核心歷史文化圈!

豈不知梁州是夏禹王在四千多年前所划的九州「雍梁冀豫兗青徐揚荊」的第二大州,也不知三星堆遺址是晚于夏初的遺址,故而我們這次要以遺址出土文物和歷史傳承,理清四川一帶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是本次探源的終極目的」。

姬英明說:古華夏梁州的區域,是今四川、重慶和陝西嶺南漢中一帶,其歷史文化來源是非常清楚而確鑿的,因為地理原因,幾乎是單線形成的!

我以祖上對華夏文明發展脈絡的傳承,再以考古出土文物證據,為大眾梳理一下梁州一域的文明發展脈絡:

梁州最早的古人是從雍州聖龍山(隴山)西南一帶,即大地灣及馬家窰文化的一支,沿岷江南下到茂縣營盤山一帶的,距今有5500年左右——4500年,而且這三處古遺址的海拔,幾乎都在1600米這麼一個高度上,甚是具有特別性。

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軒轅黃帝一統天下的信史時代(從古史《逸周書》和《史記》的角度觀,從軒轅黃帝開始中華就進入了信史時代)的顓頊帝時期,因為軒轅黃帝之妻、顓頊帝的祖母是伏羲皇陵西一帶的大族之女(即馬家窰文化一帶的古人),故而顓頊帝給祖母娘家人一些封賞與支持,將他們從營盤山遺址的山溝里遷出,建立了寶敦古城遺址及4550年前——4100年前的多個古遺址。成為了成都平原上第一批合法居住者。

而后,到夏禹王成為天下之主而划治九州的夏朝時,顓頊帝時期所封的地方諸侯緒統者,被夏禹王新封的梁州長官新貴族所替代——這也是寶墩古城等遺址全面性衰落截止的真正原因。

夏禹王新封的梁州長官新貴族的崛起,有距今3800年前——3000年前的廣漢三星堆遺址為證。

姬英明說:世人所驚愕的三星堆文化古怪,這應該與古馬家窰人和顓頊帝所封的管理人及夏禹王和殷湯王所封的梁州管理人,以及荊州赤帝及九黎人,經過上千年的融合影響,以及自從夏朝開始,梁州逐漸離華族新中心豫州的原因有關(黃帝時期的華族中心在雍州),逐漸地失去了對中心文化「九鼎八簋」的崇拜,使三星堆文化變成了「擬人化」的傻大憨「人型神」崇拜(各種大小不一的木頭人戴青銅面具),

但從三星堆出土的最有代表性器物(文化界稱「神樹」,實則是古華夏人的宇宙觀表達)——「三重天(三節的圓雲盤為三重天界的表達)及十天干(十只向上的朱雀為天干)十二地支(十二只倒懸背負球型的地鳳為地支)與通天神龍」的諸多華文化元素來觀,古梁州人丟失了正統的祭祀儀軌,但沒有丟失華夏文明的正統宇宙觀。

三星堆文物的確非常博眼球,但從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觀,就清楚很多了!

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物,也有早一些的,但發達期是3200年前,埋葬于3000年前。

那麼三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發生過什么大事嗎?

《尚書》載「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商戰于牧野,作《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據眾所周知的史料記載,在3100年前的周武王伐商紂時,作為太華山之南的漢中寶山遺址的蜀人,因助周武王克商而被封侯爵至梁州中心地帶。

蜀侯以助周伐商「十方國」之一的勝利者姿勢及「侯爵」高位,繼而從老家古蜀遷徙至梁州中心地帶建立了以「金沙遺址」為中心的蜀國。

因蜀侯是周天子封到梁州的最高諸侯,比封到茂縣的「與子國」(子爵)及梁州境內的其他小諸侯爵位高多了。

歷史即人性!

周王朝的梁州新貴蜀侯,必然要收拾夏商時封分的老貴族了——來自華陽之南的新貴蜀侯,埋葬了夏商所封的老貴族三星堆人的信仰和文化。

蜀侯為了更好地從信仰上統治三星堆人,還仿製了三星堆人崇拜的「神人」金面具戴到自己臉上,金沙遺址出土的人類可帶金面具,就是最好的證據,這也宣告三星堆人的文化死亡!

因此我多次強調,今天的四川一帶最早不是古蜀地,三星堆人更不是古蜀人,而埋葬三星堆文化的才是來自華陽之南的古蜀人。

歷史文化的定名,在沒有搞清楚之前,千萬不要「認賊作父」,否則會貽笑大方的。

關于蜀人的歷史,在《史記》和《華陽國志》里,記載的非常清楚。

《蜀志》「周失其綱,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開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

從《史記》和《華陽國志》等史證記載來觀,我們可以輕易地知道來自華陽之南蜀人發展的過程——因蜀人助周伐商,被周王朝封到梁州中心為蜀侯。

在西周時期,蜀人一邊以為周天子守土的正行,打壓其他梁州小諸侯,一邊壯大自己的勢力,到西周失緒,周天子政權遷徙至東周雒邑后,蜀侯蠶叢馬上把梁州通往雍州宗周的華陽蜀道關閉,始稱蜀王。

蜀侯從前770年開始稱蜀王,傳十二王至周慎王五年時,被秦王所派的司馬錯等在前316年,以「神牛之計」滅之!

秦在古梁州地設立巴郡、蜀郡、漢中郡和三十一縣。

至此,自絕於周王朝而自立354年的蜀國亡,金沙遺址和十二橋遺址沒落。

梁州一帶的盆地,在秦官長李冰父子「都江堰」工程的治理成功后,成都平原成為了當時的「秦人糧倉」和後人的「千里金府」。

古梁州為秦再次一統華夏,灑下了不少汗水,在近代為抗擊日寇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秦以後,古梁州核心地帶巴蜀的歷史文化發展歷程,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就不贅述了!」

老子說「始制有名」,「言有君,事有宗」,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

一個事物如果開頭的定名都不清楚正確,哪后面一定會有很多的錯亂不堪!

今天四川的文化定名,就存在這個嚴重的不正問題!

而今一些地方性的不知名「文化人」,想借三星堆遺址出土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把四川「划」出華夏文明的核心統治版圖,搞所謂的「古蜀文化」或「外來文化」,實在是可笑至極! 

姬英明嚴肅地說。

作為華夏文化人,如果連「西陵」和「蜀山」都沒有搞明白,我勸你還是別禍害中華的「蜀」歷史文化了!

古之西陵,是指人皇伏羲陵之西一帶,今天水西的隴南一帶。

蜀山,是指鳥鼠山,在古雍州隴山之西,生活在此山一帶的人,古稱蜀山人,后稱蜀人。

蜀人因炎黃爭雄和炎強黃弱的不斷爭斗,而逼迫遷徙流落至太華山南麓,到商朝時期,因離商王朝的核心區域太近,還被商王多次討伐。到商衰周崛起時,因隨周伐商才得以封蜀侯而壯大。

還有,四川人的源流,是非常清楚的!

最早的四川人是從隴西南下的馬家窰人,這有茂縣營盤山遺址為證;最早大批量入川的古人是營盤山人,這有寶墩遺址出土的文物為證。

至於廣漢三星堆文化,來源已經趨複雜化——既有雍州隴西南下馬家窰文化的延續寶墩文化,也有荊州西進赤帝及九黎的文化,還有夏商王朝的中原文化!

至於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最近國家文物權威部門對三星堆進行c14的嚴格檢測,具體年限是前1199——前1000年。也就是說:三星堆的特殊文化現象,是晚商周初的混亂時代產物,而不是什么正統的文化產物。

華夏人的正統信仰核心是敬天法祖,從來都是以「鼎簋」作為最高禮器的,只有不自信的邊緣地方,才會用一些巨大的形而下「擬人神像」來展現自信,這實則是不自信的表現,古今中外,蓋莫如此!

隨同探源的團成員,用自己的專業,對姬英明先生以傳承結合考古研究及古史冊記載所梳理的論斷,都表示高度的贊同。

韓鴻業副研究館員表示:考古與歷史都是用來求真與鑒真的,正本清源是從事歷史考古工作人員的使命。

劉興明副教授表示:歷史研究因為近代考古學的興起而更加成為真史,王國維提出二重證據法,後人又提出三重證據法,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姬英明先生的出山,我們應該加上一個新的視角,那就是傳承或者說家族傳承。相信在姬先生傳承的指引下,會有更多的重要成果問世。

張曉周博士認為:中國傳統經典,如《周易》《尚書》等,都是經史不分。考古能還原歷史真相,幫助我們從歷史的角度,更加立體地理解傳統經典。

來源:大公网,時間:2021-05-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