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张仲景用5味药,化散痰饮温肺暖脾 古人说,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 首先,什么是痰饮? 痰饮,其实就是津液失于疏布和运化。这其中,清者为饮;浊者为痰。而这痰与饮,虽然名字有所不同,却同属一脉。而有形之痰,则多见于能咳出的痰;无形之痰,则多流溢于表里之间,其无所不到。 痰饮,可以说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就比如说。 1.要是痰饮达于肺。就会令我们多痰、咳嗽。 2.要是痰饮达于心。就会令我们胸闷、心痛。 3.要是痰饮中阻于脾胃。就会令我们恶心、欲呕、腹胀、食欲不振。 4.要是痰饮上犯巅顶,达于清窍。就会令我们头晕,犯迷糊。 总体来看,百病起于痰。怪病,先以痰论治。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心得。 要如何化痰饮? 提到化痰,就不得不提到古名医张仲景。在行医期间,发现有太多的患者。存在咳嗽多痰的现象。且质地稀薄色白。胸膈有胀闷感。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迟。手脚冰凉。而这些人的最大特点就是咳嗽。然后,突然有大量黏痰。 在古名医张仲景诸多的化痰方剂里。有个较为完善的一套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祛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其组方为: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而现如今,有很多医家则用以。应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这其中隐含了什么道理? 首先患者有痰多咳嗽。痰量大而白。且质地稀薄。这主要和中焦脾胃虚寒有关。因为,古人身处战乱动荡。那么吃不饱、穿不暖,就是常态化。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脾阳虚弱。无法运化水湿津液。于是就化津成痰。 痰饮本身就可以上泛于肺中。要是此时再外感寒邪。那么寒邪上犯于肺,使得肺失宣降。导致肺的疏布水液失常。这样一来,就极容易加剧痰饮的形成。以至于痰饮壅滞于肺。如此就出现了咳嗽、多痰。痰色白且质稀薄。胸膈痞闷。舌苔白滑等现象。 所以说,这就需要温散寒邪。因此,就以干姜来温肺暖脾。因为温肺则可以化饮。暖脾则可以散湿。然后,再以细辛温肺散寒。同时还能协助干姜去除肺中的寒饮。然后再用茯苓健脾利湿。将脾中的痰浊化散掉。同时还能增强脾胃的运化之能。从而减少痰湿的形成。随后再用五味子加以收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干姜、细辛太过辛燥而伤肺气。最后再以甘草来调和诸药。这样的搭配除了能进一步温养脾胃外。最关键的还是除寒邪,散痰饮。 而现如今,组方则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症属寒饮内停的症候上。其主要表现就是。咳嗽痰多、痰质清稀且色白。胸膈痞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迟。 总之,想要去除体内的痰浊之邪。就务必要保护好脾胃。使之不能受寒。因为先辈告诉我们。“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