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ad Journey through China   【淮河以北,经过亳州,进入商丘,道路平坦】 隋唐时期,大运河之汴水-通济渠从城北经过,商丘位于帝国的交通命脉,顺风顺水时锦上添花,生死攸关时肝脑涂地。安史之乱中睢阳保卫战,商丘军民用一种孤勇者的自我牺牲,续命大唐帝国一百五十年。入宋以后,北宋南宋两任开国之君均在商丘龙兴,名应天府,位列陪都,歌舞升平时无限风光,风雨飘摇时城破家亡。宋、金、蒙古军三方缠斗,黄河水患天灾人祸并发,商丘城几度易主,淹了又淹。  【过涡河桥,商丘城郊】 加上这一次,今天商丘故城地下,累土不辍的堆叠着三千年前西周宋国故都、两千年前西汉梁国故都、一千五百年前隋唐宋州治所、一千年前宋代应天府城和五百年前的明朝归德府城。今天我们看到的商丘城墙,竟也五百岁了,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前赴后继修筑了四十年,得以完成重建规划。商丘城墙设计特别,中心是一座方形的城,城墙外被一圈广阔的湖水合围,沿湖又修筑了一层圆形城郭,外圆内方,城墙、城湖、城郭三体合一,并有一条护城河在城郭外围环绕,连通至城北的黄河故道,能够最大程度上抵御洪水冲击,并蓄洪泄洪。令人感慨的是,黄河却已远上白云间,最近一百五十年都未曾流经商丘地界。 【护城河畔,南关牌坊】
【八关斋】
 【城湖夜色】
 【南城门-拱阳门】
 【西城门-垤泽门】 鲁襄公九年,宋国国都(今商丘故城):「春,宋災」。晉侯聞之,問士弱曰:「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si於心,或食於咮zhou,以出入火。是故咮為鶉chun火,心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閱其禍敗之釁xin必始於火,是以知有天道。」晋侯问:“宋都大火,为什么表明有天道?”士弱说:“古代的掌火官,择时祭祀大火星座和鹑火星座,以顺应天时,拯救民疾。尧帝的掌火官阏伯,位于商丘,于每年特定的季节祭祀大火星。可见商丘那块土地,一直主祀大火星。商人知道大火星之运行,关乎生死存亡,所以商人懂得天亦有道。”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晋侯又问:“天道灵验吗?” 士弱说:“天道确实不虚。只是宋国乱君亡象,天不谴告,所以才未能提前察觉。”出自《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末年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书-五行志》对此作了注解,其祭祀星辰的原则为:季春昏,心星出東方,而咮、七星、鳥首正在南方,則用火;季秋,星入,則止火。由此可得知,尧帝封阏伯于商丘,负责祭祀大火星,国号以封地命名,商朝由此发源。阏伯祭祀星辰之所,即是今日商丘古城西南郊的火神台。 【火神台】
  【火神台】
 【冬日萧瑟】 西汉时,睢阳(商丘)为梁国国都。汉高祖之孙刘武封梁孝王,极富贵,大治宫室,建三百里梁园,聚集文人名士,林园奢靡,文采飞扬,一时为天下人所向往。九百年后,正值盛唐,李白杜甫因倾慕梁园,相约同游。商丘曾见证了李杜二人的千古友情。杜甫三十岁时,曾在洛阳旅居两年,因为继祖母在七四四年仲夏于陈留(开封)去世而中断。仲秋时节,葬礼结束,杜甫卖掉了继祖母在开封一些财产。李白四十岁时,被明皇召到长安,担任翰林供奉,君心难测,两年后玄宗给了李白一笔钱,让他自由。七四四年春,李白离开长安东行,仲夏时节已经身在开封。在多年以后写的一首回忆的诗篇中,杜甫提到他与李白的友谊开始于开封的一家酒肆。《遣怀》 (766年)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 注释: 宋中:今商丘故城。 高李辈:高适和李白 藻思:写作才能。 色敷腴:和颜悦色。 气酣:情绪高昂。 吹台:在今河南开封,相传为春秋乐圣师旷吹奏之台。 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地。 【今日重建,梁园一角】
   【商丘博物馆】 相识之初,默默无名、经济拮据的杜甫对于年长自己十岁,诗名扬天下,挥霍又多金的李白,充满一种晚辈对前辈的仰慕。听说李白一路东行,顺道会去商丘的梁园游览,便期待可以与他再次相见。李白一直沿水路东行,自744年春离开长安,先沿大运河之广通渠至东都洛阳,然后沿大运河之汴水-通济渠,经开封、商丘,徐州,大约在745年,沿泗水游历山东济宁。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省济宁兖州)再次相遇。此时二人私交甚笃,杜甫叫他李十二白,李白称其杜二甫,他们“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职。相聚短暂,终有离别。深秋,贫穷的杜甫西去长安谋功名,多金的李白接续游江东,两人在鲁郡石门分手。杜甫隐晦表达了对生计无着落的忧虑。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泗水:水名,源出山东泗水县,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大运河。汶水:黃河的一条支流,位于山东。下游东平境内叫大清河。 【部落】
 【铸铜】
 【祭祀】 在李白这位前辈面前,杜甫展示了天性中隐世求仙的一面,转而奔赴首都长安谋求功名,经世济民则是他的另一面。每个传统的中国文人都有两面。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的时候,要修身成为圣人,出仕治理天下。杜甫展示了一个伟大中国人人格中“兼善天下”的这一面,于是他终成诗圣。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理想实在无法实现,只好乘筏漂泊于大海。李白展示了一个伟大中国人人格中“独善其身”的另一面,于是他终成诗仙。求仙是道家所求的,继承的是宋国故地的老庄思想。成圣是儒家所求的,继承的是鲁国故地的孔孟之道。流经商丘城北的通济渠,汴水连泗水,连接着宋国和鲁国的故地,而这正是李杜二人人生际遇里面,惟一一段“醉眠共被,携手同行”的浪漫旅行中,所共同游历的地方。下定决心离开李白,走上求圣之路的杜甫,放弃炼丹求仙的步履,坚定了用诗文实现理想的信念。杜甫做出了与李白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变的是小老弟对老大哥的思念。回到长安,等待在杜甫面前的是十年蹉跎岁月,随后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更是颠沛流离,与漂泊不定的李白终生未能再相见。动荡的时代里,他们都是漂泊的蓬草。杜甫软弱,时常流露哀怨之情,李白固执,从不肯将愁苦示人。李白诗中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从不低头服输,愈发会令人心痛。留在杜甫三十三岁那年记忆中的,永远是那个暮日余晖里,满不在乎,笑意盈盈,高举酒杯,与之告别的背影吧。  【孔子】
 【唐人骑马,后系腰包】 那年,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肅天水),闻李白流放夜郎,担心忧虑,真的就会梦到他。 【汉绿釉博山盖陶尊】
【汉玛瑙管】
  【博物馆】
RJTC系列: 寻路中国(一)淮河以南 AWO系列: 寻路大理 之 白王城山 寻路大理 之 木香坪
寻路大理 之 海西海的回响 寻路大理 之 海西海 寻路大理 之 摩竭国鸡足山 寻路大理 之 宾川鸡足山 寻路大理 之 博南古道
寻路大理 之 凤庆鲁史
寻路大理 之 终极鸟弔山
两个人的一座山 寻路大理 之 凤死鸟弔山 寻路大理 之 凤羽清源洞
寻路大理 之 腊坪飞机场
寻路大理 之 旧州三塔 产品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