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相寇准的一组诗,写尽黄河两岸四时佳景,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暮云深 2023-03-10 发布于湖南

在北宋官场上,寇准这个宰相,堪称一位“孤臣”。

寇準,字平仲,别名寇老西、寇莱公、柘枝颠,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他祖上几代都是平民,父亲曾考上后晋状元,却生不逢时,在战乱年代中沉沦下僚。

入朝以后,他也没有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而是靠着自己的忠诚与智慧,得到了两代帝王的信任与重用。宋太宗赵光义将他与唐代著名的诤臣魏征相比,亲口说“朕得寇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他足智多谋,直言敢谏,一手策划操纵的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开启了宋辽百年和平。虽然当时各方政治势力对其褒贬不一,但他对北宋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范仲淹曾说过“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而改革派名相王安石也赞其曰:

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寇准不仅政绩突出,在文学创作上也成就斐然,尤其以五律和七绝最为出色。

景德二年,由于皇帝听信了政敌谗言,将寇准贬为刑部尚书,调任陕州知州。

陕州即今天的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位于三门峡市西部,北临黄河。

寇准遭到妥协派的攻击与排挤,也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心情郁结之下,经常在黄河边登高望远,写下了一组经典的诗,写尽了黄河两岸一年四季的风光,更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人生。

这组诗便是《书河上亭壁》,前有小序:

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阳,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

《书河上亭壁·春》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一场春雨之后,河堤之上绿草如茵,绵延到无垠的原野之中,岸边的红花愈发娇艳,被雨水打湿的花朵沉沉地垂下了头。

一个“惹”字,将春草的青翠的颜色与雨后迷濛的视觉感生动地联系到了一起,充满了勃勃的生命力。

然而诗人赋予了春花与春草绵绵情思,却又被它的生机撩动了自己的情思,生出了无限伤春之感。

那春草如此繁盛,春花如此娇艳,自己却是多病之身,连酒都不能肆意豪饮,白白辜负了大好春光。

纪晓岚曾称赞寇准的诗“卓有晚唐之风致”。他遣词用字都简洁平易,既不追求生僻,也不强行用典。但朴实的文字中往往藏着更深刻更易触达的感情。

短短四句,将明媚清新的春光与身心憔悴的谪人相对比,喜者愈喜,悲者愈悲,满腔悲与愤、哀与怨,都化作淡淡的“惆怅”二字,读完却令人忍不住为其感伤。

《书河上亭壁·夏》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灼人的酷暑,聒噪的蝉鸣,这令人烦躁的盛夏,却是在河边山上避暑的好时节。

然而诗人的心情反而平静如水,筇为竹子,诗人拄着竹杖漫步在山林间。

那山上树荫浓重,洒下一片清凉,那白云漂浮不定,不为什么人而停留。

孤飞的野云我行我素,云影倒映在江水之中,却如同奇伟坚固的山峰般,沉默地耸立。

寇准借野云以自喻,表达了即使在被弃置的落魄生涯中,却依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他可以清高不群,远远地俯瞰着俗世的污浊,但从未忘记内心深处如孤峰般的志向,坚不可摧。

他拄着拐杖、行吟山林的身影,与后世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影子悄然相合,令人神往。

《书河上亭壁·秋》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夏秋雨水丰沛,秋日的黄河愈发显得宽阔,寥寥几只船行在水上,愈发显得江水浩荡,烟波渺茫。

诗人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倚栏干,思绪翻涌,宛如那绵延的江水般源源不绝。

秋风萧瑟,林木稀疏,高高的山峰一半沉浸在夕阳浅黄的光晕中,另一半却隐于黑暗。

这首诗是真正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的,也是整组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况是孤独又落寞的寇准呢?

天地浩大,人在其中,渺小如沧海一粟,短暂如蜉蝣朝暮。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伤地情绪中,反而将其隐藏起来,只留给读者一幅温暖晴朗的青山夕照图,余韵悠长,令人回味。

《书河上亭壁·冬》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冬日的黄河岸边,暮色沉沉,万物寥落,云彩仿佛被冻住般沉甸甸的,仿佛因为看到了高亭飞檐而不肯落下。

远山清浅,寒雪未消,岸边散落的小村庄,依山傍水,仿佛丹青妙手画就的一幅山水画。

这样的景致可谓是巧夺天工,然而谁又能欣赏呢?

在万物萧条的冬日,寇准依然没能回到权力中心,想必他心中也难免有几分愁思吧?

但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写任何的情绪,只有在云的拟人化中,隐隐可以联想到它夏日自由的身影。

曾经轻盈自在、漂泊无定的野云,在冬日变成了沉重得难以移动的“冻云”,正如诗人被迫在陕州停留了13年。在年富力强、本该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得不蹉跎于基层,难以回到朝堂之上。

《温公续诗话》中,称赞寇准的诗作曰,“寇莱公诗,情思融远”。

所谓的“融”,有圆融通达之意;“远”有高妙深远之意。

这组诗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强烈的情感与态度,但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那份高洁不俗的诗心与淡然悠远的情思自然地表露了出来。

寇准是一位刚直不阿又有手腕的政治家,他不可能像李白一样狂放,像李煜一样多愁多思,他不会放任自己的情绪过于直白地流露。

朴实自然的诗句中,既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的极强把控力,更透露了他对情感表达的自制力、而这种自制力,正是他“情思融远”这一特点的来源。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