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是指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八柱”就是乾隆命人将有关“兰亭”的八种墨迹刻于八根石柱上,故称作“兰亭八柱”。有关“兰亭”的八种墨迹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是: 下面我们就一一欣赏这八卷名传千古的书法墨迹高清长卷。 一、【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卷】该卷为纸本,行书,纵24.8厘米,横57.7厘米。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直到董其昌将其鉴定为虞世南所临摹,后世才改称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标还在卷首题签“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 此卷中共有宋、明、清诸家题跋、观款17则,钤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 此卷历经南宋高宗内府、元天历内府、明杨士杰、吴治、董其昌、茅止生、杨宛、冯铨,清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等收藏。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 二、【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厘米,横88.5厘米。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褚遂良、欧阳询和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兰亭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陵。 此卷旧传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项元汴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又半印4方。 此卷流传鉴藏经过大致为:北宋滕中、南宋绍兴内府、元赵孟頫、明浦江郑氏、项元汴、清卞永誉、乾隆内府。 ![]() 三、【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 此卷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后世鉴藏家依此定为冯承素摹本。 此卷前隔水有“唐摹兰亭”四字标题。引首乾隆御题“晋唐心印”四字。后纸有宋至明20家题跋、观款。钤鉴藏印180余方。其流传经过,根据各题跋、印记和各家著录,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内府、驸马都尉杨镇,元郭天锡,明内府、王济、项元汴,清陈定、季寓庸、乾隆内府。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第三。 ![]() 四、【柳公权行书兰亭诗卷(传)】《兰亭诗》卷,传唐柳公权书,绢本,行书,纵26.5厘米,横365.3厘米。 卷前引首清乾隆皇帝行书题“笔谏遗型”,题签“兰亭八柱第四”,题记一段。又有瘦金体题签“唐柳公权书群贤诗”。 卷后有宋邢天宠、杨希甫、习之、蔡襄(后添)、李处益、孙大年、王易、黄伯思(伪)、宋适,金王万庆,明王世贞(两段)、莫是龙、文嘉、张凤翼,清王鸿绪等题跋和观款。 鉴藏印有宋“御书”、“双龙”、“宣龢”、“政和”、“内府图书”、“奉华宝藏”、“内府书印”、“睿思东阁”(以上均伪),以及宋“绍兴”,元“乔篑成氏”、“柯九思”(均墨印),明王世贞,清高士奇、王鸿绪、乾隆内府诸印。 此书传为柳公权所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时与会者所赋的37首诗。 据考证此卷无论从艺术特征还是艺术水平来看,都不是柳公权所书,应为唐人所写。但作为唐抄古本,此卷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 ![]() 五、【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清乾隆,纸本,行书,纵29厘米,横600厘米。 卷后署款“敕钩填,鸿胪寺序班小臣常福奉”。卷前引首乾隆皇帝行书“真面可追”四字,并“题内府摹柳公权兰亭诗帖”一则,钤印33方。曾经乾隆、嘉庆内府等收藏。 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五。 ![]() 六、【于敏中行书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卷】于敏中行书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卷,清乾隆,纸本,行书,纵28.7厘米,横688.2厘米。 卷前有乾隆皇帝行书“俾还旧观”四字、及题记一则,于敏中自题一则,钤印61方。曾经乾隆、嘉庆内府收藏。 于敏中擅长书法,尤工楷书和行书,是几位经常为乾隆皇帝捉刀的大臣之一,曾负责为皇帝拟定诏书。于敏中奉敕摹补柳公权书兰亭诗阙笔时,不敢怠慢,书写起来格外仔细认真,结字严整,布白均匀,墨之浓淡恰到好处,呈现出了兰亭诗墨迹的全貌。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六。 ![]() 七、【董其昌行书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卷】《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卷,明,董其昌书,纸本,行书,纵27.2厘米,横1070厘米。 卷后有明鸥天老渔,清高士奇、陈元龙、张照及乾隆皇帝题跋6则。曾经高士奇、张照、乾隆内府等收藏。 此卷书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董其昌时年64岁。 柳公权书《兰亭诗》原为37首,此本为34首。董其昌此卷名为临写,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临写的常规,将字数、行数统一格式,这也许是导致阙漏的原因。书风更是出以己意,运笔潇洒,转折灵活,字间与行间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神完意足。自首迄尾无一懈笔,点画的肥瘦和牵丝的联系也极合度和自然。 ![]() 八、【乾隆帝行书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清乾隆,纸本,行书,纵27.8厘米,横1144.5厘米。 卷前引首乾隆皇帝行书自题“进参坚异”四字,卷后自题一则,钤印37方。 乾隆此临本用笔千篇一律,缺乏变化,为八柱中最下等次,但其贵为天子,所以列为八柱末尾,也是乾隆有自知之明吧。 ![]() |
|